天津历史之最有哪些人(富顺才子天津*,勤政爱民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川南富顺在其上千年的建置历史中,先后滋养了两百多名进士和数百名举人,故以“才子之乡”闻名于世。这些才子或主政一方造福百姓,或挥洒热救亡图存,或为世人传颂,或是青史留名,但也有一些富顺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有这样一位富顺才子,他虽已青史留名,但却鲜为富顺人所知。他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幕僚—清末天津、正定知府—富顺人萧世本。笔者一次偶然机会结识了萧世本五世孙萧为刚,听其讲述祖上往事,勾起了笔者对于这位晚清富顺才子的兴趣。笔者经研究《萧氏族谱》残卷,进而查阅民国《富顺县志》、光绪《叙州府志》及《清史稿》等史料记载,通过实地走访萧家老宅,深入挖掘了萧世本的传奇一生。

本文2022年发表于《富顺文艺》

‍在籍治团有声,助平李蓝起义

萧世本,字鞠初,号廉甫,族谱记载于清道光乙未年(1835)十二月生于富顺县双鹿铺罗家嘴(今属赵化镇)。据萧世本之子萧德骅《乡试硃卷》载,萧氏始祖萧义山入川居隆昌,五世祖萧啟荣迁居富顺。在富顺兰陵萧氏中,与当时富顺大名鼎鼎的萧永升家族相比,萧世本一族格外落魄。萧世本的祖父萧怿(字以成)素来勤奋好学,与赵化举人黄宗瓒(曾任越西厅教谕)、附贡黄宗琼两兄弟交情颇深,其中黄宗琼即为萧世本的外公。黄家两兄弟经营矿业不善欠下巨额债务,萧怿将自家所有田地共200亩悉数变卖为黄氏兄弟还债,遂至家贫。据萧氏后人称,萧世本因家境清贫年少放牛,常去私塾窗外偷听,教书先生见其天资聪慧,准其以一根豇豆为学费入学。萧世本少时常读《范文正公集》,并以其为榜样。

咸丰初年,四川发生农民起义,萧世本会同当地乡绅编保甲筑砦堡,坚壁清野以逸代劳,令起义不敢进犯,使萧世本在川内小有名气。此时,萧世本年仅十六七岁。咸丰六年(1856),21岁的萧世本成功考入县学成为附生,两年后乡试中举。咸丰十年(1860),萧世本参加庚申会试未中,归乡途中探望时任綦江县训导的长兄萧世楷,又遇友人王养吾(后入同盟会),此时正值李蓝起义袭取自贡盐场进逼省城。早在李蓝起义进攻四川时,朝廷即命湖南巡抚骆秉章督入川,但骆秉章却迟迟未至。于是王养吾请萧世本致书谏垣催促骆秉章入川,萧世本当即成信,以重金快马加鞭送达。骆秉章很快到川,随即命叙州府张守赴省与四川布政使刘蓉会商攻守及筹饷事宜。因萧世本在籍治团有声,遂获邀请出谋划策,后助刘蓉于犍为龙孔场擒获义首领李永和。事后叙州府欲对萧世本予以保荐,他坚决推辞。

三任天津知县,至正定知府

同治二年(1863),28岁的萧世本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散馆任刑部广西司主事,任内收集典型案例,编辑《秋审事宜》四卷。同治七年(1868),督办京师西城粥厂,授刑部员外郎衔。同年曾国藩任直隶总督,萧世本因在川功绩被辟为幕僚。次年改任直隶知县。同治九年(1870),经曾国藩奏请,35岁的萧世本代理天津知县,并按曾国藩指示办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事后,曾国藩、李鸿章共同奏请转为正式任职。

根据光绪《天津府志》记载,萧世本曾三任天津知县。第一次即为同治九年首任,至同治十年因父亲去世后请辞回乡丁忧。第二次是光绪元年(1875)再任,萧世本服孝期满后,经经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再任天津知县。第三次为光绪二年(1876)三任。萧世本主政天津县期间,不仅妥善办理了天津教案,还严惩匪徒改化民风、严约胥役断案如神、给粥施振济灾荒、倡修河堤治绝水患,为县人称颂,人称“萧青天”。

光绪三年(1877),萧世本代理蔚州知州,巧妙利用地方宗族势力整治赌风,又捐建恤嫠社、保婴局。光绪五年(1879)补授清苑县知县,又大力救济旱涝灾害。同年升遵化直隶州知州,还未赴任又逢母亲去世遂回乡丁忧。光绪八年(1882),47岁的萧世本以知府身份回直隶候补,身兼数职,为三品衔。其时办理天津守望局事务,整治海运,抓捕并诛杀海盗王洛八、谢昆等人,肃清海盗祸患;以工代赈,倡修运河堤、疏潴龙河故道,开范家堤及石碑河、宣惠河、金沙岭下水道四十余里,杜绝天津水患。次年因治海运有功补用道员。

光绪十年(1884),萧世本代理广平府知府。同年川南饥荒,富顺灾情尤为严重,心系家乡父老的萧世本借拨赈局三千金并募捐巨款寄回家乡富顺帮助赈灾,使得富顺受灾影响远低于川南其他县。光绪十一年(1885),萧世本因治海运功再加二品衔。光绪十二年(1886),萧世本到天津代理天津府知府,不久又调任代理正定府知府。光绪十四年(1888)四月,萧世本卒于任上,享年53岁(《清史稿》载卒于光绪十三年,族谱记载卒于光绪戊子年即十四年,本文以族谱为准)。

萧世本亲笔行书七言联

附祀曾国藩祠,因终成谜团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王文绍以萧世本清廉慈惠、刚正不阿及历任所至勤政爱民、始终如一,上疏恳请附祀曾国藩专祠,并宣付史馆立传,得到朝廷准许。关于萧世本的因,《清史稿》、光绪《叙州府志》、民国《富顺县志》均仅简单记载于光绪十三年(族谱记载为光绪十四年)因积劳成疾在任卒。这一因从萧世本一生清廉勤政的品性来看不无合理,但笔者却发现另有说法。

民国富顺大法凃瑗(富顺东湖人)在其著作《鳌溪诗文集》中著有一文《萧世本之的传说》,详述了有关萧世本因的另一种说法。凃瑗称,解放前,居住在富顺县北门外二里庄的萧世本外孙刘文治曾向其摆谈过萧世本因内幕—萧世本的并非因积劳成疾,而是与晚清重臣李鸿章有关。

当初萧世本与李鸿章同入曾国藩幕僚时,算是同事。后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煊赫一时,为扩大门阀,凡所属吏,均要求称作门生请见。萧世本羞以同事称门生,拒不从命,被李鸿章罢去天津府尹职,闲居北京。某日,李鸿章找到萧世本,称爱妾外出被盗去宝石腰带,哭闹要自己破案,考虑到萧世本在天津治盗功勋卓著,想请萧世本帮忙破案。萧世本无法推辞便答应了,并找到昔日下属李敢负责办理。李敢在京查无所获,转至天津,查访得知宝带是海盗头目彭二所盗,遂央求彭二归还宝带以助萧世本,彭二果交出宝带。李鸿章得到宝带后,允诺安排萧世本任天津海关监督,并称当下时局需彭二这样的高手,望萧世本转告彭二趣怪网希望其能够归顺自己。彭二信以为真,遂跟随萧世本前往李鸿章府邸,萧世本先被请到客厅,彭二即被推出府门斩首,悬头示众,萧世本后才知有变。李鸿章对萧世本讲,这帮凶人欺我太甚非杀不可,老兄缉盗有功,晋升天津府尹令即将送到。萧世本哭笑不得,只好到天津上任,因恐遭报复,故防备极严。彭二的头悬出当晚即被盗走,不久李敢于海边。一晚,萧世本正在写家书,身旁忽一人跪下说,奉命取大人首级。萧世本要求写完家书后,头被割去,家人寻无踪。族谱记载,萧世本后归乡于光绪己丑年(1889)十二月才安葬于富顺黄葛灏石鸾寺,民国四年(1915)迁葬江安城外红佛寺。

萧世本外孙刘文治讲,此事因与李鸿章有关,当时怕说出来再遭祸患,一直不敢外传。李鸿章这一招,既铲除了招惹他的恶盗,又借恶盗之手报复了不称门生的萧世本和他认为通盗的李敢,可谓一箭三雕。笔者推测,《清史稿》中的记载主要参照《叙州府志》,而府志成书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此时李鸿章仍大权在握,编纂者自然不敢将萧世本真实因记载于志书。《清史稿》、光绪《叙州府志》、民国《富顺县志》中关于萧世本的因均仅简单记载卒于积劳成疾。而按照《清史稿》所载天津政绩,萧世本在其主要从政地天津所重修的《天津府志》(光绪二十五年修编,时任钦差北洋大臣总督李鸿章挂名)中理应有传,但全志除卷十三职四、卷十四职五简单记载有萧世本之名外,却无任何有关萧世本的详细记载。看来,萧世本之的传说也不无道理。

家族书香门第,亦有抗日英烈

萧世本通过自身努力居高位,亦与其家庭书香氛围分不开。其高祖萧友侯(字号不详)、父亲萧光岳(字钟秀,号嵩高)均为太学生,世本兄弟四人皆习文,长兄萧世楷(字伯式,号矩卿)为道光庚子(1840)举人,历任綦江县训导、浙江奉化县知县、金华县知县,钦加同知衔,晚年改教选泸州学正,致仕还乡后,曾与县进士廖正华等人合力倡办文昌书院;二哥萧世模(字仲范,号树卿)、三哥萧世杰(字叔豪,号后卿)均为从九品衔。

萧世本有六子,长子萧德骥(字冀良,号策吾)附贡生同知衔,历任安徽巢县知县、芜湖知县、直隶寿州知州,著有《五洲政艺撮要》;次子萧德骢(字海青,号裕吾)光绪辛卯(1891)举人,附生同知衔,任浙江候补知县,其子萧治馨毕业于北京法律学校,曾参与民国《富顺县志》采访;三子萧德骅(字汝开,号涤凡,晚更笠隐)光绪辛卯举人(与萧德骢同科),附贡生,任陕西候补知县,为清末易学家,著有《易说》二卷及《民国治法大方针》,晚年参与编辑民国《富顺县志》,其子萧其馨为光绪乙酉科拔贡;四子萧德骧(字春午,号煦恭,一号云陔)、五子萧德騟(字庭五,号守怡)、六子萧德骙(字淞仲,号泽銮)均以儒学为业。

除习文从政外,萧世本还有一后人弃文从武,抗战救国。他就是萧世本长曾孙、国民革命陆第36集团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兼参谋处代理处长萧孝泽。萧孝泽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志报国,毅然投笔从戎,曾受训于黄埔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授陆少将衔。1944年春,萧孝泽随第36集团司令李家钰率部在河南云梦山、陕县一带抗击日,5月21日在秦家坡被日截击包围,壮烈殉国,年仅32岁。萧孝泽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富顺琵琶萧世本故居残宅

自萧世本后,其一脉便不断没落,当初六子之后到如今仅有渺渺几人,昔日位于富顺琵琶丁家坝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萧氏老宅玉泉庄,如今也仅剩两间房屋残破不堪。然萧世本清廉慈惠、刚正不阿、勤政爱民的为政品格和利民事迹却永载史册。萧世本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富顺才子,更是一位称职的地方主,其更多传奇事迹值得富顺进一步挖掘。

附萧世本小传

萧世本(1835—1888),字鞠初,号廉甫,四川富顺人。咸丰初年四川农民起义时会同当地乡绅编保筑寨成功抵御来犯之敌,后协助四川总督骆秉章、布政使刘蓉平李蓝起义、擒获李永和于犍为龙孔场。咸丰八(1858)年中举,同治二年(1863)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广西司主事,同治七年(1868)督办京师西城粥厂,奖刑部员外郎衔,入直隶总督曾国藩幕府。同治八年(1869)改任直隶知县,同治九年(1870)代理天津县知县,办理天津教案,事成转正,次年辞回乡丁父忧。光绪元年(1875)再任天津县知县,光绪二年(1876)第三次任天津县知县。光绪三年(1877)代理蔚州知州,光绪五年(1879)调任清苑县知县,升遵化直隶州知州,未赴任即回乡丁母优。光绪八年(1882)以知府身份回直隶候补,办理天津守望局事务,次年因治海运有功补用道员。光绪十年(1884)代理广平府知府,次年再因治海运功加二品衔。光绪十二年(1886)代理天津府知府,不久又调任代理正定府知府。光绪十四年(1888)四月卒于任上,附祀曾国藩祠。《清史稿》、光绪《叙州府志》、民国《富顺县志》均有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