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历史上教育之最有哪些(这些蕲春之最,快来
蕲春境内第一部收音机
1942年,县民众教育馆购回矿石收音机1部。是为蕲春县最早的1部收音机,也是民国时期蕲春县仅有的1部收音机。
蕲春境内第一台电视机
1971年10月,县广站购回1台“上海”牌104型黑白电视接收机。是为县内已知的最早的1台电视接收机。
蕲春最早的县志——宋代《蕲春志》
王象之,是宋代浙江金华市磐安县尚湖镇大王村人。他撰写了一部《舆地纪胜》二百卷,该书于1221年开始编纂,1233年完成。其中卷七十四记载丁光远编写的《蕲春志》。后来在元朝末年编纂的《宋史》卷二百0四中,记载了陆峻、丁光远编纂《蕲春志》十卷。该志早佚,但这部志书是记载蕲春历史最早的志书(见宋·王象之《舆地纪胜》)。
蕲春第一个使用“蕲春四宝”物研制酒的人——邱开元
邱开元,1943年生,是第一个研制酒的专家。1985年在担任县酒厂厂长期间,大胆研制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物酿制酒。其中研制成功著名的系列酒有蕲龟酒、蕲艾酒、蕲蛇酒、蕲竹酒等《蕲春四宝酒》产品,系列产品经有关部门鉴定并多次获奖。
蕲春境内第一条最长的纵向公路——蕲太公路
蕲太公路是境内交通要道,也叫“下蕲线”,全长92.01千米,1991改建,2005年竣工。自北向南横贯蕲春县境,途经蕲州-漕河-刘河-青石-张塝-檀林-太湖界岭。此路为县级列养公路,路基宽26米,路面宽20米,其中有柏油路面,水泥路面。水泥路面占40.82千米。全程通客货车。
蕲春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黄黄高速公路蕲春段
黄黄高速公路蕲春段,是唯一横跨境内的高速公路路段。由茅山入境,至黄土岭出境,全长35.05千米,为国家级高速公路。路基宽24.5米(中间有隔离带1.5米),路面宽15米,为柏油路面。1995年12月动工,1998年竣工。是东到上海,西到重庆的高速公路黄黄路段(黄石至黄梅)。
蕲春最长的渡槽——九棵松渡槽
九棵松渡槽,是蕲春白莲干渠最大的建筑物工程,全长2478.7米,是全县长度之最,也是黄冈地区渡槽长度之最。位于横车镇西2.5千米,渡槽从芝麻垸后岗进口,南跨柳界公路,飞越200米宽的沙河,至江坳村的山坳出口,中间有3处转弯,共有支柱128个,最高36米,最大跨度60米。全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总投资693868.89元。1966年3月动工,1969年5月竣工,由彭思区负担劳力,省水利厅工程2团设计施工,灌溉下游农田7万亩。
蕲春最长的隧洞——飞跃隧洞
飞跃隧洞,位于横岗山西南麓。自刘河镇胡志高村进口,至漕河镇黄河厂村出口,全长2362米是大同水库干渠和全县最长的隧洞工程。设计过水流量12米/秒。计划输水漕河、赤东两区及八里湖农场,计划灌溉17万亩,洞顶为半圆拱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洞底,由黄冈水电局设计,省水利工程2团6连施工,受益的漕河区负担劳力3500人,赤东区负担劳力2500人。1972年12月1日动工,1974年11月15日完成。隧洞施工中有进、出口和斜井三个工作面。1973年6月28日,因斜井吊桶挂钩断销,造成4人亡事故。
蕲春发现鄂东最早的石器——石锥
1958年7月,湖北省考古发掘队在株林镇条铺村的钵儿山椎臼塘,考古发掘出石锥一件,青石质,残长3.9厘米,属新石器时期器物。还发掘出石箭簇、石錛等。
蕲春发现鄂东最早的青铜器——青铜鼎
1996年5月12日,在株林镇条铺村的山边水沟旁,村小学教师张某,挖出5个青铜鼎,后来又发现1个,共发现5个方形青铜鼎、1个圆形青铜鼎。这是蕲春县发现最多一次商末周初时期珍贵的祭祀鼎。其中两个方鼎上各有铭文八个字。在1958年,此地还发掘出铜錛、铜觚、铜矛、铜斧、铜豆等.
蕲春发现鄂东最早的陶器——陶鬲
在1958年6月,湖北省考古发掘队在株林镇条铺村发掘出大批古陶器,其中陶鬲11件,有弧壁袋足式、浅腹足式、弦颈弧式、直壁袋足式和直壁实足式5种。这些陶器多为夹沙泥质,有黑褐、黄褐、灰褐3种颜色,其中黑陶器多为轮制,饰纹经细绳纹为主,较粗糙。发现的还有陶簋、陶罇、陶鼎、陶罐等。
蕲春发现鄂东最早的骨器——卜骨、卜甲
1958年7月,湖北省考古发掘队在株林镇条铺村发掘出数十片卜骨、卜甲,它们大多呈枣核形,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这是研究蕲春商代至西周时期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还发掘出骨刀、骨削器等骨器。
蕲春人何彬然撰写最早的种茶著作——《茶约》
明代蕲州人何彬然,字文长,一字宁野。他长于种茶,集种茶经验撰成《茶约》一卷。仿陆羽《茶经》之例,分种法、审候、采撷、就制、收贮、择水、候汤、具晒、饮九则,后面又附《茶九难》一则。
蕲春海拔最高的水库——赛老寺水库
赛老寺水库是蕲春县山区海拔最高的一座小型水库,位于青石镇桐梓河上游太平水库的上面。水库旁边的高山名云丹山,又名“烂泥滩”,是蕲春县海拔1221米的最高山峰。
蕲春第一座水库——毛狗洞水库
县内第一座水库为小(2)型水库,位于刘河分路村1955年冬兴建,1956年6月竣工。在汤畈河流域上游,坝高11.6米,总库容39.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亩。
蕲春修筑的第一条公路——蕲塝公路
1927年,国民革命进入蕲春,湖北省农会驻蕲特派员董汉如,领修蕲州至张塝公路(简称蕲塝公路),是县内最早的一条公路,全长84.5公里。经蕲州、黄土岭、恒丰堤、竹瓦店、清水河、三家店、瓮门、刘河、望天畈、下芭茅街抵张塝。因桥涵无法解决,仅刘河以下通过用车,后因战乱,路遭破坏。
蕲春最早的客货轮船——“新蕲春轮”
1943年9月,汪伪蕲春县政府(县长黄河清)向蕲州地方民众索资,买得旧轮船2艘合并改装为客货轮船1艘,命名为“蕲春丸”。1945年9月,驻蕲日投降后,由蕲春县政府接管经营,更名为“新蕲春轮”。后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停业,解放后报废。
蕲春最早购进的货运汽车——道奇牌货车
1950年6月,蕲春县地方国营漕河电灯机米厂(简称电米厂),以大米从汉口购回载重3吨的道奇牌载重旧货车2辆,由电米厂管理,以木炭为燃料,1952年蕲漕公路修复后,在该线运行。
蕲春第一条铁路——双新铁路
1958年11月下旬,双沟至高新铺的轻便铁路(简称双新铁路)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以赤东大堤为路基,全程26公里。后受材料、资金和技术的限制,1960年10月下马,耗资4.34万元,前功尽弃。
蕲春开通长途客运抵达城市——黄州、武汉
1971年春,由驻漕河的黄冈地区汽车四队客车,每日从漕河开往黄州;湖北省汽运管理局汉口车站客车每日由汉口发车宿漕河,次日返汉。
蕲春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船只——水泥船下水
1971年6月,蕲州航运社双沟船厂工人曹能华、曹能贵学习外地经验,仿效铁、木结构船型,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第一艘68吨位的水泥船下水投产。耗钢材2吨、水泥约4吨,为发展水泥运输船、和水泥趸船闯出新路子。
蕲春购进载重汽车——国产东风140型载重汽车
1979年元月,县汽车队购进国产东风140型载重汽车15辆,1981年12月,又增购10辆,从此,进一步加强了运输力量,提高了运输效率。
蕲春购进新型驳船——钢质驳船
1981年4月和7月,蕲州航运公司先后从武汉青山船厂、群胜船厂购买了载重为450吨和460吨的钢质驳船各两艘。
蕲春最早建立的驿站——驿递铺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后,蕲州知府沿驿道建立急递铺11处,主要传递公文。急递铺长年驻兵5名。其11处位置即州前总铺,蕲州城里;两路口铺,黄土岭大泉山;侯贵府铺,黄土岭大泉山;施家塘铺,黄土岭施家塘檀树咀;菩提坝铺,菩提坝;高山铺,清水河高山铺;十里铺,清水河十里;三家店铺,罗州城三家店;西河驿铺,西河驿街;火炉铺,横车桥火炉铺;横车桥铺,横车桥街;女儿街铺,灵虬山南路西的驼儿岭之铺屋塆。铺兵还有马号,蓄有马匹。1369年又建水驿1处。1372年又在蕲州建递运所,司漕运之责。
蕲春最早的商用码头——蕲州小码头
1368年明朝建立后,蕲州江边开始修筑商用小码头。
蕲春境内最长内河航道——赤东湖航道
到1985年止,蕲春境内内河航道总里程有118公里。其中最长的航道是赤东湖,全长56.5公里,是蕲河15公里,赤西湖12公里,大同水库23公里,花园水库11.5公里。
蕲春内河最常用的航行工具——竹排
蕲春内河航行竹排,历史悠久。除木船可航行之外,附近排工,用竹排载货载人。大同水库未修之前,竹排沿蕲河而上,可达山区里面的何铺。枯水季节,竹排沿挂口(蕲河入江处)上溯至张塝以上的两河口。蕲河较大的支流檀林河、白水畈河、桐梓河、狮子河、株林河、许家河、沙河、(包括雷溪河、关沙河),均可通行竹排。全水系通行竹排76.03公里,季节性通行竹排106.22公里,通航总里程205.42公里。1957年全县拥有木帆船、划船198只,载重1395吨位。竹排1487块,载重669吨位。船、排民(工)共计980人。年货运量10.57万吨。1970年5月,专业竹排运输机构撤销。
蕲春内河最大的渡口渡运——易河渡运
蕲春内河的渡口渡运,到985年止,现存11处。其中最大的渡口是易河渡口。渡运工具有渡船、渡排两种。主要渡口有瓮门、关溪河、黄城河、高新铺、易河、皂角树、杨溪港、丁屋角、龚大围、西湖口、双沟等11处,均为个体经营。渡口都在蕲河的中下游。最大的易河渡口,日渡客约800人次。
蕲春海拔最高的公路——仙人台公路
仙人台位于蕲春县北部的大别山支脉,海拔1200米,重峦叠嶂,峡谷深川,终年云雾缭绕,是鄂东名茶产地。相传仙人台种茶始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台茶质地优良,清香可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此茶列为“清心明目,滤解”的中。解放后,这里建起了国营茶场,但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直接影响茶叶生产。1976年,修起了从大桴到仙人台的公路,全长5公里,对发展台茶生产,支援台茶出口发挥了作用。
蕲春境内最早的石桥——菩提坝桥
据明《嘉靖蕲州志》记载,境内有各式古桥80座。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石桥是唐代贞观年间的菩提桥(今菩提坝)。还有南宋嘉定年间的横车桥(今横车镇)、八字桥(今罗州城)。
蕲春最长的石桥——善庆桥
在南宋末年,蕲春罗州城边蕲河对岸的西河驿,有一座善庆桥,是石墩、木梁桥面,长500余米,沟通蕲河两岸,至今仍留有残迹可寻。这是蕲春境内最长的石桥。
蕲春结构优美的石桥——石拱转蓬桥
蕲春结构优美的石拱转蓬桥,分单孔、双孔,多至5孔,桥拱形似帆船转蓬而得名。龙井河转蓬桥,位于县北山区田桥乡龙井河上游,系单孔石拱桥。长15米,宽3米,拱高4.5米。桥身上部两侧刻有铜钱式花纹。该桥始建年月不详,据桥东石碑记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仲冬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被山洪冲坏部分,后经当地群众修复,至今完整无缺。此桥系鄂、皖两省蕲(春)太(湖)英(山)三县交通要道,为交通运输起过重要作用。
蕲春最早由寡妇私人捐建的石桥——长寿桥
长寿桥位于赤东镇童畈村境内,横跨清水河下游,是一座浆砌块石墩台、4孔条石盖板桥,长20米,宽1.5米,高2.5米。该桥始建年月不详,相传为附近坳上塆一曹姓寡妇为其子“祷寿”捐建而得名。据桥西端碑文所载“雍正五年,水毁东岸重修”。碑文还载该桥“上通中州(今河南),下接豫章(今江西),乃四达之关津也”。民国十五年(1926年),国民革命第八通过此桥,并在此桥的东西岸同北洋叶开鑫部激战过三昼夜。
蕲春跨径最大的双曲拱桥——晃石洞公路桥
蕲春北部大同水库边的何铺村,有一座双曲拱式大桥,叫晃石洞大桥,因桥边高山上有晃石洞风景区而得名。该桥总长57米,跨径30米,上部为双曲拱式结构,下部为浆砌块石台,竣工于1976年5月。与此桥结构、跨径相同的大桥还有鸳鸯河桥、青草坪桥、余新桥、分路桥等4座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