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大地湾八万年历史之最(【陇上行】王万成:
2019年3月7日,习大大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茫茫戈壁、洁白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宛若一柄玉如意”。
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甘肃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神奇多样的自然地貌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使这里成为美术创作的宝库。从彩陶文化到丝绸之路,从敦煌艺术到革命遗址,都为美术书法创作和研究,提供了从文化精神到艺术样式的滋养。盘古开天第一画——秦安大地湾地画,精美绝伦的敦煌壁画,酒泉、嘉峪关魏晋墓壁画,“东方雕塑陈列馆”麦积山石窟,向我们展示着古代先民艺术创作的风采。张大千、常书鸿、吴作人、关山月等近现代以来的艺术家无不把甘肃之行当作艺术的“朝圣之旅”,从内涵丰富的甘肃文化遗存中获得启发和激励,感受兼容并蓄、融汇发展的伟大创造。走进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力,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所呈现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变化,也成为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一路跋涉、一路回望,生长于斯,感悟于斯的美术家们视野开阔,用情深厚,他们用手中的如椽画笔,为大好河山立传,为新时代画像。
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的《陇上行》专栏,旨在引领广大美术工作者不忘初心,扎根人民,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把艺术写在大地上,也趣怪网希望通过本栏目,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了解我省优秀画家及其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从他们的笔下感受甘肃之美丽,在爱护家园、守护自然的,体会这片浓浓的乡情。
【夙 愿】
水墨纸本
2011年
136x68cm
王万成 现为甘肃画院院长、二级教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全国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甘肃省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教学名师。作品入选全国十届、十二届、十三届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现代美术馆、甘肃省博物馆及民间机构和个人收藏。
写生路上的风景
记得1987年秋,第一次背着画夹,独自一人踏上广袤的甘南藏区,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激情在心中来回奔突,像是情窦初开的姑娘碰上了心仪的男子,心如撞鹿。眼睛看到的、鼻子嗅到的、皮肤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深深地刺激着我,表现欲很强烈。那高大英俊的藏族小伙、纯朴热情的藏族姑娘、高高的玛尼堆、让人炫目的经幡、干瘪的老妪、古旧的转经筒……这一切的视觉刺激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几天下来沮丧的情绪又让我跌落谷底——由于手头功底太弱,画笔表现不出心中的波澜,那种焦急真是无法言表。后来的一段时间我索性扔下画笔、抛弃掉旁观者审视一切的姿态,深入藏人的生活,甚至参与他们的劳作,这期间结交了许多藏民朋友。与他们朝夕相处,带给我艺术思路上的拓展,尤其记得临到离开前的一段时间,作画顺畅的感觉连我自己都很诧异。这是我第一次从生活中汲取养料的经验。诚如梵高所说“一切我所想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是呀,生活似火一般热烈,有着画家身份的我们更应该勇敢地投身其中。
写生路上的风景
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创作离开了生活,犹如无本之木,向他人学习,向传统学习也十分必要。中国画自宋代文人画兴起之后,山水、花鸟成为普遍的主题,人物画在文人画中始终没有形成像山水、花鸟画那样独立而成熟的语言样式,是因为画家们没有很好的去感悟生活、体验生命原初的光芒。四年大学,使我深刻感受到了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对一个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极端重要性。在本届全国美展我的作品《铃声摇响丰收歌》有幸入选进京,而这幅作品就是当年在甘南藏区玛曲县曼日玛乡实地采风并进行了大量写生基础上而完成的;在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并较好地刻画了虚实相间为背景的草垛、黑色的马头、还有身着白色衣衫的老人以及在草垛上的妇女儿童;这幅创作使得画面通过形象、情感、笔墨的有机构成,形成了黑白灰鲜明的对比,使得画面即丰富又厚重,也呈现出了劳动者人性的光芒。
和学生们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写生
阿坝州若尔盖县写生
在我早期的学习与创作中,“徐、蒋”体系的影响自不待言,对西画中丰富的色彩与光影曾一度非常着迷,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尝试。强调体积感、团,以期营造一种现场的效果。对中国文化中举重若轻的哲学甚至抱有一种鄙视的态度,认为那样有取巧的嫌疑。现在想来,当时的作画状态虽然情绪很饱满,但画的很累,效果也不是很突出,缺少传统的笔墨趣味。之后我尝试将写意花鸟中的一些笔墨方法融入画面,果然效果有了改善。中国的艺术向来都是哲学、文学、伦理并重,传统的审美哲学讲究变化与对比,一切的艺术规律莫不遵循于此。在笔翰之余,我多方面补充自己传统文化素养的不足,这当中,绘画与书法作品的临范,以及有选择的读书,让我受益匪浅。
甘南州尕秀村写生
甘南州尕秀村写生
在不断的摸索与学习中,写意人物画成为我抒发胸臆的主要媒介。我对造型的痴迷和对笔墨自由的向往,由此得到了些许的释放。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难点在于如何把握造型与笔墨的关系,这也是历来的画家绞尽脑汁地去解决的问题。依我个人的浅见,人物造型与笔墨之间不存在矛盾与对立,对造型深刻的理解有助于笔墨的释放,而对笔墨的娴熟驾驭又帮助造型得到升华。我想将问题简化,不去过多地在一些理论问题上纠缠,把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理想托付给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还记得有一次,在甘南的阿万仓写生,暮色已近,收拾画具打算返回时,远远瞥见一个汉子阔步走来,逆光中像是神祇,那种作为人的自信与骄傲全在身影中显露,我当时强按住心中的激动手忙脚乱地摊开画纸,落笔的一瞬间,似乎没有任何的牵绊,下笔果断而沉着,造型与笔墨在无意识中得到了统一。当我迈着松快的步伐伴着藏狗的吠声返回时,已是夜色深沉。这种经验还有很多次,但都无法细作。
甘南州卓尼县车巴沟路边写生
甘南州尼巴村写生
我渴望一种自由的水墨世界,在这个境界里,画家与自然物象之间通达无碍,物象随笔墨迹化而不露痕迹,感性的枝蔓在理性之根的滋养下,散发出更耐人寻味的华彩。中国的艺术审美历来都非常重视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追求的是一种活脱、灵动的感觉,在画论中惯常称之为“气韵”。而中国画材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长处在于表达而不是表现。,要达到笔墨的自由与解放,绝非易事。中国画水墨材质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易把握,没有固定的程式去依循,笔墨痕迹所产生的各种效果,有赖于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对于自由水墨的探索与实践,我的着眼点放在写生和小品创作方面。在下笔之前,前瞻性的全局把握非常重要,构成画面的各部分在用笔、用墨以及水墨构成方面应该做到初步的设计与分布,但切忌定的太。面对小品创作或写生对象,只有善于经营位置、安排笔墨才能使画面主题突出。在具体的形象处理上,人物面部与手部的刻画非常重要。人物面部有一些三角区,诸如眼角、嘴角、鼻根等部位,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很大的帮助,面部的一些对称部位的处理应尽量找一些区别,比如左右两侧的鼻翼外形上的不同、眉毛的高低区别、两眼外形之区别等,都会给造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人物的手部在写意画中往往表现的过于简单甚至有点草率,手掌与手指之间的动势关系,以及两只手的呼应关系,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应该非常的谨慎地对待。,根据不同的对象,择取其最具特色的某一点,强化它使之达到极致。在注重笔墨、造型整体统一的,强调人物性格特征中的鲜明之处,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每个人物的特征各不相同。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因人因画面的需要来定。这也是解决好自由笔墨与严谨造型之间关系的基础。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我越来越认识到取舍的重要性,正确得当的取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物象的取舍体现了画家的综合素质,取舍手法是建立在形式美创作法则的基础之上的。在画面中,虚实的对比与应用在物象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体现,例如,虚的概念不只是局限在天空、水、云气等非体积的物象上。同例,实的概念也不只是局限在有形之物的范畴。为了使画面的整体气韵生动,取舍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的。灵活地运用虚实观念,会给艺术家处理自然物象带来充分的自由。
在甘南民族师范学院做写生示范
牧场里的小卓玛
,自由水墨绝不意味着脱离笔墨材质的特点和规律去任意涂鸦,那样,路子会越走越窄。自由的笔墨以及严谨造型的训练非常重要,在熟谙造型规律、笔墨控制力逐步纯熟的基础上,慢慢地脱胎换骨,也就是说,逐渐地达到自由无碍的境界。写意人物画,能上升到这个境界的作品却并不多见。这跟传统文人画思想中注重人格精神的象征性,忽略人格精神的对象性是有一定关系的。虽然,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发展,物质对精神的影响越来越大。真正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很难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生存,古人那种追求超拔脱俗的文人精神已被束之高阁,但工业文明带来的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以及科学的介入给中国画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尤其是写意人物画,再引入西方造型观的前提下,结合中国自身的审美习惯与方法,在某些方面一定会走的更加深远。
“甘南写生作品”
【甘南写生 - 1】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2】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3】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4】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5】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6】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7】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8】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9】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甘南写生 - 10】 设色纸本 60x45cm 2020年
“写生后的创作”
【春 花】
设色纸本 69x69cm 2016年
【风雪转场图】 设色纸本 120 x120cm 2020年
【圣地阳光】 设色纸本 180 x97cm 2020年
【山 花】 设色纸本 136 x68cm 2020年
【梵 音】 设色纸本 136x68cm 2011年
【雪野清音】 设色纸本 170x200cm 2004年
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风 和】 设色纸本 175x200cm 2012年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铃声摇响丰收歌】 设色纸本 175x200cm 2019年
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人物四条屏】 设色纸本 136x34cmx4 2020年
【唐古拉的脊梁】 设色纸本 400x200cm 2011年
【曙 光】 设色纸本 500x250cm 2021年
【收获的喜悦】 设色纸本 136 x68cm 2020年
策划|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