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历史之最(萧克资历仅次于贺龙,为何只被授予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2www.nygn.cn考古学家

“有那么多的战友为了新中国不断奋斗,甚至牺牲生命,而我早该了,评不评衔,评什么都行。”


前言

1955年,中南海大厅内,展开了盛大的授勋仪式。而这正是为了表彰那些在革命战争中,对新中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们。

这次授勋仪式,并不单单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对于这么多年来在党的领导所作出的斗争的。

作为我国第一次衔评定,其中有着不少争议。当人们得知粟裕和萧克两位将领的衔后,都纷纷停止私下的讨论。

当时不少人认为,粟裕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功,足以位列十大元帅当中,却被授予大将之首。而综合萧克的种种方面来看,在众人心中均以为他会是大将,怎料却是上将衔。

粟裕的战功赫赫有名,重大战役中也都有着他的身影。而萧克却是我们所不熟知的,他做出过怎样的贡献呢?会让大家为其衔鸣不平。


一、从教育救国到投笔从戎

1907年,萧将出生在湖南,虽然他出身贫寒,但父母却对他的教育问题十分看重,将其培养成一位饱读诗书的儒士。在16岁时,萧克便抱着教育救国的信念,考入嘉禾师范学堂,深受父亲影响的他,决定要当一位好老师。

一触即发的战争却不给他机会,从北方战争爆发开始,全国各地也纷纷陷入战争的炮火之中,各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湖南当地更是战火不断,使怀揣着教育梦的萧克被迫辍学。

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萧克决定前往广州,进行革命事业。19岁的他考入黄埔校。一年后便跟随队前往北伐在战斗中不但指挥的从容,作战也非常勇猛,屡屡立下战功。

1934年,才二十多岁的萧克,便担任红6团长,负责长征之路上的侧部掩护任务。在长征道路上,面对40个团的追击,萧克拼拦截,成功争取到突围的时间。

随后更是在红2团配合中,歼灭敌两个旅。成功击败国民党旅长,活捉上千名俘虏。凭借着长征中的种种战功,萧克成为上级最为信赖的青年指战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萧克作为八路120师的副师长,在三个主力师中是乃是年纪最小的高级将领。在经过之前的战斗磨练,此时的萧克战斗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

1940年,面对日寇的十路围攻,萧克毫不畏惧,以其丰富的经验组织突围反击。经过14天的激烈斗争,我就击毙日上千人,甚至还击落一架战斗机。

屡屡立下战功的萧克却并不骄傲自满。面对各位首长、前辈的教诲,他都会虚心听取意见。

要知道在评定大将衔时,林帅便给毛主席去信一封,主张突出井冈山在我历史上的地位,从后来评出的十位大将不难看出,不少将领都曾在井冈山。

而萧克当时也在井冈山,并且在战争过程中担任过各种重要职位,屡屡立下不小的战功。其中八路中六位师长都被评为元帅,只有萧克被评为是上将。

而萧克不但没评上元帅,甚至连大将衔也同他无缘,只被授予上将衔。


二、“大树将”从不争功

在1955年,我国第一次授勋评定后,萧克主动站出来礼让,他这番不争不的态度令众人佩服,在得知被授予上将衔后也虚心的接受。

甚至还说,那么多战友为了新中国诞生而牺牲,他其实早该被打了,评不评衔、评什么都不重要。

他这番从不争功,坚决服从组织决定的做法,被人比作“大树将”。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开国大将冯异,在战场上非常勇猛,立下不少战功,但他为人谦和,每当人们论功行赏时,他都会独自躲到大树下,时间久了人们都称其“大树将”。

而萧克这般不争不的做法,众人引经据典,给其大树将的美名。

时至后来,在萧克的回忆录中,周炳钦曾说到,在授衔的五十多位上将中,萧克位列榜首。而毛主席更是在授衔前亲自前去找他,告诉他之所以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为了防止别人多说什么。

正是才有了萧克镇上将的说法。可以说毛主席这般实在是英明。毕竟当时的数量实在过于庞大,有不少同萧克类似的,只能被评为上将。

可以说萧克有着元帅的资历,中将的战功,上将的衔。作为开国儒将,一进入其办公室,便能看到那显眼的一排笔架,毛笔根根悬垂,体现出主人儒雅的兴趣。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般功成名就的儒将,曾经还靠着一手好字糊口。在27年南昌起义后,萧克跟随大部队一同南下,怎料在半途中遭遇敌方伏击,直接将部队打散。

萧克也被迫流浪起来。当其到达广州时,身上半个铜板都摸不出来,为了能糊口度日,萧克找到一个卖字摊,靠着平日铺纸磨墨,写上几幅字,以此来挣几毛钱解决每日的餐食。

而萧克不仅喜爱书法,对于阅读和创作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甚至在抗战过程中,萧将也没有停止创作的脚步。

而他在文学上的赫赫战绩可不止于此,他的浴罗霄》一书,还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他对于这本书的创作灵感,要从苏联小说《铁流》说起。

当时看到《铁流》一书后,萧克便想到中国正在经历的革命战争,规模更大时间更长,他觉得也要写一本中国的《铁流》

此书的创作过程也非常的艰苦,当时他作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公务非常繁重,只能利用所有业余时间进行创作。


三、革命之路有妻相伴

如此文武兼备的儒将,他的妻子也不一般。身为我历史中,最长寿的夫妻,两人在革命的道路上相互扶持鼓励解放后也依旧恩爱,令旁人羡慕不已。

萧克的妻子蹇先佛,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革命女战士,正是其出色的工作能力令萧克挪不开眼,在此后的工作交流中,两人互生情愫。

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两人谁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还是在贺龙目睹全部后,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亲自出面,让这对有着共同革命信念的年轻人走到一起。

两人在1935年举行了婚礼,没多久便因为战略需要进行转移,从此开始踏入长征。在出发前蹇先佛便已经怀有身孕。

在长征途中,蹇先佛在草地上生下了孩子。萧克看到两人爱情的结晶后,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两人作为我国最长寿的开国上将夫妻,丈夫萧克活了101岁,妻子蹇先佛享年108岁。

当年参加长征的女红有着上千人,真正在坚持到新中国成立后,仍旧不屈不挠坚持在革命队伍当中的女红,不足百人。蹇先佛便是其中一位。

这对恩爱的夫妻,无论是革命战争时,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的感情却从未变过。

这对长寿夫妻,一生都奋斗在革命的道路上拼搏奋斗。两人见证了百年的中国奋斗史,在其中各自发挥着光和热。

纵观萧克将的一生,其革命生涯期间,立下无数功勋,还用文字将革命斗争记录成册,宠辱不惊、居功不傲的态度,更是值得我们尊敬学习。


通往梦想的道路从来不会平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着太多前辈们的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该牢记历史、展望明天,将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萧克将作为共和国璀璨将星中的一颗,其一生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自强不息的君子气节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