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盛世之最(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盛世,前三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有四大盛世“文景之治”“开元盛世”“永宣盛世”与“康乾盛世”
从商周灭亡,秦皇汉武建朝立代之后到清朝结束封建制度,这样的盛世也不过出现四次。
但对于这四次盛世,众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前三个盛世受尽夸赞,认为他们实至名归,但对于一个康乾盛世,众人的态度却褒贬不一。
甚至很多人认为康乾盛世纯粹是在自吹自擂,完全配不上盛世的名头,明明不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其他方面,康乾盛世都是当之无愧的繁荣,但却被批判的最为严重。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争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四大盛世·】——»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也称“文景盛世”,也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之后的第一个盛世。
在此之前秦建立了封建大一统王朝,但却二世而亡,秦朝的苛政,繁重的徭役苛,捐杂税让那时的人们几乎已经麻木,疲惫不堪。
这也导致了秦朝末期,社会动荡,农民起义等各种社会乱象层出不穷,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重创。
而在秦朝灭亡后,这片土地上又爆发了一场楚汉之争,为本就贫寒交加的土地上又加了一层战争的阴霾,直到西汉建立后,百姓生活已经十分困苦,衣不遮寒食不果腹,连带刚刚建立的王朝也是穷困交加。
这也导致,在西汉建立后,最紧要的目标不是发展,而是如何为战火缭乱的国家注入一泓清泉,让社会重新“活起来”。
而这也是汉文帝汉景帝要最先考虑的一件事,王朝穷困潦倒,百姓更是困苦,如何解决这件事便成了要解决的难题。
对此,汉文帝在观察过具体情况后,先确立了一种治世理念,也就是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无为而治。”
要说明一个观念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任百姓自己去随便干。而是在确定了大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主动权交由百姓。
这片土地上仗已经打的太久了,从春秋战国到楚汉之争,百姓就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谈何必发展经济,秦朝时期的重税与徭役更是导致“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这样的情况下,文帝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便遵循着一个原则“轻徭薄赋,以农为本,废除苛捐杂税,一切以休养生息为主。”
其实在西汉刚刚建立时,刘邦深知,要发展好国家,就不能像秦朝一样舍本逐末,于是,在废除苛捐杂税与徭役后,多次免除了百姓田税,就让百姓回归本业,专心农作,只有让百姓能够自给自足国家才有余量才能让国家运转起来。
而到了文帝时,他并没有改变之前的法度,他深知在法令建立后,就不必去做大范围的更改,百姓会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发的去完成他们该做的事情.
唯一不同的大概是在文帝时,法度更加宽松,各种法纪有减无增,废除了苛政严法,以教化的姿态对待百姓,对于处罚也十分宽宏。
而他本人也经常带头下地耕种,他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疾苦,大力发展农业,在这一时期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而景帝时期,在维持文帝政策的基础上,还尽可能的平衡了外部侵袭,维持了稳定,保证国内有着安稳的条件进行恢复与发展.
在面对匈奴的侵袭时,文景两帝采用的都是防御策略,鼓励百姓移民北部开垦田地,不仅加强了边防,还填充了北部地区的人口。
文景之治说到底,与其说是因为文景两帝的政策,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自己给出的政策,任由百姓自发建设。
他们淡化了自己对于百姓的影响,遵循自然规律任由百姓在法令的前提下自己发展。
即使没有贤臣辅佐,没有明君去开疆拓土做出决策,这一时期依然是欣欣向荣,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已趋于鼎盛,这也为汉武帝的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某种情况下也算是由前人积累到唐玄宗时期厚积薄发所形成的盛世,提到它就不得不提到之前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
唐朝算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也最开放的朝代,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是毋庸置疑的巅峰盛世。
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他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在这一时期唐太宗还完善了科举制度,让人才的选拔更加开明,也诞生了一大批才能出众的员。他着重民生,以农为本的举措让社会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也在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安稳富足,为之后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唐玄宗时期,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家。
在政治上他任用贤能改革吏治,让人员选拔更加简洁效率更高,而且他勤于政事,亲自殿试选拔人才,还恢复了谏议制度,保证自己能够及时纳谏。
在经济上,他大力发展农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农耕技术和生产工具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除此之外,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建立机构来进行对外贸易,在唐玄宗时期商业发展达到了鼎盛,对外贸易往来也极为频繁。
在外交上,他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对西域吐蕃等地以及一系列周边国家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而这也促进了商贸与文化往来,使得唐朝经济发展更加繁荣与开放。
在唐玄宗的发展下,唐朝成为了当时最富裕最强大文化程度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而那段时间也是我国对外交流最为开放,最为繁盛的时代,政治经济事文化外交不论是哪个方面都几乎没有短板,甚至当时还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象,堪称六边形战士。
粮食产量平稳,商业开放,文化底蕴雄厚,事发展水平极高,政治稳定......即使在中国上下五千年里,这样的繁盛也是仅此一例,甚至随着经济贸易往来,唐朝文化一直在向外输出,许多国家以学习唐文化为荣,可见当时发展的盛况。
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时期的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的统称,也是我国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盛世”之一。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的统治,明朝开始走上了巅峰时期,也是大明国力的顶峰。
在这一时期,在政治与外交上,有“郑和下西洋”传我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将明朝的强大与文化带给了其他国家。
在经济上,鼓励农耕,主动进行垦荒者会免除一部分赋税,这样的政策也极大地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在商业往来上,在永乐时期可以说沿海地区的商业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经济在这一时期获得井喷式发展。
在文化上,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部汇聚了明前七八千册典籍的一部旷世大典,是中国典籍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先前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遭遇意外不幸遗失,至今也只有一部分副本,而这本旷世典籍不知所踪,不知成为多少学者内心的遗憾。
而且在这一时期大明曾多次对外征战,五次讨伐蒙古,安南朝鲜等周边小国均成大明的藩属国。
这一时期也是大明国力顶峰,虽然已经处于封建制度末期,社会制度在遭受着一定的冲击,但永宣盛世作为封建末期的一次辉煌仍然影响着大明,在那段时期不论是经济政治事,明朝均处于世界前列。
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传承下来的文化都足以让世界看到明朝的力量,四大盛世之一实至名归。
饱受争议的“康乾盛世”
说完了明朝,我们来看看颇有争议的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
老实说,要是单说经济繁荣程度,康乾盛世不论是在人口版图与经济上都称得上一句百姓富足安居乐业。
戴逸先生曾经做出这样的评价“康雍乾盛世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人口上都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为兴旺繁荣的盛世。”
从秦朝建立封建制度以来到清朝这样的制度下,社会发展已经到达鼎盛,经历了先前的一系列发展与改革,社会制度已经走向成熟,国力发展到达巅峰,是一个经济发展快,国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增长也极为迅速的大国。
虽然作为一个盛世,也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朝代,这样的盛况比起进一步发展更像是回光返照,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人口经济等各个方面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康乾盛世是一场极为繁荣的太平盛世。
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局限性,他并没有像之前的盛世一般各方面都得到飞跃式的提升,事实上当时清朝的政治体系已然僵化,“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兴文字狱”的举措,停滞不前的社会制度,导致它的发展是极为片面的。
简而言之就是,看着经济是提升了,但最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那一时期,欧洲已经爆发国了工业革命,进行过思想启蒙,而那时的清朝还停留在“天朝上国”的泡沫里,不知道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上它的确是高于之前的时代与海外的其他国家的,但在政治与文化上已经落后了一大截,与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来越大。
而当时康熙帝时期发布的“永不加赋”,雍正帝的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的举措,再加上乾隆帝时期减免赋税,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他们不用再为生活忧心,但也带来了一个弊端人口暴增。
据统计,在康雍乾时期,清朝人口从顺治时期的7000万增加到了三四亿,社会安定不缺粮食,收入也提高不少,多一口人又不用交税,人口总基数自然会暴增。
这也是为什么康乾盛世经济一直增长,但在外国使者前来访清时发现,这里的人民生活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繁荣的原因。
而这样多的人口增长却由于国外工业革命对于武器的革新,在面对侵略时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反而在之前为国家管理增添了许多负担。
,康乾盛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经济,但从之后看来,这一场盛世不过是披着外衣的封建社会的一次狂欢,也是封建统治者们的一场美梦,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的确算得上是一场社会安定的盛世,但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反而还有点“扯后腿”。
这也是它引起如此争议的原因吧。
至于康乾盛世是否算得上盛世,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