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荣誉之最(赵立德将*工作真经:要重视运用历
要重视运用历史荣誉教育部队
赵立德
(二OO六年九月十五日)
导读这是作者在听取区潍北炮兵靶场领导工作汇报后,即席讲话的一部分。
区直属队建有荣誉馆(室)的不多,主动用本部队历史荣誉教育激励兵的就更少了,这个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以史为镜知兴衰”,史里包含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蕴含着一个个深刻的革命道理,用这些历史荣誉和优良传统教育兵特别是新战友,是最生动的旅启蒙课堂。
区铁部队十分重视用本单位的革命史教育兵,“铁的信仰、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之“五铁精神”教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兵,部队英勇善战,英雄辈出,誉满神州,威震世界!该部红团红一连,是三湾改编时毛大大同志亲手创建支部建在连上的英雄连队,走进连队荣誉室,你会深切感受到我们这支队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党的领导是我永远不变魂的千真万确。
就区直属队来讲也有不少历史荣誉部队,像工程维护大队的前身,在修建川藏公路时,大战二郎山,兵在冰地雪天、悬崖峭壁、高山缺氧情况下。以“天大困难像个豆,好马崖前不低头”的大无畏精神,用鲜和生命高标准完成了最艰巨的施工任务,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国防部授予“劈山开路先锋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新一代“二郎山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区直属队更是英雄辈出,突出的代表就是舟桥第八十七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涌现出的黄河“抗凌险九烈士”,第一通信总站女兵八连。其中女兵八连受到中央委主席亲切接见并题词勉励,对区直属队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
你们部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组建的区炮兵大型靶场,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百里无炊烟,遍地烂泥滩,四季海风刮,碱雪眺白帆”。虽是正师级单位,苏联事顾问长驻在这里,但无居民,无淡水,无公路,吃水、菜、粮都是从城里解决。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环境下,靶场人为区部队特别是炮兵防空兵部队战斗力生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五十多年来,从中央委副主席到区首长,多次来靶场视察指导,给靶场以亲切的
慰问和勉励,这在区部队中是少见的,这是你们的光荣。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队建设步伐的加快,在一代代靶场人的共同努力下,靶场建设、驻地环境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政民关系不断加强,兵素质不断提高,驻训条件逐步改善,训练保障正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承训能力越来越强。
在这个场地上,既组织过全区炮兵、防空兵实弹战术演习,又组织过合同战术演习;既有区组织的演习,又有委总部组织的演习;既组织过陆空联合演习,又组织过中俄和平使命联演。可以说靶场见证了我建设的各个发展时期,从一个侧面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我的发展壮大史。
难能可贵的是一代又一代靶场人,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听党指挥,艰苦奋斗,立足岗位,奉献为本”,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果把这段历史系统整理出来,把“老靶场精神”传承光大起来,对部队建设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好事。现在,一些兵崇拜歌星、球星,淡化的恰恰是人民队的荣誉和优良传统。,一定要加强我历史荣誉教育,用我的光荣传统占领兵思想阵地,兵思想上一旦植入了这种荣誉和传统,就会自觉认识到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人民服务,都是光荣的事情,体现着人生的真正价值,这无疑是培养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现在区直属部队的相关史资料都藏在库房里,散落在个人手里或者是在一些老首长的记忆里。既没有系统整理,也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更面临失传的危险,怎么办?时不我待!大家要赶快行动起来,把一些历史资料救出来,整个直属队利用二至三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一个荣誉工程建设,即在独立营以上建制单位,建成一个荣誉馆(室),拍摄一部史资料片,编印一套史资料、画册和英模传。
有条件的还可把英模故事编成文艺节目在兵中演出和传唱。直属队党委决定在适当时机组织一次以区直属部队历史英模故事为体裁的忆英模、学英模、创先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文艺汇演;组织一场师、团歌专场演唱会。使区直属队光辉战斗历史由远走近,从抽象变具体,把一个个鲜活的英雄模范,一幕幕悲壮的战斗情景,一次次感人的报国实践,一曲曲高昂的史诗战歌再现在兵面前,渗透到兵日常生活之中,使红色基因永远流淌在兵液里,激励他们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为队建功立业,续写史新篇章。
作者戎装照
作者简介
赵立德(男),山东省临朐县人,1949年生,1965年参加工作,任共青团公社团委干事。1968年3月应征入伍,少将衔,曾出版《旅拾零》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