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之最(千年海曙,讲不完宋韵绵长)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臧嫣
《钱江晚报》11月18日16版
一千多年前,宁波三江口。一艘艘商船从明州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销往世界各地。
,又将装载着世界各地的香料、宝石、玛瑙等异国商品带回明州,运往中国内陆地区。
今天的海曙老城区就是宋代明州城和明州港所在地,是当之无愧的“宁波之心”,历史底蕴深厚,更是甬派宋韵文化的核心承载地。
完善的市舶机构、便利的管理设施、高超精湛的造船技术、开放多元的海运码头、高丽使行馆、天封塔等等,见证和诉说着海曙这个千年府城、贸易大港、文化高地的宋韵故事。
今天,让我们再来倾听海曙的绵长宋韵。
鸟瞰月湖(宁波海曙区全媒体中心提供)
千年前的宁波
已是国际港城
“千年来,宁波的定位就是港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林国聪一语中的。
宁波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宁波的城市发展必然是依托港口。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南端入海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被誉为记载古代丝绸之路的 “活化石”。
“现在的宁波舟山港有‘世界第一大港’之称,追溯它的历史,早在宋时,宁波便是放眼世界、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港口。这一点在考古遗存中,体现尤为生动。”林国聪说。
1979年,考古人在江厦街西侧发现三座海运码头遗址;2006年,在现在的钱业会馆、和义大道中间,又发现了一个南宋渔浦门码头。林国聪介绍,“这些考古发现实证和义路、江厦街一带是当时宁波港区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地方。”
南宋渔浦门码头遗址
由于明州港的快速发展,北宋淳化三年(992年),朝廷在明州定海县(今宁波镇海)设市舶司,不久后就移到三江口的州城之内。
市舶司,相当于今天的海关。
随后,明州港便成为各国商人使者出入口岸,以及商船停靠、货物中转的海港。两宋时期,明州成为与广州、泉州齐名的三大海外贸易港口之一,更是被钦定为赴高丽、日本等国海外贸易的唯一合法港口。
“宋代明州依托国际化的港口设施与先进的船埠码头,依靠完善的市舶机构及便利的管理设施,所以能成为东亚地区的中心港、世界的枢纽港。”林国聪颇为感叹。
他认为,港口带来的不仅是商品的交易,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以及政治体制、城市运营的管理。宋韵在宁波最显著的特征,是放眼天下、面向世界、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如今的宁波舟山港,仍然是我国沿海向各大洲港口运输的集散地。去年,宁波舟山港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后全球第三个3000万级集装箱大港。
宁波三江口夜景,来源视觉中国
航运与造船
宋代就是“天花板”
“宋代的明州,因繁荣的港口贸易,造就了宋人高超精湛的造船技术。”林国聪说,和义路、江厦街一带,也是昔日明州修造船场所在地。
明州的航运与造船业,不论从载重吨位或技术水平,都居于全国首位,在国际上也属先进水平前列,达到了全盛时期。
保护修复后的和义南宋古船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和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代使臣出使高丽乘坐的大型船,都在明州建造。当时,随行员加上商人、船员有数百人之多,“豪华”使节团从明州港出发,浩浩荡荡驶往高丽,气势宏大,神舟抵达高丽时,引来高丽人“惊呼”。
“巍如山岳,浮动波上。”《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就是如此描述神舟。据当时的记载推算,“神舟”载重约为1100吨以上,也是当时全世界所稀有。
1979年,在宁波东门邮工地曾发现过一艘北宋外海船,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多件北宋早期年号的铜钱,越窑、龙泉窑等青瓷。
“值得一提的是,这艘船还有两个重大发现。”林国聪和记者解释。
第一个是水密隔舱。这项技术是我国古代造船领先世界的一项重大发明,在宋代已普遍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第二,船体吃水位下侧安装有舭龙骨,这个构造有助于维持船体平衡,比国外足足早了700多年。
当下的研究表明,高度发达的明州造船业,为宋代宁波作为国际化港口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天封塔,在宋代的明州城内,是一个标志性航标。它始建于唐代,高50多米,一直是古代宁波城的第一高度。“在漆黑的夜晚,来往的海内外船舶在镇海口就能眺望到明州城天封塔的灯火,并指引着明州城的方向。”林国聪说。
天封塔(宁波海曙区全媒体中心提供)
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对天封塔地宫进行救发掘,发现一个石函,内含54种140多件文物,铭文内容显示,该地宫就封存于南宋。
宋时的月湖
文人聚会的首选
金秋时节,空气都是甜的。漫步在月湖边看看垂柳,或坐在湖边的金蕊堂,喝一个下午茶,闻着桂香,看着夕阳,好不惬意。
倘若在宋代,文人墨客大抵也是如此。
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斯玉梅告诉记者,“在宁波有句老话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这湖,就是月湖。”
月湖,初辟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作为园林景观之湖和人文学术之湖,月湖称得上是宁波宋韵文化集聚地。
月园(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提供)
在众多吟咏月湖的诗词中,有一首来自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富轼,那是北宋末期,他出使宋朝时在明州登陆,居住于月湖边的高丽使行馆。当年,明州郡守毛友盛情邀请游览月湖,于是金富轼在湖中的湖心寺挥笔写下《宋明州湖心寺次毛守韵》。这也是目前可考证的第一首外国人写月湖的诗。
“宋代以来,月湖就是达显贵、名儒学子居住、讲学首选之地,也是浙东学术摇篮。” 斯玉梅说,更早的渊源还要从一代名相王安石说起。
北宋庆历年间,王安石任鄞州知县,为倡导重教好学的风气,专门请5位大儒进城办学,史称“庆历五先生”,宁波学风为之一振,浙东学术自此萌芽。
到了南宋,又有“淳熙四先生”在月湖讲学,着重于德行的实践,并诞生了宁波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学派——“四明学派”。浙东学术开始步入鼎盛时期。“四明学派”上承陆九渊,下启王阳明,是南宋心学的重要代表。
宋元之际,一代鸿儒王应麟隐居乡里,在月湖边潜心著述20年,形成的“深宁学派”又对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明州与高丽交往史陈列馆(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提供)
千年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如何将景区厚重的宋韵文化转化成游客喜爱的文旅产品,景区一直在思考、探索。通过启动“天一阁·月湖文丛”项目,会同专家学者对景区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挖掘,景区先后出版《天一阁·月湖历代诗词汇编》、《天一阁·月湖诗词精选注释》、《“诗画月湖”诗词摄影集》等书籍,深入诠释宋韵文化;通过举办“十洲雅韵、千载华裳”五一汉服游园会、“好风明月是生涯”——天一阁·月湖中秋诗词晚会等经典宋韵活动,不断扩大景区宋韵文化传影响力。
将来,景区还将融合新型业态,打造宋韵美学体验空间,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沉浸式体验到宁波独有的宋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