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源历史文化之最(曲靖富源,一个美丽的县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富源作协举办的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印象中,富源在曲靖算是个很富裕的县,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据说很多人曾在家里就能挖出煤,就地取材,一夜发富,多少人羡慕不已。随着政策法规的出台,这些人停止了乱挖乱采……这是传说。,经过文学采风后,我对富源有了新的认识。
在文学采风活动中,富源作协主席卢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胜境关古建筑群、富源城市展览馆、回隆社区村史馆、回隆驿生活、晟吉农场。通过聆听,游览,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富源,尤其在那段未曾被后人破坏过的古青石路上,我们沿着数百年前古人的足迹,穿越历史的厚重感油生。那段路,曾是西南联大南迁的学生走过的路。他们是中国革命、中国文化的火种;我们走在上面,顿时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是啊,来这里采风的都是云贵两省中比较热爱文学的人。文学是什么?郭沫若曾说过文学是社会现象经过创造过程的反映;文学跟社会相辅相成,具有矫正社会道德规范的作用,社会为文学提供生存土壤,文学指引社会良性发展。歌德也说文学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思想坐标,如果文学衰落,这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必将衰落。
富源的历史悠久,地处云南的东大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以平彝废卫、亦佐废县,建平彝县,属云南省曲靖府。到了1954年,平彝县改称富源县,就富源县这一地名,是因为该地区资源丰富而得名。
在参观富源城市展览馆时,我们的心被富源政府对富源未来的规划震撼到了。像是在观看一部动作大片,巨大的屏幕上富源地图在我们眼前,地图上立体的场景展现着富源三千多平方米土地的城市、农村、高山、水域和交通。富源的大河乌猪,富源魔芋享誉全国;北扩,南优,西拓,东控这些未来设想让人心潮澎湃。历史悠久,发展迅速是富源给我们的新印象。
采风团参观了回隆社区村史馆、详细了解了当地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接续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一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丰硕成果。
在回隆驿生活馆边的山林里还藏着一个湖。那是一个曲径通幽的地方,沿着湖,我们走了近一个小时。因为我们在一路拍照留念那青天碧水是背景;那翠竹密林是背景;那小溪潺潺是背景;那清风瘦雨是背景……加上那极美的心情构成我们留恋忘返,依依不舍的心情。原是酷暑时节,却在今日下了雨。雨水滋润着文人的心,美景激发了他们的灵感。我们呼吸了山林里这纯美的空气,舒适感油生。
在之后的交流活动中,来自曲靖日报日报社、掌上曲靖、曲靖m以及曲靖文学评论协会主席、贵州盘州评协、沾益文联主席、富源文联主席、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作家协会主席、副主席做了讲话。滇黔两省五县(市、区)作家们纷纷发言,我们把我们沾益的《珠源文艺》送给其他协会的作家,他们也给我们送来他们的刊物。作家们交流着写作的经验,赞美着富源,诉说着采风心得,在晚饭前,有的作家已经迫不及待拿起了笔杆,抒发着他们激动的情怀。
热情的富源农家为采风团奉上他们从地采的山梨、向日葵等;又刚掰回来的新鲜玉米煮了拿到我们跟前;闻着那玉米香,吃着那小时候吃过的山梨和农家为我们做的“油炸酥肉”等美食,那感觉好极了!
吃着富源小炒肉、特色凉粉、凉拌黄瓜、糊辣茄子,真是爽快!富源作协的主席卢老师领着农家主人给我们唱当地农歌,赢得我们阵阵掌声。
曾被富源羊肉和富源酸菜吸引,很多年前,我曾跟朋友来过富源。只可惜那次吃完后就原路回去了,没曾细致了解过富源的民风和历史,更不知道富源竟然那么美!古人说,人生有几样不可耽误读书不能耽误;孝敬父母不能耽误;锻炼身体不能耽误;旅游不能耽误;这次采风结束后,我们怀着激动和感恩的心情离开了富源,收获很多,感悟很多,于感动处,成此文。无论哪方面的,但凡可以给读者一个启发,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