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之最(余秋雨:这位大人物才是写文化大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3www.nygn.cn考古学家

余秋雨靠写“文化大散文”起家,可谓写“文化大散文”的开山鼻祖。但他很谦虚地说,其实我并非写“文化大散文”的第一人,第一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出现了,此人便是被誉为“千古第一史家”的司马迁

他在《中国文化课》中如是写道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既能牵动中国文化史,又能牵动我泪点的大人物,只有司马迁。

司马迁让所有中国人都成了“历史中人”。《史记》以不可超越的“母本”形态一鸣惊人,成为今后两千多年一代代编史者自觉仿效的通例。他使书面上和大地上的两千多年历史变成同一部通史。他使历朝历代所有的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到悬在他们身后的那支巨大史笔。

司马迁开启了一部“以人为本”的中国史。在他看来,所有的事件都是川上逝水,唯有人物的善恶、气度、性格,永远可以被一代代后人体验。这种轻事而重人的选择,使司马迁这位史学家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而具备了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素质。

司马迁博学、健康、好奇、善学,利用各种机会考察天下。他用自己的脚步和眼睛,使以前读过的典籍活了起来。他用辽阔的空间来捕捉悠远的时间。他把个人的游历线路作为网兜,捞起了沉在水底的千年珍宝。

他用青春的体力追赶着祖先的脚步,他在贫瘠的大地上汲取着万丈豪气、千里雄风。这位从一出生就听到了黄河惊涛的青年学者,几乎是以无敌剑客的心态来完成这次文化考察的。从他的速度、步履和兴奋状态,也可推断他对整个中华文化的感悟。

我一边查阅着古今地名表,一边在地图上画来画去,终于不得不惊叹,他实在是几乎走遍了当时能够抵达的一切地方。

多年来我一直被问写作散文受谁的影响最深,我曾经如实地回答是“司马迁”,立即被提问者认为是无厘头式的幽默。“我们问的是散文啊,您怎么拉出来一个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不知如何解释,后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也就不作回答了。

年岁越长,披阅越多,如果自问最倾心那位散文家,我的答案依然没变。散文什么都可以写,但最高境界一定与历史有关。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太像散文了,不能不使真正的散文家怦然心动。

历史没有韵脚,没有虚构,没有开头和结尾;历史有气象,有情节,有收纵,有因果,有大量需要边走边叹、夹叙夹议的自由空间,有无数不必刻意串络却总在四处闪烁的明亮碎片,这不是散文是什么?而且也只能是散文,不是话本,不是传奇,不是策论,不是杂剧。

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这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史记》的这种散文格局如云似海,相比之下,连唐宋八大家也显得剪裁过度、意图过甚,未免小气了。

散文的基元是语言。司马迁称得上是千古一笔。他挣脱了当时以枚乘、司马相如等辞赋家为代表的工丽、整齐、空洞、恣肆、华而不实、装腔作态的文风,干净、朴实、灵动,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他把这种散句熔炼得似俗而雅、生动活泼,把握住了散文写作的基础诀窍。

他刻意不让古代语文以佶屈聱牙的形态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必须改得平易流畅,适合当代人阅读。

我国古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汉代,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史记》。

《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看上去它与文学中的诗有较大差别,但鲁迅说了,只是“无韵”而已。

余老师珠玉在前,趣怪网小编瓦砾在后,狗尾续貂几句。

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写出《史记》这样的皇皇巨著,第一是丰厚的知识储备。司马家族祖祖辈辈都是专业史,不仅家里藏书颇丰,而且能够进入国家藏书馆潜心研读典章。这种得天独厚的阅读条件使他能够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学识修养,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第二是丰富的游历体验。司马迁几乎走遍了当时能够走到的所有地方,每到一地,都会站在历史人物曾经停留的地方,体会历史人物的感受,吸收历史人物的气韵,倾听历史人物的故事。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故事,有的说法甚至南辕北辙。经过精心筛选,他采用了比较可信或者认为可用的故事,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下来。

第三是独创的文体运用。木心说,最好的作家都是“文体家”,能够独创出别具一格的文体来。司马迁开创出来的纪传体写史方法能够被后世沿用,但他独具特色的写作方法却无人能够效仿,即使勉强效仿,也难以够望其项背。

余秋雨说,《史记》中每一篇都是一流的“历史文化大散文”,词句凝练,意境悠远,格局宏大,雅俗共赏。他的“文化大散文”的写作,深受司马迁影响。

余老师对司马迁的解读,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解读。司马迁既是史学大家,又是散文大家。余老师写的历史大散文,既有史实也有史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称为史学家。他用司马迁的醇酒,浇了自己的块垒。

余秋雨“以旷世的才华和毅力,创建了中华文化在当代世界的全新感知系统,既宏大又美丽,功绩无人可及。”他是“华文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支笔”,“一人的成就规模,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很多研究所。”被称为“当代罕见的中国古典文化通才”。

余秋雨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贾平凹

文化界不少人的成绩,可以用很多语言来介绍;但余秋雨先生则是特例中的特例,完全不用介绍,几乎全国所有读者都知道他,喜欢他。——张贤亮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上的建树气势恢宏,让人回肠荡气。他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这样的人在佛教看来,已经属于“当代菩萨”之列。——星云大师

这套余秋雨文集介绍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