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行业历史之最(这个大事件,让“2001”成为无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rrrrr
2001,世界之外
rr一些影响中国发展历程的大事件要在这一年产生结果,这足以使“2001”成为无数中国人期待的一个年份。
rr
7月13日晚10点,当“北京”的声音从萨马兰奇口中发出,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时,整个中国沸腾了!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引爆了中国人极大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提升。兴奋的中国邮政人第二天就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这一重要时刻——发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邮票,主图是北京申办奥运会标志,舞动五环组成的人形太极。香港邮政、澳门邮政同日发行纪念邮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三地第一次携手打造邮票,创造了多项纪录。
rr
4个月后,喜事降临。经过15年的谈判,从黑发谈到白发,中国终于跨过WTO的门槛。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位成员。从1986年7月正式提出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WTO前身)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到最终加入WTO,中国人走的路实在太长。
rr
加入WTO,我国对快递业对外开放的承诺是对外开放快递服务,但“现由中国邮政部门依法专营的服务除外”。这一依据来源有二《邮政法》关于“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规定,以及国务院1995年6月批准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中“经批准成立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可以从事国际快递业务,但私人信函除外”的规定。
rr
尽管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不对外资开放,多年来,中国和WTO在快递领域的合作一直在加强。17年后,WTO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电子商务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研讨会,会议的主角已经变成了中国和中国的电商快递企业。圆通速递、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的代表走上讲台,向世界介绍电子商务和快递相互促进发展的“中国经验”。同年,在北京举办的以“电子商务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为主题的发展中国家WTO重点议题研修班上,15个WTO发展中成员国25名代表发出惊呼——中国快递的信息化和发展速度太快了,了不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开班致辞中说“让我们把中国快递的故事讲到WTO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快递!”
rr
如果要让世界真正地了解中国快递,中国民营快递的峥嵘岁月是不得不读的篇章。
rr
这年,对陈平来说,1998年派出去夺市场的得力干将都成了“一方诸侯”,反倒是总部逐渐式微。当年陈平的“没有总部,大家都是平级的兄弟公司”的负面效应出现了。有媒体报道了陈平当时的窘状总部出现资金缺口,向各分公司求援时,上海分公司“慷慨”地捐献了一台复印机、一台传真机、一台数码相机。而大哥陈显宝掌管的北京分公司,也只贡献了7万元。最令陈平不舒服的是,当总部还蜗居在破房子里时,同在一城的北京分公司,已经入驻了豪华大厦。
rr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因为地方藩王势力日益扩大影响王权而实行削藩的例子。2001年,陈平也决定进行“削藩”“分公司力量过于强大,再不收权,可能要脱离总公司了。”不难想象,此举遭到了激烈反对。有不少外地子公司骨干提出辞职,陈平使出浑身解数才稳住局面。而这还不算什么,最大的“藩王”是大哥陈显宝的北京分公司。陈平后来说,他上午召集所有人员开会宣布了的决议,下午就被大哥开会推翻。
rr
就这样,用了长达两年的时间,陈平才把这些“藩王”请回了总公司,收回了各分公司的权力。宅急送的管理效率与运营效率显著提高。与此,公司成立华北、华南、华东三大物流基地,业务运作朝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迈进;与微软、首信、康柏合作建立了宅急送电子商务平台,大力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一系列的动作,为宅急送后来几年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rr
聂腾云带领的韵达这一年开始实施网点加盟政策,以更好地拓展网络。7月,韵达的场地面积已经扩大到6 000平方米,杭州、无锡转运中心双双建立,日均业务量...
比韵达还晚一年成立的圆通更是度日如年。谈起这一年,喻渭蛟非常感慨“早上六点钟起,晚上没有一点钟之前睡的,天天如此。开车也好,发工资也好,天天为钱发愁。”他特意强调“天天为钱发愁”,足见当时公司资金的紧张。喻渭蛟一直保持着必胜的信心“圆通从创立那一天起,我从来没有感觉我喻渭蛟不成功,或者做不好,我没有。在我的口气当中,在我的形象当中,人家都看不出来。”自信来自对行业的信心。喻渭蛟心中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快递行业太大了。这年,为了学习管理,喻渭蛟专心致志地读完了当下最流行的管理书《杰克·韦尔奇自传》。
rr
杰克·韦尔奇,年仅45岁就成为通用电气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20年间,他将一个弥漫着僚主义气息的公司打造成一个充满朝气的企业巨头。通用电气的市值由他上任时的130亿美元上升到4 800亿美元,赢利能力位列全球第一。喻渭蛟准备干出一番事业之时,这位“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已经准备“解甲归田”,但这丝毫不影响喻渭蛟对他的崇拜,他说这本书对他的启发很大。
rr
这年,与加盟制模式下的快递企业相比,王卫既不用操心“削藩”,也不用为没有钱而发愁,日子过得简单而快乐。
rr
开心的秘密很简单,就是“赚钱”。2001年,顺丰最牛的一个东莞区域经理一个月收入25万元,在当时已十分夸张。这得益于王卫从1997年开始就设定的一套制度——“利润分享”。制度执行起来十分简单——约法三章,所有的利润10%归管理层(总经理),90%上缴公司。这套制度当时在顺丰用得很成功。投递员每送一票算一票,多劳多得;管理层利润分享,分部经理、区域经理都按照“九一”的比例进行分成。王卫对员工说“你做多少业绩、拿几万元钱是你自己的本事。”王卫回忆,那个时候的快递火得不得了,对外出口贸易日益繁荣,丝绸、纺织品、小家电等商品日益增多,快递公司既满足了这头的客户,也满足了那头的快递员,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rr
进入分营后第三个年头的邮政却笑不起来。一篇发表在2002年《中国邮政》杂志上的文章这样描述刚刚度过的3年“邮政独立运营之初,全行业亏损179亿元,银行负债97亿元,在建项目资金缺口210亿元,传统业务增长缓慢,网络运行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低,资金严重短缺,人才十分匮乏。”这段话,道出了分营时邮政的窘境。
rr
国家的政策支持对邮政摆脱窘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邮电分营后,国家给予了邮政“8531”的运营资金补贴政策和113亿元的建设资金补贴,并将邮政纳入国家计划实行直接管理,对邮政企业实行了所得税集中汇缴。许多地方政府把邮政建设纳入了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国有15个省出台了地方性邮政法规或政府规章,有的地方政府还给予当地邮政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rr
“凡是市场有需求的业务都可以办!”对困境中的邮政人而言,当年吴基传部长令人热沸腾的讲话仍在耳边回响。不等不靠,搞活经营,强化营销,邮政自己给自己信念。1999——2001年,邮政以市场需求为指引,逐步形成了邮递类、金融类和集邮类业务“三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格局。7月气势如虹,我国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一级邮件处理中心——广州邮件处理中心投产。随后,邮政快递包裹业务覆盖全国。
rr
“地面部队”攻坚克难的,邮政的空中力量这一年也动作频频。3月,邮航快速网开通;6月,邮航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签署协议,租赁3架飞机用于新增开的沈阳——上海——沈阳、深圳——上海——深圳、西安——上海——西安3条航线;8月,邮航运–8飞机在上海做集散实验取得较好效果,为“全夜航”的推出积累了经验;9月,邮航开通了上海至沈阳、武汉、西安、福州、深圳的5条新航线。至此,中国邮政已拥有10条运邮航线,60%以上的空运邮件自主运输。
rr
总有一些事件让人热泪盈眶,也总有一些事件让人猝不及防。申奥成功的喜悦还挂在中国人脸上时,“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9·11”事件致使美国快递物流业遭受很大影响。安全措施的进一步加强,使得物流的费用支出迅速提高。而且,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的美国海关对国际运输进行着严格检查。
rr
当时的《电子采购杂志》报道说,一家美国电子制造商9月11日和14日向德国公司发的货物滞留美国海关,直到18日这些货物才被提出。有运输专家在媒体上警告,由于美国运输量在“9·11”事件后将进一步滑落,可能导致集装箱运输公司破产或合并。伦敦一家运输顾问公司将当年集装箱运输量从原来5%的预计增长率调低到3.9%,第二年的则从7.4%降到5.3%左右。而每天从加拿大进入底特律的卡车无一例外地要被拦下接受检查,一次检查有可能耗上几小时,而“9·11”之前平均每千辆仅有一辆卡车被抽检。
rr
10月,美国发生的“炭疽幽灵”恐怖活动,在受到“9·11”事件影响的快递物流行业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世界各国政府开始加强信件运行管理和安全戒备。在中国,2001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信件印刷品等寄递业务管理防止炭疽杆菌传的紧急通知》。根据此通知,12月20日,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国家邮政局下发了《关于进出境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委托管理的通知》,规定“本通知下发之前经外经贸部批准设立的国际货代企业,经营国际快递业务,需要办理进出境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应在60天内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
rr
邮政部门自收到申请信件寄递委托业务的全部文件之日起,45天之内依法决定委托或不委托。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理邮政委托手续的,应立即停止经营此类业务”,“通知下发之后,拟成立的国际货代企业,需要办理信件寄递委托业务的,应当事先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后,方可到外经贸部办理相关手续”。此通知下发后,引起广大货代和快递企业的困惑,而部分省市邮政局开始据此查抄货代和快递企业,引起公众上告。
rr
谁能想到,大洋彼岸的一场炭疽事件,在下一年度竟然引起了几个不同“阵营”之间的一场快递风波,而这场风波,只是一场持续多年的修法大战的序曲。
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