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雨历史之最(“720暴雨”亲历者自诉:我,
我,一个1999年出生的广西姑娘,2017年考上了河南郑州的一所大学,2021年6月份毕业后,选择了在这个我学习、生活了4年的城市工作,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我工作还不满一个月的时候,我就经历了“720”这场河南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2021年7月20日的下午4点到5点,仅仅一个小时,郑州的降水量达到了恐怖的201.9mm,超过了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的极值,2个小时后,我身处的城市就被洪水淹没了,那天的艰难,我记忆犹新,而那天与陌生人之间相互扶持的感动,我也永远无法忘记。
“720”的那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下意识地问“小爱同学,今天天气怎么样?”她告诉我,今天小雨。于是我知道我需要带伞了。
雨不大,但我还是撑起了伞,走在路上的时候,冷风袭来,冷得我打了个颤,我心想,或许今天应该穿条长裤。
这时候,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居于屏幕正中间的“7月20日”,映入了我的眼帘。阴沉的天空、淅沥的雨,带着凉意的风,刺眼的“7.20”,这一切都将我的思绪带回了上一年这个相同的时刻。
其实,细细想起来,已不记得那天是几点几分开始下雨的了,只是在公司上班的时候,有同事提了一嘴“外边下雨了。”
我没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些开心。夏天的郑州实在是太热了,连空气都是黏糊的,感觉整个人都被焖住了,现在下一场雨,正好给散散热。
刚刚说话的那个同事安静了下来,办公室里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工作正常进行着,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变化也正在发生着。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大家都掏出来手机,我也拿出手机,点开美团,进入商家,点下外卖,一气呵成。但很快,商家便打来电话,说因为雨势太大,无法配送,让我取消订单。
挂断电话之后,我走到窗户边,窗外大雨瓢泼,从上往下看,发现有不少人扯起裤腿,涉水而过,我这才意识到,这场雨,似乎真的很大。
回到工位上的时候,我忍不住感叹“雨好大啊,都涨水了。”这句话,好像打开了一个开关,大家都叽叽喳喳地讨论起了这场雨。
有人开玩笑“雨这么大,怕不是龙王来郑州了。”也有人担心这雨不停,到时候水涨得更厉害,别连家都回不了了。
下午的时候,雨更大了,噼里啪啦地砸在窗户上,像是有人在放鞭炮一样。我开始无心工作,雨是一个原因,饿也是一个原因。这时候老板在群里发通知,说等一会儿要是雨还一直下,就提前下班回家。
我高兴极了,事实上,能够提前下班,就没有人是不高兴的。此时,有人提议下楼买拖鞋,免得回家的时候把鞋弄湿了,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我和几个同事便一起下楼买了拖鞋。
来到外面之后,我才对这场暴雨有了真实的感受。雨混合着风降落,即便我打了伞,也没有办法抵挡,豆大的雨滴打在身上,有些微微的疼。商店里面有很多人,大家拥挤在一起,衣服更湿了。
东西买齐之后,我有些激动和惊奇地拍了个,毕竟来郑州四年,我从没见过郑州下过这么大的雨。泛黄的积水、在水中缓慢行进的小汽车,以及没带伞在商铺底下躲雨的人群,组成了这个。随后,我便把发到了朋友圈。
手机很快响了起来,一看,发现是我爸和我妈给我发来了消息,问我情况怎么样了,我有没有事。看着爸妈担心的话语,我这才想起来,我似乎忘记屏蔽他们了。于是,我一边发消息安慰他们,一边准备坐电梯回公司。
正排着队,突然有人说,没电了,坐不了电梯了,走楼梯吧,人群顿时沸腾起来。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有些隐秘的小开心,停电了,那就可以更早地下班了。不过,一想到要爬楼梯,我就开心不起来了。
对我这种从不健身的人来说,爬楼梯,尤其是还要爬20楼,毫不夸张地说,可以要我半条“老命”了。但没办法,电梯坐不了只能爬楼梯了。费了老大劲,我终于“爬”回到了公司,瘫倒在座位上。
同事小A见我这样,不禁打趣说我虚,我故意怒道“好啊,你个没良心的,帮你买鞋还说我虚,你把鞋还我。”小A当即做投降状,同事们都笑了起来,而在一片笑声中,天越来越暗,雨越来越大。
因停电而暗沉的公司,再加上乌漆嘛黑的天,让我搞不清时间的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10分钟,或许是半个小时,老板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告诉我们,雨大概是不会停了,让我们提前下班回家。
我收拾了一下,背上我的小背包,拿上伞踏上回家的路途。我家离公司不远,大概10分钟的路程。此时,我并不会想到,从公司到家里这10分钟的路,我足足走了有40多分钟。
走到外面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目之所及,已看不到任何的马路,全是深黄色的积水,抛锚的轿车歪歪扭扭地靠在路边,行人打着伞,走进已经超过膝盖的积水。我卷好裤腿,把包背在前面,撑着伞,深吸了一口气,走进积水中。
水很深。这是我走进积水里的第一感受。虽然一开始看到水超过了其他人的膝盖时便知道水比较深,当我真正下水后,才真正对这种深度有了直观的感受。除了深之外,我还感觉到水很急,加大了行径阻力。
再加上水很浑浊,看不见底部,这一切的一切,都增加了我的不安全感,我害怕绊倒在水里,更害怕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某个大水冲走了井盖的洞里。
我走得很慢,由于没有探路用的木棍,我只能尽量找有扶手的地方走。走了一会儿,前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一个接着一个扯着彼此的衣服,慢慢地往前挪。每一个人就像是在汪洋大海中艰难行驶的小船,而现在小船组成了一条“大船”,说实话,有些壮观。
此时,队伍中的一个大哥发现了独自一人的我,他立马大声喊道“姑娘,慢慢走过来,我们等你!”他说完,这个一二十人的队伍,很快停了下来,就像是一座静静矗立在“海水”中的灯塔,等待着迷途的游船。
看到这一幕,我突然很想哭,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往往是最冲击人心的。我攥紧了背包,慢慢地往队伍走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提醒我,什么地方有被淹没的共享单车,什么地方的水比较深。
我按照他们的提示,绕过那些危险地点,终于跟上了队伍。队伍重新动了起来,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大哥,拿着木棍一点点往前挪。
“这里水很急,大家抓着手慢慢走。”“这里是一个台阶,大家慢点下,不要害怕。”大哥说完,第二个人便会把这话原封不动地往后传。
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避过了一个又一个坑。雨还在持续不断地下着,积水越来越多,不知何时水已经到了我的腰部。大家走得更慢了,我收起了伞,在这种情况下,打着伞其实是很不方便的。
冰凉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冻得我浑身发抖,我苦中作乐地想,张韶涵有一首歌的歌词是“淋雨一直走,是一颗宝石就该闪烁”,我淋了这场雨,走过这条积起深水这条路,以后就啥也不怕了,或许还能变成一颗“宝石”呢。
实话实说,泡在水里的感觉并不好受,但此刻我已经忽略了这一点,因为一个更严重的情况摆在我眼前,我不认识路了。
我这个人本来就是一个路痴,所以平常只记住一条路,多了,我就很容易搞混。现在到处都涨满了水,这无疑是更加混淆了我的识路雷达。这时候,原先的队伍也在慢慢散开,因为大家分道扬镳,各自加入与自己家同方向的队伍中去了。
而我,则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边走。好在这时,一开始带领队伍的大哥为我指明了方向。离开前,大哥还专门把木棍留给了我,并对我说“姑娘,水深又急,可慢点啊。”
一股暖流在我的心里激荡着,我大声地说了句谢谢,那大哥笑了,如此真挚的笑容,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拿着木棍的我,开始慢慢往家的方向走。这时候,一个阿姨叫住了我,阿姨稍显局促,她问我能不能和我一起走,我自然是欣然同意了。我们两个人互相搀扶着,依靠着一根小小的木棍缓慢前行。
或许是两个人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了个依靠,所以我稍微放松了一点,阿姨看起来也是这样,因为她开始跟我聊起天来了。咱们俩一边走,一边讨论今天郑州这难得一遇的雨,不知不觉间,我们便抵达了目的地。
看着熟悉的建筑,我这才彻底地放下心来,同阿姨说了再见之后,我慢慢趟水回到了家,心里产生了一种喜极而泣的心情。
我终于回到了家,但不知为何,心里出现了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打开手机的时候,爸妈的、朋友的信息一股脑出现在手机里,毫无例外,全是担心我的安危,询问我的情况如何。
报完平安之后,我打开了微博,这时我才知道,在郑州,有人被困在了公司,有人被困在了地铁五号线,相比起来,虽然我需要蹚过及腰的深水才能回到家,但我真的是幸运儿了。
在关于郑州暴雨的新闻中,我看到全国人民都在为郑州暴雨而担心,也看到解放和武警消防部队,共计2万多人,正在紧急赶往受灾区域,险救灾。
刷到这些新闻的时候,想起我当时的遭遇,难免泪目。在灾难面前,每一个个体都很渺小,团结在一起,就能够互相支撑与温暖,就像我在回家路上,遇到的好心的大哥,就像我和阿姨互相支撑着前进到了终点。
,我也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灾难,都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今天,是2022年的7月20日,而我选择在今天写下那年今日,我亲历的那场大暴雨,是纪念,也是感恩。
感谢那些善良、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