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历史之最(千年商都、節墨法化一一一中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钱币可谓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它起源于夏商、形成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完善于汉唐、繁盛于宋、元、明、清,历经四千多年漫长而跌宕的发展演变,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
,时长01:33
節墨.研学古钱币课程 中国古钱币十之最
01.最早的货币贝币
贝币是钱币的始祖。
在夏商周时期,
中国南方海域的海贝,
因携带方便、光洁美观、
量少不易破碎,
很受人们欢迎,
成为钱币的象征。
担任起交换交易的中介物。
02.最早的金属币青铜贝
铜贝是人类
最早的金属铸币。
是商朝后期,
为了取代贝币
而铸造的金属货币。
目前是世界上
发现最早的硬币。
年代最早的
出土于1953年,
河南安阳大司
空村的商代墓地中。
当时被称为无文铜贝。
03.最早的铸币春秋战国时代的刀币
刀型钱币
是对春秋战国时期
铸行的
针首刀、尖首刀、明刀、
和齐刀、圆首刀等
各种刀型货币的
总称。
因其形状像刀而得名。
04.流通时间最长的铸币汉五铢
汉武帝在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
开始在中原地区发行五铢钱,
历时长达739年,
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
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五铢钱做工精美,
铜色浑厚匀称,
文字端庄俊秀,
在中国货币史上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05.最早的银元郑成功银元
公元1659年至168l年间,
郑成功铸造的银元,
正面铸有“漳州饷”四字,
背面有一划押。
1888年,
清政府发行“光绪元宝”银币,
正式称为银元。
“漳州饷”成为我国
最早的地方自铸银币。
06.最大的铜币太平天国特大花钱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藏
有半片太平天国特号大花钱。
这半片大花钱重2170克。
由这半片残片推算,
这枚特号大花钱
的直径为33.5厘米、
周长105.2厘米、厚0.8厘米。
如果这枚特号大花钱
完整无缺的话,
它的重量可达4500克,
相当于7000多枚我国现行的
壹分硬币的总重量。
花钱为黄铜质,
遍体鎏金。
正面仅存“太天”二字,
边缘是二龙戏珠图案,
背面尚存一“圣”字,
旁有双凤图案,
边缘是八宝纹饰。
钱文应为“太平天国”背“圣宝”。
为稀世孤品。
07.最复杂的铜币崇祯钱
“崇祯”通宝是明朝货币,
由明毅宗朱由检
于崇祯元年(1628年)始铸,
其版别之复杂、品类之繁多,
计有百余种,
尤其是背文之繁缛,
实为中国货币史上所罕见。
崇祯通宝钱背有星月,
也有的有奔马图形,
俗称“跑马崇祯”
08.最早的铁币西汉铁半两
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
重12铢
(古代规定1两为24铢),
有钱文曰“半两”。
“半两”二字分列方好
(即方孔)左右,
通常是右“半”左“两”。
汉代初期,
仍然沿用秦代的货币制度,
所用之钱还是半两。
虽然因连年战争,
经济萎靡,
铸造的铜钱重量不断减轻,
仍称作半两,
为了和秦半两区分,
这一时期所铸行的半两
称为汉半两。
09.最大的古钱币嘉靖通宝
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
颁发证书,
认定云南省会泽县
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
巨型古钱币“嘉靖通宝”
为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
据鉴定,
该币为明代嘉靖年间
东川府(会泽原为东川府)
铸钱局开业纪念币,
直径58厘米、厚3.5厘米、
重41.47公斤。
10.最早的纸币宋代“交子”
交子,
是发行于北宋于仁宗
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
曾作为方法定的货币流通,
称作“交子”,
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
交子是中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
是中国最早由政府
正式发行的纸币,
也被认为是世界上
最早使用的纸币,
比美国(1692年)、
法国(1716年)等
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
六七百年。
“钱币”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物质遗产之一,不仅是某种简单的货币形式,更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其历史特性、文化特性极为鲜明。中国货币的历史,既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史,也是一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文史,让我们传承匠心精神,弘扬钱币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青岛節墨文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疫情期间精心打造研学课程,让中小学生直观了解古钱币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