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历史文化之最(金秋八月畅享宜良|穿越时光
金秋八月,中共宜良县委宣传部和宜良县文化和旅游局携手都市时报,推出六条精品线路,把宜良的美丽景观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助你畅享宜良。
在草木最繁盛的八月,沿着昆石高速,从苍翠的山间驶进宜良,地势就变得开阔了,这正是宜良最美的时节,繁花如海、硕果累累。让我们一起穿行宜良两千年历史,赴一趟千年人文之约。
精品旅游线路推荐四樱花谷—羽弘种植园—岩泉寺—宜良文庙
第一站樱花谷
从宜良县城到樱花谷有10多公里的路程。景区建在一片缓坡之上,山势起伏处花影浓淡不同,如一幅静美画卷。
樱花谷的初秋也是绿色的 (供图)
虽说樱花谷盛花之时是每年的3月,但8月的樱花谷,深绿浅翠,很是令人心旷神怡。
花间步道 (供图)
路边,就是花树,3000多亩的樱花谷,在昆明周边并不多见。在林中漫步、在树下的椅子上休息,在绿色的包裹中,心情也会舒朗起来。
樱花谷的3000亩樱花好绿地 (供图)
走走停停,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没走出一片苍翠。只是地势高了,从高处往下看,绿色的波涛和着风一浪一浪向你涌来,大自然的魅力让人陶醉。
第二站羽弘种植园
金秋八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宜良县东城占地1000亩的新区羽弘种植园,种植了向日葵、南瓜等特色农作物,一派丰收景象,尤如一幅写实画,描述着家园的美好。
羽弘种植园全景 (供图)
在每年丰收季节,摸稻花鱼、捉生态荷花鸭、团队搬南瓜比赛、穿山甲挖掘大赛、儿童沙滩挖洞等一系列趣味十足的活动,一定让你乐而忘返。
羽弘种植园中的游船码头 (供图)
荷花300亩,夏天一来,这里就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这里的绝美和清幽,和西湖相比,自有着田园风光的独特和魅力。
园中四时不断的花卉 (供图)
300亩的向日葵八月成熟,它们低着头,像深沉的诗人。
第三站宜良文庙
宜良文庙是云南省第二大文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迁建于城内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李淳将文庙迁建于县城西北角,至今已有235年历史,完整保留着中轴线上大部份建筑。
修缮中的宜良文庙
从大同门进入文庙,青石板做的状元桥两侧的泮池里菖蒲繁茂,远处有荷叶晃动。从状元桥行走到文明坊下,一株红色的木槿正在怒放。旁边的华表高耸入云,虽然风雨剥蚀,仍能看见当年的芳华,文明坊后,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一字排开,历经235年的风雨,依然秀美挺拔。
宜良文庙中的孔子像
宜良一中曾在此地办学多年,这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宜良学子的美好记忆。
第四站岩泉寺
如果说文庙翻开了宜良两千年历史的一角。那么,岩泉寺就像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讲述着宜良的温度。
岩泉寺景区大门
岩泉寺公园,位于宜良城西一公里岩泉山(也称伏狮山),始建于元代,有“滇中八景”之誉,以岩涌清泉、山明水秀、环境清幽而远近闻名;历代名人题咏甚多,悬岩刻石,古迹甚丰。
1938年暑假后,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钱穆先生,曾到岩泉寺居住约一年,撰写其名著《国史大纲》。
岩泉寺景区中的钱穆著书纪念馆
2019年6月4日,“钱穆著书纪念馆”在岩泉寺钱穆先生著书原址建设完成,正式对外开放,为岩泉寺又添一处人文胜地。纪念馆分为7个部分,全面展示了钱穆先生在岩泉寺著书的经历。
钱穆著书纪念馆展厅
纪念馆门前,8块黑色的石碑上篆刻着钱穆《师友杂记》中的节选,文中写道“又有岩泉寺上寺。余居下寺,赴上寺一路石级,两旁密树浓荫蔽天,即当正午,亦日光微露而已。常有松鼠一群。在树叶上跳躍上下,一路抬头皆可见,亦一奇景。”字里行间,那段历史的温度,如岩泉寺泉水,淙淙流淌。
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侯玉才/文 孟祝斌/图
责编肖窈
编审沙兰梅
终审钱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