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映场次创历史之最(上影节观察:回归热闹,更
“上海电影节这次的规模很大,让我感觉到经过这(疫情的)两三年之后,我们的电影事业又再蓬勃地发展。”在金爵奖评委见面会上,演员杨子姗的一句话,道出无数影迷、影人的激动心情——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疫情之后全面恢复线下的一届上影节,许多影迷、市民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关键词——“回归”。
热门佳片一票难求,线下影院座无虚席,开幕式红毯星光熠熠,市场、论坛活动人头攒动……“好多人啊!”——这或许是许多人对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直观、最生动的感受。2023年,诞生三十周年的上影节除了恢复以往的热闹场面以外,还出现了更多指向未来的新鲜议题技术革新与文化融合。
热闹
线下活动扎堆,各大剧组明星“刷脸”
本届上影节的第一个特点,非“热闹”莫属。在疫情管控放开后,影院的上座率不再受限,全球各国的电影人齐聚于此,各种大规模的线下活动也扎堆举办。在上影节开幕的前一天,6月8日,“抖音电影奇遇夜”就率先拉开了这场热闹盛会的帷幕;6月9日,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金爵盛典”红毯仪式上星光璀璨,备受关注的影片剧组“一家人齐齐整整”地亮相,“胡歌抱吴磊”“朱一龙等倪妮”等名场面冲上热搜榜(详见独家生图!第25届上影节开幕式红毯,谁扛住了第一手镜头?);紧接着,6月10日,“微博电影之夜”趁热打铁,在邻近上海的昆山举办。
在上影节开始的这几天里,各剧组主创们频繁地在各个红毯盛典上“刷脸”,极高的曝光度,无疑为他们即将上映的作品带来了关注和流量。从时间上看,正好处于端午档和暑期档前的上海电影节,简直是再好不过的宣发阵地了。尤其是在如今预算吃紧的环境下,在自带流量的上影节红毯亮相,可谓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宣传方式。
据南都记者统计,“金爵盛典”红毯仪式上共有超23部影片的剧组亮相,其中不少将在近期上映。最快的是《极寒之城》,于上影节开幕次日6月10日上映;定档端午的影片有《别叫我“赌神”》《我爱你!》《消失的她》;即将到来的暑期档则有《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巨齿鲨2深渊》《透明侠侣》《棉花糖和云朵妈妈1》等多部电影,类型丰富多样,还有备受关注、超强阵容的国庆档大片《志愿雄兵出击》。
《巨齿鲨2深渊》发布会,杰森·斯坦森与吴京都来了。
《莫斯科行动》里,黄轩挑战反派。
由于上影节汇聚了艺人、影企、媒体等业内各方,也有不少电影与企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选择在上影节期间举办发布会。在本届上影节的前两天,南都记者就先后打卡了《巨齿鲨2深渊》(详见《巨齿鲨2深渊》双雄同台,杰森·斯坦森约吴京拍直升机戏)《莫斯科行动》(详见《莫斯科行动》上影节“燃起来了”,黄轩大银幕首演反派)两部电影的发布会,这两部都属于商业类型大片,前者将于8月4日上映,后者则计划年内上映,很可能会为电影市场注入票房活力。
博纳影业新片发布会,公布了多部电影、剧集的拍摄计划。
,博纳影业的新片发布会上,于冬也接连宣了多部与名导合作的重磅大片,包括陈凯歌导演的《少年时代》、林超贤导演的《爆裂点》《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高群书导演的《刀尖》、程耳导演的《人鱼》等等。,定档6月21日的《别叫我“赌神”》主创周润发、袁咏仪、方中信等人也到场,为即将上映的作品宣传造势。(详见20部电影、5部剧集,博纳上市一年携手10多位导演上新)
除了豪迈的商业类型片, 上影节的新片展映与“金爵奖”的评选,也给小众文艺片创造了机遇。这次入围金爵奖的国产电影包括胡歌、吴磊、齐溪主演的《不虚此行》、白客和舒淇主演的《寻她》及大鹏、林家栋、张颂文主演的《第八个嫌疑人》等。这些作品入围金爵奖即为一种肯定,在展映后亦能提前释放出口碑,为上映宣发打下了基础。,还有专门针对金爵奖入围作品的主创见面会,能让主创人员与媒体、行业各界交流、加深大家对影片的印象和理解。
最典型的例子是本届上影节的开幕影片《我爱你!》。该片为上海出品,已定档6月21日全国上映,并于6月10日、11日、17日、18日超前点映——这足以看出片方对内容质量的自信,在宣发上敢于走口碑路线。而聚焦老年群体、观照现实议题的故事本身也适合主打“感情牌”,容易发酵出口碑。上影节将该片选为开幕影片,无疑是最好的曝光和背书,对其在竞争激烈的端午档揽收票房有巨大的助推作用。6月10日下午,《我爱你!》在大光明电影院的千人厅举行了首映与主创见面会,导演韩延及主演倪大红、惠英红、叶童均到场亮相。
《我爱你!》剧组成员红毯合影。
《我爱你!》主要讲述了两对“黄昏恋”CP常为戒(倪大红饰)和李慧如(惠英红饰)走的是“不打不相识”的偶像剧路线。二人起初互相看不顺眼,常为戒甚至用麒麟鞭驱赶李慧如。渐渐地,他们互生情愫,会一起在公园收垃圾、深夜微信语音聊天,“暧昧”氛围不亚于热恋中的年轻情侣。必须承认的是,影片中的这段黄昏恋,是对现实老年生活的浪漫美化。
在常为戒“追求”李慧如的过程中,第二对CP出场了——谢定山(梁家辉饰)和赵欢欢(叶童饰),这两位的画风则截然不同,将我们拉入了残酷的现实世界——收垃圾、老年痴呆、违章搭建的房子、不被子女关心、患症晚期……这对CP也是整部电影中的“催泪”担当,从《滚蛋吧!肿君》到《送你一朵小红花》,韩延导演“催泪大师”人设依旧不倒。
影片基调温馨,故事有笑有泪,最可贵的是它观照了老无所养、老年人情感等现实议题,打破了大家对老年群体的固有印象,颠覆了“只有年轻人才会谈恋爱”的刻板认知。,《我爱你!》在表达上也难免有落于俗套、脸谱化的地方,要做到深刻揭露现实而非讲述童话、直击人心而非程式化煽情,它似乎还差了口气。其在上影节发酵出的口碑是否足以转化为端午档的票房,答案尚不明朗。
科技
科技不断渗透影视创作的各个环节
“华语新风”展映单元《一夜》的导演唐皓在与南都记者交流时提起一个细节——几年前,他来上影节参加创投时,手中拿的是实体嘉宾证;今年来时,“刷脸”即可进入各大会场——这或许是我们对近年来的技术变革最直接而具象的体会。而与此,科技也不断地渗透进影视创作的各个环节中。
“科技”几乎成了本届上海电影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随着元宇宙、AI、ChatGPT等新技术与科幻电影的大热,“科技”几乎成了本届上海电影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在各个论坛、大师班活动中,相关议题被业界各方不断探讨,无论是观影方式、制作效率,还是内容题材。
“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活动为参观者提供别样的互动体验。
在观影形式上,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新首创“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活动,将VR、AR等前沿视听技术带到大众眼前。360影院全景观影、立式交互体验、虚拟现实(VR)戏剧、扩展现实(XR)装置……超30部数字影视作品亮相,为参观者提供别样的互动体验,感受形式上的融会贯通、视听上的虚实联动。
沙核科技创始人楼彦昕在现场表示,各大电影节积极推出新的XR、VR单元,体现出电影节开放、发展的一面,“影展已经跳出了盒子之外,我们的创作者也要拥抱新的东西,归根到底,内容才是元宇宙发展的核心”。他认为,在新的技术潮流面前,创作者应该尽可能地以归零的心态,主动学习新的媒介语言,那样一定有机会做出很好的作品。
在内容上,科幻电影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重磅推出“科幻电影周”,聚焦科幻电影类型,呼应“科幻十条”,集结中国科幻电影核心力量并汇聚国际著名科幻电影人,在国际视野下探讨中国科幻电影发展路径。
本届科幻电影周包括科幻主题展映、户外放映和三场主题论坛,分别为“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科影融合论坛”和“电影科技论坛”。在“科幻电影周主旨论坛”上,《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强调,当我们都开始拥抱“科幻电影”的时候,不能忘了电影的核心只能是情感,而不是概念;导演陆川认为,科幻电影的本质是严肃的,因为它要直面人类对自身发展、对未来世界的焦虑和恐惧。
“电影科技论坛”上,针对AIGC对电影工业的改变,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穆之飞、中国电影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枫等人谈到了自己对于AI的一些运用心得。他们指出,“这些技术已经形成生产力,不管将来的发展曲线是什么样,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担忧,我们都要去了解它、拥抱它。AI只是让创作更加便利化的一个强化版的工具,我们不需要为此焦虑。对于创作者、所有的电影人来说,利用好它做出更多好的电影才是最终目的。”
中国科幻电影和影视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学习好莱坞等先进经验基础上,如何建立中国科幻电影的视觉工业和美学体系成为要探讨的问题。高枫等嘉宾也对中国科幻以及幻想电影如何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进行了探讨,对传统文化对美学的促进与创新给予了肯定。
“科影融合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科幻电影是科学和电影融合的产物,科幻电影有必要建立强大的科学顾问团队,还要培养一批具有科幻素养的电影人,未来他们将肩负起科幻电影本土化的使命。
,参会的电影项目主创代表围绕“未来引擎·科幻电影年度展望”主题,发布了一批重量级的科幻电影项目和全新物料。《749局》《群星闪耀时》《莫莉的冒险》《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及《明日生存指南》5部科幻电影的项目方代表一一登台推介作品,向现场嘉宾展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科幻电影的趣怪网希望和前景。
项目推介结束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道“十位导演制作了五个科幻电影项目,给大家带来了一批具有新样貌的科幻电影,给行业带来了信心。期待中国科幻电影不断打开想象,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可期。”
除了探讨科技议题,上影节还将对科技的关切落到实处,发布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在6月11日上午的“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上,来自松江区文旅局的领导、影视科技产业的企业代表,分别发布了《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规定》等重要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支持影视企业上市”“鼓励影视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重点环节的具体扶持措施。还发布了上影“Stage Hotel”沉浸式影视主题酒店和高科技拍摄制作平台、上海科技影都元宇宙创制基地等重要项目,为科技影视的融合提供重要助力。
融合
举办“一带一路”电影周
推动“新湾流”电影计划
多元、开放、包容,一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特点,本届上影节持续往“融合”的方向上发展突破。一位影迷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展映片单“既有经典影片的修复重映,或是热点影片的国内首映,也有一些不太经常活跃在我们大众主流电影消费市场的、小众地区的影像作品,而最令我觉得充满影像活力的也是这些作品。”
“一带一路”电影周体现了上影节的高度融合性。
“一带一路”电影周充分体现了上影节的高度融合性。对许多观众来说,在“一带一路”电影周观看展映影片,已成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风土人情的好机会。
资深电影史学者、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参加上海电影节选片工作已有20多年,包括“金爵奖”的各个单元,但他认为,“一带一路”的选片门槛是最高的。“因为‘一带一路’国家在地理上分布十分广泛,文化多样性也最为显著,民族、宗教、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也最为驳杂,最为异彩纷呈。因而许多‘一带一路’影片的内容、文化背景,远远超出了我本人的已有知识范围,是一些完全陌生的领域。这就对一个选片人的综合文化修养、电影专业积累、国际政经常识乃至于外语水平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
他在自媒体平台上写道,“过去有种说法,把人类已有的知识描述成一个圆形——圆周以内是我们‘已知’的世界,圆周以外则是更为无垠的‘未知’宇宙。借用这个说法,在‘一带一路’看片,让人感觉就像在把这个圆形的边界不断向外推延,让你的‘已知’世界向着‘未知’的方向不断拓展。从这一点看,在‘一带一路’选片,多少还有那么一点文化探险的意味。”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发起“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创设“一带一路”电影周五周年。今年的“一带一路”电影周,上海国际电影节恢复及新增多项重磅活动,包括“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新闻发布会、“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和联盟闭门工作会议等。
近两年,随着哥伦比亚波哥大电影节与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泛非影视节的相继加入,“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从五年前的首批29个国家、31家电影机构,已发展到如今48个国家、55家机构参与的规模。
,从2017年底尔冬升监制、李雨禾导演的《提着心,吊着胆》与张杨导演的《皮绳上的魂》被推荐参与第20届爱沙尼亚塔林黑夜电影节至今,已有115部影片参与了联盟推动的交流巡展,国内国际展映近300场次。中国电影《我的姐姐》《柔情史》等众多优秀电影,都是经由巡展机制推送走向各国电影节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何以为家》作为上影节合作引进的首部黎巴嫩影片,在中国大陆取得3.76亿的骄人票房,还被提名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2020年《莫尔道嘎》在上影节的推荐下,通过“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入围了第4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引进来、走出去”“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除了国际的积极交流,还有国内的融合发展,其中大湾区的力量不容小觑。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集结了一批香港青年电影人的优秀作品,“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精选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新导演作品进行展映。其中《白日之下》入围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流水落花》曾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斩获颇丰。
6月10日下午,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香港青年电影人论坛”举行。来自博纳影业、阿里影业、英皇电影的行业代表和来自香港的青年导演们,共话香港电影人和内地电影人的融合发展,探讨香港与内地电影产业合作模式,对青年电影人未来的发展提出殷切趣怪网希望。
李子俊在拍摄《第八个嫌疑人》时获得了很多启发,“香港拍电影很快,我们在内地拍摄时也习惯快节奏的工作,但香港演员和内地演员不同,我们只有相互融合、相互交流,才能一起拍出好电影。”
青年导演严艺之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严浩之子,他在内地执导的处女作《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请到了王源、文淇两位主演,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自觉“幸运”的他在内地参加了各类创作大会,作品获得过平遥国际电影展创投荣誉。“来到内地后,我发现大家都在专业地做电影,我们融合起来比较快,期待和更多内地主创人员合作,也趣怪网希望香港青年电影人能一起迎来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
“新湾流”电影计划启动发布会也在同天下午举办。“新湾流”电影计划是为进一步推进香港融入祖国发展大局,响应“共建人文湾区”号召而推出的。该计划以“传承精神”“激励培养”“文化强国”为核心思想,秉承延续香港电影的传承精神,发挥香港电影工业优势,辅助湾区电影工业及产业有序发展,拟每年策划与制作既有艺术品质又广为观众接受的10部电影作品为目标,推进中国故事全球化表达,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在本次发布会上“新湾流”电影计划也公布了两部来自香港的新导演作品《母难之日》及《中秋不复》。《母难之日》的监制刘伟强及影片导演李光耀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刘伟强在谈到对于青年导演的期望时表示,“非常羡慕现在的年轻导演们,行业内的公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导演扶持计划,真的好幸福,我那个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好的推新计划。”
粤产电影《一夜》被选入“华语新风”展映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粤产电影《一夜》被本届上影节选入“华语新风”展映单元,以展现当代华语电影新力量。该片曾在2022年重庆青年电影展获得最佳编剧奖。导演、编剧唐皓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感到意外,也很惊喜,能被选中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一夜》讲述的是中年男子“老陈”在情人节的夜晚与情人“晓静”约会,途中却先后遇上女儿和她男朋友及自己的妻子,最终老陈对情人和妻子都难以再掩盖出轨的真相。整个故事基本发生在一个夜晚、一辆车上,但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复杂微妙的人物关系却呈现出了极大的戏剧张力,主角的每句台词、每个反应都牵动着观众的情绪,紧张感中不乏一些出乎意料的喜剧效果,让观众们忍俊不禁,观影体验相当不错。
“观众的反应,说实话比我预期的好”,唐皓透露,放映前他内心忐忑,“不敢和大家一块儿看”“因为我一开始会比较担心,比如说大家会不会觉得台词太密集,或者情节比较闷、空间比较单一,包括大家会不会不喜欢这个男主角?到现场后,大家的反馈好像是比我预期的要好,算是松了口气。”
在13日晚的映后交流会上,唐皓向观众介绍了自己拍摄该片的创意来源。“可能在我们的工作、生活或者家庭关系中会遇到一些迷茫、阻碍,会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被困在一个地方,又感觉有点趣怪网希望、想寻找一个出口,可是又容易迷失方向的这种感觉。所以我就想把这种感觉转化成一个比较具象的故事,然后选择了中年男性作为切入点。”
该片的一大亮点在于对都市感的描摹。故事发生在广州,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广州特色的街景、小路、粤语处处可见,呈现出真实、接地气的城市样貌与都市氛围。“我们趣怪网希望(广州这座城市)它不只是一个故事的背景,而是把它当成一个角色去放到这个故事当中,展现出这个城市的面貌。因为电影讲的是都市人的故事、都市人的烦恼,所以这个都市的感觉得出来。”
唐皓告诉记者,《一夜》这部影片尚未定档。“我们也趣怪网希望通过这个电影节能够跟一些宣发公司建立合作,然后尽快确定档期,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详见粤产电影《一夜》上影节展映,唐皓“很意外也很惊喜”)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无疑是令人难忘的一届上影节。在诞生三十周年之际,它全面恢复线下,回归往年的热闹盛景,汇聚产业上下游,成为高性价比的宣发阵地;在科技上也有超越和突破,不仅引进前沿技术丰富体验,也深入探讨科幻内容创作;联结多元文化,促进行业交流及湾区融合发展,为华语电影新生力量搭建平台和通道,输出众多优质作品与人才。
采写南都记者 朱雯怡 实习生 吴沁玥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部分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