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历史之最主题绘画(重大教授欧阳桦I用钢笔记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4www.nygn.cn考古学家

编者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欧阳桦用画笔记录描绘老重庆的城市、建筑风貌,一画三十多年。撇开煽情,谨以此文展示欧阳桦笔尖下的重庆,及其背后三十年的变与不变。

欧阳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其著作《重庆近代城市建筑》被市新闻出版局列为重庆市重点出版项目,并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有方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重庆的,到现在积累了多少幅作品?为什么会想到要把重庆画下来?

欧阳桦我在八十年代初就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时,老师布置的创作作业组画中,有涉及到重庆城市街道背景的内容,就与班上同学一起开始穿行于重庆的大街小巷收集资料,画了一些城市风景写生。这一画,我猛然觉察到重庆这座山城由于长江嘉陵江两条大河的环绕,有山有水,城在山上,山在城中,有极强的竖向立体感。城市建筑群一经地形地貌的铺垫、托举,有磅礴的气势,显得极为壮观,有很特别的视觉效果。后来我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执教,因建筑教学的关系和研究需要,更加频繁地带领学生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画了很多八十至九十年代的重庆老城写生画,积累了大量的相关素材。

至于如今算起来到底画了多少幅作品,其实我从未去数过,有报道说800幅、500幅,都是记者自己猜测的。画得多与少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所表现的内容是否打动人,绘画艺术价值是否有一定的高度。尽管如此,如今我还是后悔当年这方面工作做得远远不够。城市发展变化太快,有的场景转瞬即逝,没有记录下来,留下许多遗憾。

白象街南段一角

道门口东段

道门口西段

江北石家花园

有方一幅作品的创作周期大概多久?创作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欧阳桦我的创作分两部分,第一是到现场收集资料,也就是通过速写、草图、平面图、立面图、照相、文字记录相结合,尽可能全面地保留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真实面貌。有时一个场景往往要反复前往观察,找寻最佳的取景位置与角度,有的还要做简单的测绘。所获取的素材并不都能用上,大量的素材还有待后期加工整理。第二步是选出适用的素材用以加工,画出钢笔画正稿。这个步骤对技法和整体把控的要求较高,画幅小就快些,画幅大就比较慢,一般需要两三天至一周左右。

江北下横街

较场口下面的十八梯老街

井口第二机制校图书馆

九道门山城中学旧址

有方相比摄影,绘画的动人之处在哪里,是什么让您坚持了这么多年?

欧阳桦与摄影相比,绘画的优势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写实基础上,作者通过表现技法等艺术语言所传达出来灵动的美感,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情怀与匠心。

做这件事情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主要还是真切感受到了重庆山地建筑的独特魅力,始终遵从内心的选择,认定这是一个值得花时间、精力研究的方向。早些年城市老建筑并不火,感兴趣的人也不多,也没听到文化遗产之类的说法。多数人不理解为何要画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屋,特别是那时文革结束不久,人们的警惕性很高,出去收集资料往往还会被误解,增加了绘画以外的许多困难。但我内心比较执着,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我所任教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也一直为我的研究与绘画提供了许多便利和支持。

凯旋路 景观

李子坝交通银行营业处

临江门车站

临江门公路堡坎下的民居

有方哪几幅是您自己特别心仪的作品?

欧阳桦有些记录了八九十年代重庆山地城市较为重要的景观节点的画作,是我所有画稿中更看着的一部分作品。这些画面雄奇险峻,场面比较大,作画难度也高,定格了城市某个时期的历史。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市民怀旧情绪的蔓延,这些画作也愈加显得珍贵。

有方您坚持画重庆的老旧建筑,这些破旧的房子为何如此吸引您?

欧阳桦历史上,重庆由于社会发展及地域的关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城市建设方面就是很经典的建筑不多,许多建筑物在所用材料,形态外观上都比较简陋,加上重庆潮湿的气候使得部分老式民居有破旧之感。但另一方面也能从这些建筑细部中感受到民间匠人在困难的条件下仍孜孜不倦地在建筑形态上追求美观,塑造美好的精神。这些建筑仿佛有生命的气息,作画就好像与生命在对话,拉近了历史与我们的距离。

南岸协会医院住院部

南岸裕华街远眺

南纪门中兴路

綦江东溪老街

有方您认为重庆近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欧阳桦重庆城市历史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建在山地上,建筑物受地形地貌影响而形态不太规则。比如在重庆的合院式建筑很少严格按照中轴线四方严整地规制修建,多数都因地形的变化而呈现出不规则的格局。吊脚楼民居也是大家所熟悉的特色建筑,虽然这种建筑属于临时性的应急类型房屋,并不能代表重庆城市的风貌。但由于吊脚楼多处于江边码头附近,以前外地人乘船到重庆,抬头第一眼就看到岸上密密麻麻的吊脚楼,形成了对重庆的第一印象。一提起重庆,脑海中便自然浮现出吊脚楼的影子。这种民居多为抗战时期底层劳动人民自行搭建在坡地崖坎上的住宅,由于搭建者因地制宜各显身手,不受各种规矩的束缚,发挥了民间匠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精神,常常呈现意想不到的奇特空间变化与美感。美术和摄影工作者对此建筑极感兴趣。由于这种穿斗木结构材料在重庆潮湿的气候下容易朽坏、变形,寿命较短,一般也就几十年。而且又大多集中在江边,在洪水季节常被水淹,破坏性很大,住在里面可谓“苦大仇深”,各种艰辛与不便只有居住者自己能够体会。这类建筑在发展中多数已然消失,被现代的更为人性化,更为舒适的建筑所取代。

望龙门江景

望龙门九道门巷

下半城望龙门缆车

下半城材公会建筑

有方您积累了这么多的作品,也集结成书,除了更多记录重庆,是否还有别的期许?

欧阳桦我所绘制的图稿累积起来也不算少了,出版了《重庆近代城市建筑》、《学舍百年》等专著,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最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笔尖下的重庆》一书也将在12月份出版,这本新书将会呈现给读者许多更为精彩的内容。时常接到一些举办展览的邀请,但我目前考虑,自己对作品尚有诸多不满,条件还不成熟。将来条件允许,也可办一个展览,向大家汇报多年来努力的成果,唤起市民对历史建筑保护的关注。

下浩白理洋行仓库区

下浩董家桥

玄塘庙黄家巷山地别墅群

渝中区七星岗老街

南岸龙门浩民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