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历史文化之最作文(于坚笔下的《建水记》入
点击题目下方红河文旅,了解更多文旅资讯。
昨天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全国一卷中,有两道题目出自于作家于坚的《建水记》,一题是“分析大量描写饮食的效果”,另一题是“分析空间和时间双线索描写的效果。”
对此,于坚表示“想都没想过,我都答不上来。”
对于已经经历高考的趣怪网小编来说,更想为大家呈现的主题不是解答题目,而想为大家讲述,于坚笔下的建水有多诗意。
于坚1954年出生于昆明,曾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是优秀的诗人和作家。《建水记》是一本关于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也是于坚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之作。《建水记》开篇写到,2015 年冬天,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研究中国文化数十载的麦约翰在建水长叹“我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
建水有多诗意?便先从建水的历史讲起。
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期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临安”这个名字,是明代时命名的,故建水城又称为临安城。明朝廷“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他们从中原、江南带着各类种子、精致的手艺,依照宋元时形成的经典“营造法式”来建筑一个梦想中的天堂。建水的建筑也正而古色古香,与周围其他县市大相径庭。明嘉靖时,文学家杨慎被流放云南,来到建水拜访好友时,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临安春社行》描绘他所看到的建水
临安二月天气暄,满城靓妆春服妍。
花簇旗亭锦围巷,佛游人嬉车马阗。
少年社火燃灯寺,埒材角妙纷纷至。
公孙舞剑骇张筵,宜僚弄丸惊楚市。
杨柳藏鸦白门晚,梅梁栖燕红楼远。
青山白日感羁游,翠斝清樽讵消遣。
宛洛风光似梦中,故园兄弟复西东。
醉歌茗艼月中去,请君莫唱思悲翁。
数百年过去了,杨慎诗中的建水似乎并未隔世,于坚在《建水记》中写到“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建水记》)
这样的建水,令于坚感怀,也令来自比利时的麦约翰流连。
在于坚眼中,建水古城中那些雕梁画栋的建筑、沿用百年的水井、东门外的燃灯寺、形形色色的居民……这些栖居在古城中的人与物,都无比悠闲自在。
于坚在朋友老马的带领下走街串巷,时而进一户人家去看看水缸,另一户人家看看窗户,时而忘记计划,靠在树荫下,听人闲敲棋子,“进了那家,看见人家的中堂挂着钱南园先生的字,供桌上摆着建水民国时期的制陶大师戴得之做的黑陶花瓶,上面的梅花画得那个灿烂,字写得那个云烟乱飞。”(《建水记》)
如今,明洪武年间所建的东城门尚在,东门也叫迎晖门,这历史的遗迹仍然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沿东门往里走,两侧是充满古韵的店铺,时而能看到招牌上写着“十年老店”等字样,转角处百年老屋的飞檐斗拱影影绰绰,藤蔓攀上屋顶,城门上的风铃叮铃作响,历史与今天的景象不断在脑海中交叉,碰撞。
古城里还有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文庙,以及朱家花园等极有特色的古建筑,城外还有双龙桥、张家花园等文物古迹,它们历尽沧桑,古迹斑驳,却依然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也许,这也是“诗意栖居”的一部分。
时光在这里似乎静止,古城中的人们,依然从容生活。漫步古城,买一碗木瓜水消暑解渴;树下闲聊,把玩紫陶,下棋打牌,任云卷云舒。
建水城是诗意的,生活在建水的人们的生活也是诗意的,这份诗意,是古城的古韵犹存和文化传承,是人们的闲庭漫步和云淡风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眼中的建水又是怎样的?
文丨李捷
图 | 红河文旅
责编丨可爱
审核丨张玉菊 陈大衡
各位小伙伴,红河文旅的投稿邮箱已经开通,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积极来稿哦!
投稿邮箱 : hhlysck@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