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爷历史之最是谁(明朝最精明的王爷,经历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4www.nygn.cn考古学家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鉴于宋元不分封而有皇室孤立的问题,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郡县,还是分封,其实很难说哪种就是绝对的优质制度,具体要看制度运行的环境和执行人。

明初有个书生叶伯巨,当过山西平遥的教育局局长,此人曾经上疏朱元璋,劝他不要分封太多,以免尾大不掉,“分封逾制,祸患立生”。叶局长说的都是真话,结果却被朱元璋送进大牢,惨狱中。

明朝疆域图

做人要真诚,要说真话,这种鸡汤看似美味,实际有,这世界并非如你想象一般美好。真实的自己有时候只能藏在内心最隐秘之处,不要总是奢想遇到更好的自己,要遇到的是活着的自己!

朱棣从燕王到成祖文皇帝的转变,印证了当年叶伯巨的预测并非危言耸听!成为皇帝的朱棣也要面临侄儿朱允炆需要考量的藩王问题,成祖即位之初,鉴于自身是由藩王而篡位,其行为或不为人所齿,又担心其他宗室效仿其做法,故而经常召他们入朝,虽然表面上不断给予他们较高的待遇,实际上却在削弱他们的权力。

朱元璋

朱棣起兵的一个理由是建文帝破坏祖制,所以在入主金陵之后,他就立即释放了被建文帝所幽禁的诸王,并恢复他们的名号。虽然他深知宗藩制度对皇位的威胁,却不能将其废除,因为他是以拥护祖制为名起兵的,但又不能对此放任不管,他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削弱藩王权力。

永乐元年(1403)、四年(1406)、六年(1408),朱棣接连下旨革罢代王、齐王、岷王的护卫及其属,并将握有兵权的宁王、辽王迁徙封地。成祖是威猛天子,不像建文帝那般纠结,所以削藩起来,干净利落,诸王也深知这位皇兄的厉害,所以大都顺着皇帝的意思来,没有人抗旨和谋反,周王、楚王甚至“主动”上还护卫。

朱棣

除了来强硬的削藩,朱棣也要刻意打造出一个模范藩王,树立“贤王”典范,显示儒家标榜的“亲亲”大义,这也是朱元璋所追求的朱氏一家亲局面。

在众多藩王中,朱棣选择的典范亲王是封在成都的蜀王朱椿。朱椿是朱元璋的十一子,母亲郭惠妃,是朱元璋老领导郭子兴的女儿,朱元璋不郭子兴的干女婿,也是亲女婿。朱椿还有两个一母同胞的弟弟,代王朱桂谷王朱橞。

亲王就藩

朱椿是洪武十一年受封的,他的原配王妃是凉国公蓝玉的女儿。洪武十一年受封蜀王之时,朱椿才八岁,所以并未“之国”,先在南京呆着。洪武十八年的时候,十五岁的朱椿奉父皇旨意,去中都凤阳读书历练。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初一,年满二十岁的朱椿才正式就藩成都。

朱椿是个很勤奋好学的人,被父亲称为“蜀秀才”。四川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朱元璋册封蜀王也是有用意的,正如建文帝时代的一个大臣所言


我太祖高皇帝之起与汉高同,而神武 过。法三代之公,封建诸王必先形关。······四川僻在西南一 隅,山河阻深,刘备据之,虎视吴魏,故以蜀府王之。

建文帝

朱元璋虽然执意分封,他也并非不知道汉代“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教训,所以朱元璋册封的藩王并没有治理地方的权力,而只有事权,相当于各区司令员。在明初事斗争尚未彻底结束的背景下,这种考量是有道理的,诸王统领队,节制队统帅,可率作战。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等“塞王”积极参与抗击北元之势力,或训练士。

说来也奇怪,蜀王朱椿似乎从来没有参与过事行动,四川境内蛮族反叛之时,朱椿也从未指挥过事作战,而是奏请朝廷派兵镇压。或许朱椿就是个文人,与其他能征善战的兄弟不一样吧?没有事才能,也没有事经验,这是朱椿的短板,但也是他的优势。

大明与北元

朱椿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很珍惜藩王的身份和待遇,他在王府住处亲笔题写“忠孝为藩”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忠顺于中央朝廷。

朱椿效忠的对象是朝廷,是中央政府,但并不在乎中央是谁!在父亲太祖皇帝时代,朱椿是好儿子,是父亲欣赏的安分的学者型藩王,虽然没有什么事建树;在侄子建文帝时代,朱椿又是好皇叔,安分守己;皇兄朱棣篡位成功之后,朱椿马上又成为永乐大帝忠顺的臣子。

成都蜀王府遗址旧照

历经三朝,朱椿巍然不动的秘密就在于“忠孝为藩”这四个字。在建文帝执政期间,为了巩固皇权,开展了削藩行动,齐、周、楚、湘等藩王相继或被关押或被削减护卫,但建文帝没有对蜀献王朱椿动手,反而将有不轨行动的代王送往蜀王府,让朱椿改造这个亲王。

建文帝为何如此信任朱椿呢?这两人的关系不一般,建文帝亲信的儒臣方孝孺曾经以蜀世子之师身份在蜀府供职时,朱椿对他便甚为尊重,方孝孺也称赞朱椿为贤王。建文帝即位后,召方孝孺入朝为,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将代王送往蜀府,便是方孝孺的主张。

建文帝朱椿都喜欢儒学,追求德治。,朱椿仅仅比建文帝大八岁,朱椿未就藩成都之前,曾经在南京皇宫生活多年,与这位侄儿相处甚好,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方孝孺

燕王朱棣起兵之后,与建文帝关系甚为密切的朱椿又如何自处呢?朱椿远在四川,这是优势,他选了沉默,这是精明的抉择!

朱棣的队未入南京宫城之时,宫城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最终由宫内宦指认其中一具尸体为建文帝。而该说却不能服众,当时之人就已怀疑建文帝实未,而是逃出京城。

朱棣起兵

从明代中期开始,各种关于建文帝下落的传闻都冒了出来,其中就有一些传闻便与蜀献王朱椿有关,有人说建文帝被蜀府兵救走。

朱椿未必有那个胆子敢派兵去救建文帝,在南京沦陷之前,方孝孺曾向建文帝建议“今天下惟蜀王不背朝廷,其地四塞。今决一战,不利,则收士,幸蜀,万一可图也。”

以朱椿的性格而言,他是不敢救助建文帝的,建文帝多半是于南京宫城大火了。朱棣坐稳帝位之后,朱椿也只能承认这个现实,甘心做永乐朝的忠顺藩王了。

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后,朱椿第一次来朝,辞归之时,成祖钦赐敕书,称赞朱椿“天性仁孝,聪明博学,声闻昭著,民怀服”。

永乐三年 ,蜀王朱椿进贡荔枝等物,成祖赐书答曰:“准贤弟抱明达之资,敦忠孝之义,处事循理,秉心有诚,稽古博文,好学不倦,东平、河间无过也。”

朱棣所说的东平,指的是东汉的东平王刘苍刘秀和阴丽华的儿子;河间指的是西汉景帝的儿子、河间献王刘德,这二位都是学者型藩王,名声都不错。

大南征

朱椿是那种明哲保身的人,永乐十四年,朱椿还亲自告发了胞弟谷王朱橞谋反的事情,这叫大义灭亲,也被朱棣大加褒扬一番。

永乐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朱椿薨逝于成都王府,享年53岁。成祖皇帝给朱椿的谥号是“献王”。朱椿的谨慎和明哲保身使他能在三朝风云变幻中得以善终,也成为朱棣刻意树立的藩王模范。

蜀王府

朱椿与明成祖之间的关系也奠定了后世蜀王与皇帝、蜀藩与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的基调,‘举献王家范为诸宗法”。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