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历史冷知识(最容易弄错的四个历史冷知
一, 《绍兴和议》两字中的“绍兴”指的不是浙江绍兴
说到“绍兴”两个字,现在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浙江省绍兴市,那是个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好地方,但这历史上还有一份著名的文件——南宋和金签订的《绍兴和议》也用到这词,在此条约中南宋对金朝卑躬屈膝,割地赔款,可以说是奇耻大辱。
那么这个“绍兴”是不是指的浙江绍兴呢?难道这个合约是在浙江绍兴签订的?不是的,这款合约是宋金互相派遣使臣才确定的,没有特别的签约地点,那为什么叫“绍兴”和议呢?那是因为签订的时间是在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
不过现在的绍兴名称也是由那个年号而来的,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年,取“绍祚中兴”之义,越州升格为绍兴府。
二, 一开始,湘中的“湘”并不是指整个湖南
说到湘,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肯定不会陌生,这支由曾国藩打造的,由湖南地方团练转变的队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可以说是翻云覆雨,那么“湘”中的“湘”字指什么呢?大家第一反应指的是湖南。
这其实也不能说错,因为广义来说把整个湖南的团练称呼湘也可以,但那只是之后习惯性的说法。最开始湘中的“湘”并不指整个湖南,而仅仅指的是“湘乡”,毕竟曾国藩等人就是湘乡人,他们一开始只是整合家乡的团练,而不是整个湖南的。
三, 蜀汉的国号是“汉”,而不是“蜀”
这是现在很多影视剧,包括一些很经典的影视剧都会犯的错误就是刘备或者诸葛亮带领部队的时候,旗上有个大大的蜀字。
大家可能奇怪,难道不对吗?毕竟这就是蜀汉王朝的队啊,但那是后人起的名字,后人因为蜀汉只是占据巴蜀一地,所以用蜀汉来称呼刘备的政权,刘备他们正式的国号名称是“汉”,而不是“蜀”。
在刘备,诸葛亮眼中,他们是正统,是大汉王朝的延续,自然会用汉当国号,怎么可能用蜀呢?用蜀说明自己是偏安政权,属于自我贬低,当时魏国边民习惯把北伐的蜀蔑称为“蜀寇”,蜀汉自己肯定不会用这个字来自我称呼,更不会写在旗上。
四, “宰相”这职名只有辽朝才用
在封建时代,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始终是一个非常难解的问题,到了明朝,朱元璋干脆就把丞相给废了,不过现在咱们还是习惯用宰相来称呼当年的“百之首”。
在历史上 ,“宰”字常用做名,比如商周的太宰等;“相”字也常用做名,比如秦汉的丞相,但宰相这个词只是古代中国辅的最高行政员的非正式通称,并不是制度上的名称。
那有没有朝代把宰相当做正式名的呢?也有,不过只有一个朝代这么用,这就是辽朝。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