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版图之最(看看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孛儿只斤·忽必烈生于元太祖十年八月二十八日(1215年9月23日),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的第四子,母亲为唆鲁禾帖尼。
年青时候,忽必烈被认为英明睿智,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为主的知识分子,成为忽必烈的幕僚。
早在窝阔台大汗时期就已投靠蒙古贵族的汉族知识分子窦默和姚枢等先后被忽必烈招聘重用。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在和林结识的僧人子聪(后赐名刘秉忠),是一个于书无所不读、论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于他博学多能,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西京怀仁人赵璧也到忽必烈左右。赵璧学习蒙古语,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赵璧荐引金朝状元王鹗到忽必烈王府,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儒家的政治学和历史,每夜分,乃罢。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张文廉被子聪推荐到忽必烈王府,被任为王府书记,日见信任。同年,史天泽的幕僚张德辉被忽必烈召见时,推荐了名士元好问等二十余人。
蒙古宪宗元年(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7月1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即蒙古帝国大汗,是为元宪宗,因为忽必烈在蒙哥的同母弟中“最长且贤”,蒙哥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公元1267年,忽必烈采纳了降蒙宋将刘整的方略,决定先攻取襄阳,进而灭亡南宋。次年九月,忽必烈命刘整与蒙主将阿术等率围困襄阳和樊城(皆在今湖北),从此,襄、樊民便开始了长达五六年之久的襄樊保卫战。
公元1269年,忽必烈派丞相史天泽亲自督师。蒙古在襄、樊四周修城筑围,封锁汉水,扼守通往襄、樊的水陆要冲。造战船、练水,屡次打败南宋的援。襄、樊被困三年,贾似道一直对宋度宗封锁消息,甚至有敢说蒙攻宋的,就被贬斥,也有被借故杀掉的。
公元1272年,樊城外城被元攻破,宋退守内城。这时,城中虽尚有粮,但其他物资皆缺。为了援助襄、樊,李庭芝屯兵郢州,并利用襄阳西北的青泥河,以轻舟百艘,装满衣甲物资,在张顺、张贵的带领下,乘夜转战120多里到达襄阳城下,张顺力战而。外援船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樊民,张贵入襄之后,派人潜水与在郢州的宋范文虎相约,会师于龙尾洲。但范文虎却于会师的前两天退屯30里。元得到这一消息,在龙尾洲以逸待劳,大败宋,从此,襄、樊便与外界中断了联系。
公元1273年,元攻破樊城,都统范天顺自杀,统制牛富率巷战,后亦赴火自尽。襄阳宋将吕文焕向元投降。随着襄、樊这一事重镇的陷落,南宋很快宣告灭亡。
忽必烈至此统一了中原,他建立的元朝,极盛之时的版图古今无与伦比,东起朝鲜、西至地中海、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南海及印度洋,包括了几乎整个亚洲及欧洲东部。这个庞大帝国的组成,又分成两部分:
元朝辖区:包括中国、蒙古本土、朝鲜及南洋部分地区。
四大汗国: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尔诸汗国,形式上都奉元朝皇帝为宗主,实际上各自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