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历史名人全省之最(保定高阳的昆曲大王,周

考古发现 2023-08-24 12:04www.nygn.cn考古学家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冬季游河北 福地过大年#

高阳历史悠久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渊源

汇集了“千年古县”“红色故里”

“家纺名都”“商贸名城”“华侨之乡

“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等诸多美誉

在441平方公里的高阳大地上

每一件事,每一种物,每一个人

都尽情书写着

颛顼故都,八才旧里”的独特韵味

昆曲大王——韩世昌的故事

韩世昌青年时代便装照

昆曲大王韩世昌,工昆曲闺门旦,花旦,“松水半江绿,君山一发青”,这是1924年在北平城《京报》登载的一篇铭文中的一句话,虽然,当时戏曲已经是京剧的天下,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对韩世昌的赞誉和肯定。韩世昌有着高超的艺术造诣,为人和善讲义气,思想上又追求进步,所以颇得当时社会上昆曲戏迷的追捧,邵飘萍就是其中的一位。时任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他有着极强的使命感,在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的报道中,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着工人和学生,他时常找到韩世昌,两人共同探讨诗词,研究音律,相互拍曲,共同讨论民族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黑暗有着共同的愤慨,对曲高和寡的昆曲艺术也同频共振,对中华民族的危难,都有着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两个人很快就成为了莫逆之交。

韩世昌代表作《昭君出塞》

1926年4月的一天,天还没有亮,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韩世昌从睡梦中惊醒,他以为是戏园子临时有事儿,一边披起外衣,一边询问着,“砰砰砰,砰砰砰”,急促的敲门声,没人回答,韩世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他既有点迟疑又不敢懈怠,他把门栓拉开,门啪一声被推开,韩世昌定睛一看,原来是京报的管事,“韩先生,我们社长被抓走啦,求求您,快救救我们社长吧”,“什么时候的事儿,被谁抓走了,人现在在哪”,韩世昌抓着管事的肩膀急促的问,“我,我也不知道啊”,哇的一声,管事就哭了起来,韩世昌径直叫车去了邵飘萍的住所——魏染胡同。他进屋一看,里头一片狼藉,玻璃碎了,柜子翻乱了,书籍、稿件、照片,散落一地,韩世昌想,去警察署问一问,他刚走出胡同口,荣庆社的侯瑞春和几个人就追了上来,劝他不要去趟这趟浑水,“先生,打小儿您就跟我说,想学好戏,先学会做人,我们对人对朋友不能见不救啊”,“小四儿,你要是还认我这个师傅,你就跟我回去,咱们从长计议”,说完这句话,侯瑞春拉着韩世昌就往回走,回到了荣庆社,韩世昌提议,大家凑钱他去警察署托人打听,“你不许去”侯先生说到“咱们戏码都贴了,票也卖完了,你不能有任何闪失,警察署,我去”。韩先生回到家,翻出了所有的积蓄,凑出了两百块大洋,交到侯瑞春的手中。,第二天他就等到了邵飘萍遇害的噩耗,侯瑞春把这两百块大洋原封不动地交到韩世昌的手里,韩世昌看着钱,默不作声,他毅然决然地向警察署走去,这一次侯先生没有阻拦,他只是默默地跟着他,经过上下打点,韩世昌终于接回了邵飘萍的遗体,并为他安置了后事。

从此,在韩世昌的心中就铸就了艺术家的革命情怀,后来,他还多次为赴法留学的革命家们捐款、义演,因为在他心中,他知道,这些人跟邵先生一样,都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也必将是拯救中华民族危难的人。

韩世昌(右)梅兰芳(左)排戏

1957年6月22号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了,韩世昌被周恩来总理亲笔任命为院长。

恩来总理亲切接见韩世昌 梅兰芳

已是花甲之年的韩世昌,把他对昆曲的热爱和追求转化成了对昆曲人才的培养工作中,1960年韩世昌光荣地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他对党的忠诚对艺术的追求,对品格的坚守,也将永远指引着北昆人继续前行。

韩世昌辅导学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