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潭惊魂
贝壳潭惊魂我曾在一个山村的深水潭钓过一次鱼。
那情景惊心动魄。
那是一个很闭塞的滇南小山村,群山环抱,林木蓊郁。
一到雨季,与外界相通的那条土路就成了烂泥路,车马不通。
我们是为建一个烟叶收购站到那里去的,住在一个农家木楼上。
一天和房主大林喝酒,说起钓鱼的事,他指着窗外东山脚那片林子说,林中有个深潭,叫贝壳潭,有大鱼,鬼段子分享他回家的时候,妻还在厨房里,吃过妻做的饭菜,他便上床昏昏睡去,夜半,他醒来时,妻还在厨房里,他说,睡吧。
于是便又睡去。
一夜,一人,清晨,他进了厨房,看着妻,然后,他把妻做的早餐吃掉了,妻做的,用妻做的您看懂了吗?更多精彩短篇鬼故事请随时关注鬼故事网站民间故事栏目!我曾在一个山村的深水潭钓过一次鱼。
那情景惊心动魄。
那是一个很闭塞的滇南小山村,群山环抱,林木蓊郁。
一到雨季,与外界相通的那条土路就成了烂泥路,车马不通。
我们是为建一个烟叶收购站到那里去的,住在一个农家木楼上。
一天和房主大林喝酒,说起钓鱼的事,他指着窗外东山脚那片林子说,林中有个深潭,叫贝壳潭,有大鱼。
但潭里有条黑龙,很少有人敢去钓鱼。
曾有人见过黑龙跃起,骇破了胆,变成了疯癫。
故村人多谈潭色变。
大林的话勾起了我的钓鱼瘾,他却极力劝阻我。
据他说此潭从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起就有了。
从前是一片海,现在成了个潭,还是深不可测。
立在潭边,便觉得寒气逼人。
那里面定有什么怪物藏在其中。
他说他不骗我,叫我不要去冒险。
看大林那认真的样子,我不禁哈哈大笑。
我在村旁砍了一根节密梢细的罗汉竹,配上随身携带的粗线大钩,带上一个煮得半生不熟的红心番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里,我独自向东山走去。
出村,在稻田中左弯右拐,个把钟头后就到了林子。
林中到处是贝壳残骸。
这里两亿年前曾是滇黔古海,这些贝壳不知是什么时代遗留下来的。
林中有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而出,溪边长满蒲草和芦苇,墨绿的苔藓在溪中缓缓摆动,溪水流进林边稻田中。
我沿溪而上,到了潭边。
不看则已,一看我不禁吸口冷气:潭那么幽邃凄清。
它卧在山麓石凹中,有个篮球场大小。
褐色的山石怀抱着潭水。
潭水从山石一个豁口流出,成涓涓小溪。
靠山一面有棵大榕树,遮蔽了大半个潭面。
潭水墨黑却澄明,可见水中黑黝黝的树根和石洞,深不见底。
立在潭边,顿觉阵阵寒气袭人。
这潭确实令人有些害怕。
我将红薯切成一厘米见方的方块,穿在钓钩上,放了五米长的水线,扔进潭里。
但见孔雀毛浮漂倏地没入了水中,撸到十米,漂照样站不住;撸到十五米,钩还是没到底。
我不禁头冒冷汗,心中发怵——这潭像是没有底。
再放,线已不够,只得将铅丝坠子解去一截,钓起空中钩来。
雨过天晴,太阳出来了。
潭面上金光闪动,像无数条金蛇在游动。
几声鸟鸣使山林越加幽静了,静得让人觉得异乎寻常。
我眯着眼,望着潭面上红白相间细长高耸的浮漂……等了很久,浮漂还是一动不动。
正想收线换饵食,却见浮漂缓缓地送高起来。
一抽竿,手感很重,竿梢弯曲急剧颤抖。
我兴奋地稳住鱼竿,几经周旋,扯出一条黑咕隆咚的东西来,将它拖离潭边细看,原来是一条50多厘米长的老鲤鱼。
我将鱼放进尼龙网兜中,养在小溪里。
原来潭中真有大鱼,我穿上薯块,又将钩扔进潭中,屏住气息凝视着五米开外的浮漂。
不过十来分钟时间,浮漂又没入了水中……来了我猛地起竿,却纹丝不动。
糟糕,钓钩大概钩在了岩石上。
正欲松线,线竟自己动起来了,簌簌地往下坠。
我想稳住鱼竿,却是徒劳,竿梢很快被拽下水中,已经不像钓鱼,倒像拔河。
幸好,鱼竿剩半截后不动了。
停了一会儿,线松了,我绷紧竿,感觉线还挂着水中之物。
随着线在潭中缓缓地画圈子,潭水竟起伏晃动起来,发出凄厉的嗡嗡声;水波涌动凸起,分明有巨大的物体在上升,嗡嗡之声越加凄厉,连大榕树的枝叶也在簌簌地颤抖……我突然醒悟:水中之物并不是我拉起来的,它在自动升起。
蓦地,我想起大林说的怪物,像甩一条毒蛇一样甩掉鱼竿,飞快逃离潭岸,在高处惊恐地望着潭面……潭水不住地涌动,只听“哗的一响,水花分处,露出一条两米多长的黑脊梁来,我惊得叫了一声——那决不是鱼,那脊上无鳍倒像一条水牛脊背,在水面上缓缓地游动,劈出一条三角形水线。
不多一会儿,背脊又沉入了水中。
我心跳得自己都听得见,战战兢兢地靠近潭边观看:钓竿已无踪影,只有夕阳照在潭面上,一片辉煌;潭平如镜,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我匆匆逃离了这个怪潭,此后也再没去过。
多年后的一天,在县城碰到了大林,问起潭来,他说已干涸了。
有几个城里人用枪打死了一条像大四脚蛇一样的水怪,煮了吃了。
从此潭就干了,田也成了干田。
村里人怪他们打死了黑龙,操扁担锄头找这几个城里人算账,吓得他们连夜跑回了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