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重重的三顾茅庐真的是历史事实吗?

奇闻怪事 2023-08-17 09:33www.nygn.cn奇闻怪事

  但凡了解历史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不过,一直以来,就有不少人怀疑它的真实性。那么,这些怀疑究竟只是故作惊人之语,还是确实有事实做依据?三顾茅庐到底是否有其事呢?

  先看传统的说法

  三顾茅庐的讲法,最早来自《出师表》,是自己说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强调了的知遇之恩,不过,故事的具体过程没有说。

  后来陈寿作《》时,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较为详细地写了出来。屯兵新野时,先是前来投奔,刘备重用了他。后来,徐庶便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刘备的第一反应是,“君与俱来”,你和他一块来。

网络配图

  但徐庶却说,诸葛亮这个人,只能是你去见他,不能让他来见你,所以我建议将军您亲自去拜访。刘备一听徐庶这么说,认为诸葛亮必定有大才,所以便亲自去登门拜访诸葛亮,连着去了三次,才最终见到面。

  后来,时期的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又增加了一条《襄阳记》中的史料。故事说,刘备去拜访当地名士,想请他出山。司马徽不愿出来,但他也推荐了两个人给刘备,就是和诸葛亮。至于后来如来,就没有了下文。

  关于这两次举荐,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记载,但很多人认为先是司马徽推荐了诸葛亮,而后又经过徐庶的大力举荐,刘备认识到诸葛亮的价值,便下定决心请他辅佐自己,才有了三顾茅庐的发生。

  疑点在哪里呢?

  质疑三顾茅庐故事真实性的理由主要有二点

  其一,不合情理。三顾茅庐发生在建安十二年,当时刘备四十七岁,征战疆场二十多年,虽然没有成大业,但在当时人的心中,他也是一个有名的大英雄,连都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相比之下,诸葛亮当时仅二十七岁。年龄问题是硬伤,刘备完全可以说,当年我闯荡江湖时,你还穿着开裆裤呢。而且,诸葛亮虽然号称或者伏龙,但其实,他在荆州的名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这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有记载。趣怪网为趣怪网原创,未经趣怪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于、,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诸葛亮身高近1.9米,常常自认为是管仲、乐毅这样的人才。,周围的人却都认为他在扯淡。只有诸葛亮的两个好基友,徐庶和崔钧相信他的才华。

  所以,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从名望上看,刘备都没有理由三顾诸葛亮。礼贤下士是好事,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对一个天下的大儒,你多请几次会。但对一个普通的士人太过卑微,却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影响自己声誉。

  其二,不符合刘备的风格。刘备作为一个乱世生存的老兵,深刻明白一个道理有名的不一定有才,越是名气大的越可能只会。所以他用人本着的是一种实用主义态度,只有经过自己考核认可的才会大用,名士推荐起到的作用有限。

  一个直接的证据便是庞统。庞统和诸葛亮齐名,一个叫,一个叫卧龙。庞统在依附刘备之初,并不受重视,只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还因事被免了官。幸好,向刘备大力推荐了他,诸葛亮也跟着推荐。刘备这才亲自面见了庞统,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后,认识到他的才华,才重用了他。

网络配图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则,庞统在依附刘备之初,并不被刘备所熟知,恐怕更没有见过面。而我们之前提到过,司马徽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和庞统,由此可见,刘备起初并没有把司马徽的推荐放在心上。

  二则,刘备后来之所以重用庞统,鲁肃、诸葛亮的推荐也只是起到一个门槛的作用。真正的核心在于通过面谈,刘备认识到了庞统的才华,于是才决定重用他。

  所以,刘备是一个实用主义者,看重的是实际的才华,这点跟曹操一样。这种情况下,刘备一方面会因为对人才的渴求而去寻找名士,做一些礼贤下士的举动。但另一方面,他本身不会对名士有着过高的崇拜之情,并没有名士情节,他更看重实而不是名。

  诸葛亮有一定名气,但有没有真正的才华,他并不知晓。依照刘备的用人准则,他又怎会为了一个不知道有没有才华的人而去再三地乞求呢?

  反面的证据

  ,光有怀疑并不行,如果拿不出有效的材料,一切都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反面的材料有,出自三国时期魏国人鱼豢的《魏略》。

  话说曹操平定了北方之后,诸葛亮看出荆州的战火已经不可避免。但这个人是个慢性子,也不懂军事。诸葛亮于是北行,去见驻扎在樊城的刘备。,因为与刘备没有交情,而且年纪也不大,便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

  等到大家都一一散场了,诸葛亮却赖着没有走。刘备也不以为意,坐在一旁编个叫毦的小玩意。诸葛亮此时说了,“将军应该胸怀大志向啊,怎么只是在编毦呢?”刘备一听,顿时觉得这个人有料,便扔了毦,回应诸葛亮,“这话说的,我只不过借此消愁罢了。”

  两个人于是你来我往,进行了一番问答题。交谈的,诸葛亮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将南下到荆州的人口登记在案,以此来充实兵粮。刘备听从了,结果兵力果然变强盛了。从此,刘备知道了诸葛亮的能力,便把他尊为上宾。

  根据这种说法,不仅三顾茅庐不存在,而且还是诸葛亮自己主动去找的刘备。在自荐的过程中,一开始还不受重视,一直等到自己的谋划有效果后,才得到刘备的礼遇。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种记载似乎更有道理。一则诸葛亮的年龄确实不大,名气也一般,他去主动拜访刘备也合乎情理。

  二则,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来看,他是个积极进取的人,想要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而当时的情形已经十分危急了,不由得诸葛亮不主动出击了。不然,只能做曹操的臣下之人了,诸葛亮并不想这样做。

  更何况,管仲、乐毅都是善于主动抓取机会的人,诸葛亮并没有一般儒生那样的心理负担,非要垂钓渭水不可。,他主动投靠刘备的可能性存在。趣怪网为趣怪网原创,未经趣怪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到底谁对呢?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诸葛亮本人及陈寿的说法, 即三顾茅庐是真实存在的。理由如下

  其一,《魏略》的真实性有疑点。历史深受政治影响,很多时候是为了政治宣传。鱼弮是魏国中期的人,长期生活在北方,是在曹魏的统治之下,自然是以魏为正统。一方面他对南面的蜀国没有直接的了解,材料都是间接的,不免有很多不实的地方。

  另一方面,为了诋毁对方,也会有意采用一些不真实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否认三顾茅庐的存在,转而采用一种故意贬低刘备、诸葛亮形象的史料是很有可能的。,这只是推测。

  其二,陈寿及诸葛亮的信誉。陈寿本来是蜀国人,对蜀国的历史较了解。而且他的《三国志》一向以良史著称,有人品保证。所以,陈寿的可信度非常高。而诸葛亮更没有必要公开撒谎。作为当时蜀汉的实际的掌权者,人们对他的过往经历会非常好奇,必定会知之甚详。

  三顾茅庐只要发生过,在当时应该是个大事件,必定会有很多人知道。如果没有人知道,基本可以断定不存在。既然诸葛亮敢在给的表文中写出来,有意树立君臣相知以及自己深受先皇重视的形象,就说明他不怕被人拆穿,不怕给敌对势力所利用。所以,从这里反推,三顾茅庐应该是存在的。

  ,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三顾茅庐故事的不合情理、也不合刘备的脾性,这件事怎么说?

网络配图

  三顾茅庐的真实原因

  以往对三顾茅庐的认识,主要是强调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君臣相知的千古美谈。,实际情况恐怕不是这样。

  我们知道,拜访诸葛亮是徐庶热心的推荐。,在刘备确定前往诸葛亮住处拜访时,徐庶应该已经事先跟诸葛亮打好招呼了,约定好时间地点,这是下属办事时应该做的。,提前的联系也是让诸葛亮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这一次面试。刘备对此也应该心知肚明的。

  正因为他的心知肚明,所以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却见不到人时,才明白对方是有意的。结合之前司马徽的拒绝,这就透露出一个很危险的讯息荆州士人不愿意跟他刘备合作!刘备必须破局,而且要快速破局。因为时间已经到了建安十二年,曹操的北方已经基本统一,南下荆州也指日可待,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何快速赢得荆州士人的拥护?千金买马骨!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把自己爱才的名声扩散出去,才能让士人归附自己。所以,当他第一次被诸葛亮拒绝后,不仅没有愤怒,反而从中发现了一个作秀的绝佳机遇。

  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三顾茅庐的佳话诞生了,刘备的求贤名声四处远播,一切正如他设想的那样。最终,这名声帮助他赢得了民心,进而奠定了后来入主荆州以致三分天下的可能性。趣怪网为趣怪网原创,未经趣怪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