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为何是王安石?

奇闻怪事 2023-08-17 09:34www.nygn.cn奇闻怪事

一首满江红道出了,耻的没齿难忘的悲愤之情,靖康耻的悲剧为何会说他与有关呢?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配图

王安石文思敏捷,是之一。王安石从当前的现实汲取实用的知识,从周礼、荀子、和等法家思想的古典经籍学习基本的知识。而王安石偏好,也很关心,是一位胸襟开阔、学识渊博的思想家。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 、靖康之难 、靖康之祸、靖康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这其中既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靖康之难到底是谁造成的祸害,南宋以后人们对靖康之难进行了深刻的,并且基本认定其祸首就是——王安石。

网络配图

王安石推行变法造成的“新旧党争”才是靖康之难的主源头。王安石除了千年不遇的卓越才华外,还拥有极高的人格,他提拔的人却没有一个贤人。、吕惠卿这些人不是真正的改革家,而是企图打着改革的名义攉取政治利益的投机分子。《奸臣列传》中共有21人,其中14人在北宋,这其中又有12人都是新党人士。年轻时信任王安石,是新党的支持者,后期非常后悔,转而支持旧党。而其后执政的皇帝、在新党和旧党之间反复切换,将党争的风气推向了高潮,的胜利者仍然是新党宋徽宗。

的新党不再像王安石那样不理智的强推新法,但他们的政治风气却已经形成。众所周知,权力的制约和内部平衡是一个权力主体生存的保障。按照的权力制约设计,皇帝、台谏、文官形成三足鼎立的制约态势,相当稳固。新党人士为了自身利益,无原则的和皇帝合作,压倒了反对势力,形成了制约很小的权力阵营。这种风气在曾布、吕惠卿身上已有体现,在、身上更是发挥到了极致。

网络配图

靖康年间,金军背盟入侵时宋人就已经认识到了熙宁变法的危害,削除了新党奉给王安石的很多称号,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造就的新旧党争却为“君子”和“小人”的争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尤其可怕的是新旧两党轮流执政。早期的宋神宗支持新党,后期转而支持旧党,之后的高太皇太后支持旧党,又转而支持新党,之后向太后又支持旧党,宋徽宗亲政后重新确定新党统治。虽然宋朝的党争不死人,但也把朝政混乱到了极点,产生了极大的内耗,将原有的良好行政风气涤荡一空,形成了宋徽宗、蔡京、童贯等人沆瀣一气的决策层。正是这个近乎于弱智的决策层做出了灭辽这个完全弱智的决策,导致了靖康之难,也加速了宋朝的灭亡。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如像王安石这般急躁冒进的话。无疑是一场大劫,也会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