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追溯时空伴随者要适可而止 时空伴随者是什么意思
近日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时空伴随者,引起广泛关注。到底什么是时空伴随者呢?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时空伴随,即在户外开放空间,当某一手机号码与确诊患者在同一基站范围内有过超过规定时长(如十分钟及以上)的轨迹交集,就被定义为可能暴露的时空伴随。那么,发现时空伴随者后该如何处理呢?是否需要隔离?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各地防控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寻找和追踪阳性感染者的轨迹交集人员。在安徽省寿县和浙江省台州等地,发布通告要求与阳性感染者有时空交集的人员第一时间报备,并积极配合落实防控措施,进行居家健康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时空伴随”有时又叫“时空交集”,指的是在14天内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网格内共同停留过一段时间的人。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强调,对于时空伴随者的划定应体现精准性,划定范围宜短不宜长。他认为当下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追溯时空伴随者的必要性已经不大。而对于中小城市初发疫情人数较小的情况,追溯或许还有一定作用。常荣山也指出对于疫情防控来说,追溯时空伴随者要适可而止,防控重点应放在确诊者诊治和重症救治上。
那么,时空伴随者是如何被查出来的呢?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等多种手段精准摸排病例活动轨迹,持续开展密接追踪管理。时空伴随者的查找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切断病毒传播链条。黄码如同信号灯一样,成为市民自查自检、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工具。
对于时空伴随者的处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即时空伴随者)在流调后需要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各地防控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要求此类人员及时报备并配合防控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时空伴随者的处理应该遵循科学精准防控的原则,避免过度防控和一刀切的情况出现。
时空伴随是疫情防控中的新名词,指的是与确诊患者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过交集的人员。对于此类人员的处理应该遵循科学精准防控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排查和追踪。市民也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配合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疫情防控的良好局面。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大数据和各类信息资源的时空伴随者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神秘的存在,实际上是通过细致的轨迹比对,找出了与确诊病例有过相似轨迹的人员。这不仅仅是一项科技工作,更是为了我们的健康与安全付出的努力。我们每一位公民都需时刻牢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严格遵守相关的防疫要求,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当收到提示短信时,请保持冷静,主动寻找附近的核酸检测机构,接受必要的检测。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的表现。我们也要成为信息的智者,不轻易相信谣言,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从正规渠道获取防控信息,保持警惕的心态,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抗击疫情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