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奇闻怪事 2025-01-15 15:00www.nygn.cn奇闻怪事

一、关于成立协会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节点,官方于2013年11月6日正式成立,而民间发起的时间则尚未明确。但无疑,民间亦有众多人士始终致力于守护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简称中国非物遗,自2013年11月6日起正式运作,由文化部主管。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深入调研、信息收集、展览策划、专业培训、咨询服务以及国际合作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读

究竟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群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及技能等,包括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些非遗是群众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形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具有活态流变的特性。在实际认定中,要求非遗项目需以父子、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持续超过百年,且传承脉络清晰。

四、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从层面来看,应将非物质遗产保护视为政治诉求而非单纯的政绩诉求。各级应站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看待这一工作,认识到其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他们应在联合国相关公约和国务院意见的基本框架内,制定具体的保护策略,避免短视行为。应加强立法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确立具体的保护体制和法规,并将保护工作列入政绩考核。还需认识到文化问题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将文化视为可以“打造”的对象。对于民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精心呵护,鼓励和支持民间自发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培育和发展。

对于学者而言,应将学术追求转化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性调查研究。学者应深入民间,尊重民间的习俗和做法,避免用学理上的先入之见影响对非遗的判断。他们应引导民间的文化诉求上升到文化自觉的高度,帮助民众认识到本土知识和智慧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无论是还是学者都应明白,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主体是民间和大众,他们的目标应是一致的,即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建立一个丰富多样、和谐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综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学者和民间共同努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