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宋以后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许鸿

生活趣事 2023-08-14 20:16www.nygn.cn生活趣事

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元朝有5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宋朝有7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历史上唐宋以后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许鸿宾的个人简介历史上唐宋以后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谥号(我们只说官谥,美谥如含有庄、文、武、襄等字的谥号,谥法中的“文”“正”两字的解法如下 文 经纬天地曰文,不说私谥)是人死之后,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历史上唐宋以后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

谥号(我们只说官谥,不说私谥)是人死之后,官方给予评价的文字,用以如实反映逝者的生前事迹与功劳。谥号的历史足够的悠久,能够查到的最早的有关谥号的历史记载,能够上溯到西周早期的周公制谥。谥号又分为三类美谥、平谥和恶谥。美谥如含有庄、文、武、襄等字的谥号,平谥如含有怀、悼、闵、思等字的谥号,恶谥如含有厉、灵、炀、戾等字的谥号。

但隋唐以前,帝王将相的谥号有单字谥号,也有多字谥号,如赵云谥号顺平,张飞谥号桓。而且隋唐以前的赐谥系统较为混乱,没有一定的规制。隋唐以后,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制。谥号必两字,文臣谥号为文加一单字谥号,如文襄、文献等。武将谥号为武加一单字谥号,如武穆、武宁等。还存在两种极特殊的情况,有文臣单谥一个文字的,如王安石,死后单谥一个文字。有大功于国家者,谥号以忠字开头,如诸葛亮谥号忠武,韩琦谥号忠献。自北宋仁宗朝开始,司马光提出了“ 文正 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的说法,司马光认为“文正”是文人道德的极至,是人臣极美的谥号。自此以后,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的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天下敬仰的对象。

自宋仁宗时期的公元1022年到满清灭亡的公元1912年,共约900年的时间内(不考虑唐以及宋代仁宗以前获得“文正”或者“文贞”称号的大臣,如魏征、李昉、王旦等人),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正史记载的获得“文正”谥号的文臣只有24位,而且很多我们共识的大文豪都不在其中,如宋朝的苏轼、陆游、欧阳修,明朝的杨慎、解缙等,都不在此列。可以的见获得“文正”谥号的难度。我们简单的看一下这24位文臣的简历。

宋朝有7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分别是

(1)范仲淹,江苏苏州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终年63岁。

(2)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终年67岁。

(3)王曾,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朝名相,政治家。终年60岁。

(4)蔡卞,福建莆田人。北宋杰出的书法家、诗人,政治家。终年69岁。

(5)黄中庸,福建莆田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终年80岁。

(6)郑居中,河南开封人。北宋名臣。终年64岁。

(7)蔡沈,福建建阳人。南宋文学家、理学家。终年63岁。

元朝有5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分别是

(8)吴澄,江西乐安县人。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终年84岁。

(9)耶律楚材,蒙古族人。元代杰出的政治家。终年54岁。

(10)刘秉忠,河北邢台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终年58岁。

(11)许衡,河南河内县人。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终年72岁。

(12)廉希宪,维吾尔族人。元代著名政治家。终年49岁。

明朝有4人,分别是

(13)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明朝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终年45岁 (被杀殉节)。

(14)李东阳,湖南长沙人。明朝政治家、诗人。终年69岁。

(15)谢迁,浙江余姚人。明朝政治家。终年82岁。

(16)倪元璐,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家、书法家。终年51岁 (自缢殉国)。

清朝有8人,分别是

(17)汤斌,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终年60岁。

(18)刘统勋,山东高密人。清朝政治家、诗人。终年75岁。

(19)朱珪,浙江杭州人。清嘉庆名臣。终年77岁。

(20)曹振镛,安徽歙县人。清朝政治家、教育家。终年80岁。

(21)杜受田,山东滨州人。清咸丰朝名臣。终年64岁。

(22)曾国藩,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终年61岁。

(23)李鸿藻,河北保定人。清同治朝名臣。终年77岁。

(24)孙家鼐,安徽淮南人。清光绪朝名臣。终年82岁。

以上24位获得“文正”谥号的大臣,去除殉节的方孝孺和殉国的倪元璐,平均寿命68岁,这在宋到清绝对是高寿。能够获得“文正”,必然是公德、私德都是基本无瑕的。谥法中的“文”“正”两字的解法如下

文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

正 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诚心格非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这简直就是为克己修身、修心养性、齐家治国的儒家大咖们量身准备的。秉承“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情怀,展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定乾坤,为人民谋福利。而且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必然是公德无量、私德无私的人,能够长寿也是必然的。

可惜王国维之后,再也见不到谥号的踪迹了!

许鸿宾的个人简介

出身戏曲世家,父祖辈以组织乐班,替婚丧人家吹打奏乐为业。鸿宾年轻时即继承家业,组织的乐班称“鸿宾奏”,成员为临时召集,无固定收入,但赖此为生。乐班除吹打奏乐外,亦演唱昆曲,脚本为许氏祖传。11岁开始跟从其父许少岩学习昆曲和练习吹笛,学笛严格讲究姿势,为端平笛子,在笛的两端各挂一秤砣或几枚铜钱,以锻炼腕力。严冬时,双手浸冰水中,待红痛发僵后,取笛迎着寒风吹奏,直至手指温软灵活。经刻苦磨炼,成年后,既谙晓音律,分寸合度。笛技已臻炉火纯青,与许伯遒、俞振飞、李荣圻合称江南四笛(一说与许伯遒、李荣圻、赵老四、吴松仙并称江南五大笛手)。及长,益肆力于此,自任“歌板师”,以唱曲、教曲为业,造就一批人材,如陈宝山、金寿生等。清宣统元年(1909),里中弟子于嘉兴寄团结怡情曲社,聘鸿宾为该社曲师,常去曲社为社友伴奏和教曲,遂皆得其唱法。鸿宾对于昆曲颇有研究,当时嘉兴昆曲爱好者传唱的是继承海盐腔余绪的“兴工”,注重一字一唱,字字着力,句句咬正,不用吊板、吊眼。鸿宾为“兴工”的主要传授者。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在嘉兴工人文化宫演出,许应聘担任笛师。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改编演出昆剧《十五贯》,鸿宾应邀任音乐顾问,拍摄昆曲影片《十五贯》时,任艺术顾问。期间一度去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受到艺术部门重视。1958年被聘为浙江省戏曲学校教师,20世纪60年代初,当选嘉兴市政协委员,后又被聘为浙江文史馆馆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