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中的人物简历?阎锡山的“十三太保”是谁
1939年8月7日实任第13军(辖第4师、第89师)中将军长,1938年2月17日调任第89师(辖两旅)中将师长,1930年4月第14师扩编为第3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20军(军长刘春荣),7月调任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3团(团长薛岳)上尉连长,1928年1月6日第71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8师(师长刘春荣),1930年3月调任教导第3师(师长钱大钧)第3团上校团长,1943年7月22日调任暂编第17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43年2月18日调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中将副总司令。
张雪中的人物简历
生于1899年7月15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八)。江西乐平人,原名张达,字通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少尉排长。1925年2月升任中尉副连长。8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第1团(团长刘峙),仍任中尉副连长。1926年3月调升军校第四期步兵军官预备团(团长张与仁)第3营(营长应山三)第7连上尉连长。5月所部改称步科第2团(团长张与仁)第3营(营长应山三)第7连,仍任上尉连长。7月调任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3团(团长薛岳)上尉连长。11月调升第21师(师长严重)第62团(团长王禄丰)第1营少校营长。1927年4月调任军校入伍生第2团(团长李亚芬)第3营少校营长。10月改任第六期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卞稚珊)第3队少校队长。11月出任军校浙江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总队长贺衷寒)第3大队(大队长宣铁吾)中校大队附。1928年3月调升军校第六期第1总队预科大队上校大队长。1929年1月当选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4月调任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钱大钧)第1大队上校大队长。1930年3月调任教导第3师(师长钱大钧)第3团上校团长。6月教3师扩编为三旅六团制,改任第2旅(旅长李及兰)第3团上校团长。11月所部改称第14师(师长钱大钧)第41旅(旅长李及兰)第81团,仍任上校团长。1931年1月调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攻城旅(旅长李延年)上校副旅长。9月调任武汉要塞司令部(兼司令钱大钧)第2团(机关枪团)上校团长。1932年1月武汉要塞司令部改组为第89师(师长钱大钧),升任第265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933年10月调升江西保卫第2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34年9月调任第89师(师长王仲廉)少将副师长。1936年10月28日叙任陆军少将。1937年3月调升第13军(军长汤恩伯)中将参谋长。1938年2月17日调任第89师(辖两旅)中将师长。6月11日调升第13军中将副军长兼第89师师长。7月30日代理第13军军长。1939年8月7日实任第13军(辖第4师、第89师)中将军长。1942年7月30日升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中将副总司令。1943年2月18日调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中将副总司令。3月14日调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中将副总司令。10月调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政治部中将主任兼第39集团军(总司令高树勋)副总司令。1944年7月调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汤恩伯)中将副总司令。同月3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10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学习。1945年1月毕业后仍任原职。3月调升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中将副司令官。7月6日晋颁三等云麾勋章。10月调任第19集团军(辖第51军、第97军)中将总司令。同10日获颁胜利勋章。12月20日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7月16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9月第19集团军改组为整编第22军(辖第97军、整编第51师),改任中将军长。1947年3月12日整22军改组为淮海绥靖区(辖整编第44师、整编第51师),改任中将司令官。12月淮海绥靖区改组为第7绥靖区(辖整编第4师、整编第51师),仍任中将司令官。1948年8月调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中将副主任。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1949年2月调任第9编练司令部(辖第73军、第74军)司令官。8月调任国防部(部长阎锡山)参议。1959年1月退为备役后兴办实业。1995年6月16日在台湾台北病逝。
阎锡山的“十三太保”是谁
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李生达、李服膺、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陈长捷。
相关介绍
李服膺是山西崞县人,从小就在山西陆军小学上学,后来又考上了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傅作义、王靖国等人都是非常要好的同学和朋友。
李服膺毕业后,正赶上阎锡山大肆扩充实力,提出了“招募才俊,建设山西”的口号,,身为山西子弟的李服膺大受鼓舞,便和傅作义等同学一同投奔了阎锡山。
他们共有十三人,义结金兰,被人们称为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其中李服膺的年龄最大,也最具人望,被称为“大太保”。
扩展资料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山西成为华北主要战场,日军为了打通山西,进而进取陕西,派出了精锐的关东军进攻阎锡山的晋绥军,山西的抗战形势非常严峻。
大敌当前,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商议出了一个作战方案由李服膺据守天镇,然后诱敌入大同,在这里由傅作义对日军实施包围歼灭。
可惜阎锡山修建的防御工事因为偷工减料,质量低劣不堪,根本起不到什么防御效果,所以61军伤亡非常大,只好撤退。谁料日军并没有尾随61军进攻大同,而是绕过大同直扑平型关,阎锡山制定的计划落了空。
求阎锡山部下一韩姓军官的资料!
1921年阎锡山为晋系军阀统领。伪“满洲国”官员甘珠尔扎布笔供姓名甘珠尔扎布。别名韩绍约、川岛隆良。年龄五十二岁。民族蒙族。文化程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个人出身军人。家庭成份官僚地主。原籍辽西省彰武县大冷营子村。现住内蒙东科中旗巴彦塔拉。 简历 一九○三年七月十七日(旧历)生于锦州省东吐默特旗玛拉嘎塔村中农家庭。同年搬到辽西省彰武县大冷营子住,以后我父亲当了彰武县区官,部下约三十名。 一九一一年入彰武县大庙私塾读汉书一年。 一九一二年夏,因我父亲巴布扎布参加外蒙古独立运动,我母亲带我由家里跑出去到浜图旗朋友家里住,从此以后,我的家和土地全部被张海鹏没收。 一九一四年夏,我由浜图旗到外蒙古父亲驻在地俄默亭槁老。 一九一五年冬,跟我父亲移住到呼伦贝尔哈拉哈河沿。 一九一六年初,我父亲加入了满清肃亲王和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等组织的宗社党。,我父亲要巩固肃亲王的信用,把我送到旅顺肃亲王家里。 一九一六年十月,入旅顺日本第二小学校三年级(半年)。 一九一七年春,入东京振武义会学日语和军事学等,准备入士官学校(三年半)。 一九二○年十月一日,入东京日本中学校三年级,一九二三年三月毕业(二年半)。 一九二三年四月一日,入东京早稻田第一高等学院法律科一年级,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退学(一年八个月)。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入东京步兵第一联队当士官候补生(十个月)。 一九二五年十月一日,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本科中华队步兵科一年级,一九二七年七月末毕业(一年十个月)。 一九二七年八月回到旅顺家中,同年冬和肃亲王女川岛芳子结婚。 一九二八年由旅顺搬到大连圣德街居住。此期间(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一年九月)没有职业,生活由肃亲王的露天市场每月给约一百元维持。 一九二九年八月,我弟正珠尔扎布由日本毕业回到大连后,同年秋我和他一同访问了住在旅顺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英太郎中将(因我弟正珠尔扎布和?英太郎的儿子是同学),认识了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大佐。从此以后,我又访问过板垣征四郎两三次,当时我要求希望他帮助我武器、弹药,搞内蒙古独立运动,板垣征四郎表示有好机会时给我帮助。 一九二九年冬,我到图什业土王府,住五个多月,我和图什业土王是亲戚的关系,在那里给他的蒙古兵上过军事训练。同年夏回到大连。 一九三○年春天,蒙古人胡匪金昌(天红)由内蒙古来到大连,跟我谈过想搞蒙古独立运动,他很赞同我的意见。我告诉他回去后多收容部下,我将来到内蒙古去从事独立运动。同年夏天,蒙古人韩色旺(达尔罕旗扎兰,部下有三十名)来到大连跟我见面,谈了蒙古独立运动,他也很赞同,他希望我一同到内蒙古去看看蒙古的情况。我跟他一同到博王旗包善一(博王旗统领,部下有二、三百名)家见了包善一,也谈了蒙古独立运动,他也很赞成(他和韩色旺是亲戚)。以后我到达尔罕旗韩色旺家住了十几天,回到大连。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充当伪内蒙古独立军总司令,不久改为伪内蒙古自治军总参谋长兼第三军司令(约八个月)。 一九三二年夏,因伪内蒙古自治军改编为伪满兴安军,我因病回到大连疗养。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充当伪满兴安局警务科事务官(共半年,驻长春)。 一九三三年三月,充任伪兴安南分省达尔罕警察局长(共三年,驻郑家屯、王爷庙)。 一九三六年三月,充任兴安南省警务厅长(共一年,驻王爷庙)。 一九三七年三月,转任兴安南省民政厅长(共一年两个月,驻王爷庙)。 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日,转任兴安军管区少将部附(共十日,驻郑家屯)。 http://cyc6.cyet.:8090/xuezhu/his_data/content.jsp?n_id=3178&pageno=1
兴国县刘万春简历
生于1900年10月2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二十七)。河北交河人,字寿山。回族。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1923年8月军校毕业后历任第21混成旅(旅长王都庆)第1团(团长阎得胜)少尉见习官、中尉排长、上尉连长、少校营长。1925年9月混21旅编入北洋暂编陆军第7师(师长王都庆),升任中校副官长。1927年5月暂7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59军(军长阎得胜),调任上校团长。9月所部被缴械后改任第71军(军长徐寿椿)上校团长。1928年1月6日第71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8师(师长刘春荣),改任第1团上校团长。11月独8师缩编为第4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暂编第1师(师长白崇禧)第3旅(旅长刘春荣),改任上校参谋长。1929年1月所部改称第14师(师长白崇禧)第42旅(旅长刘春荣),仍任上校参谋长。4月第42旅扩编为第14师(师长刘春荣),调任第41旅(旅长申体臣)第81团上校团长。1930年4月第14师扩编为第3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20军(军长刘春荣),升任任补充第1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2月所部被第26路军缴械后赋闲于天津。1931年7月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上校参谋。1933年10月调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部(总司令顾祝同)上校参谋。1934年1月调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兼团长蒋中正)交际课上校课长。1935年5月29日叙任陆军步兵中校。1936年11月调任独立第7旅(旅长马延守)少将参谋长。1937年12月调任第73师(师长刘奉滨)少将参谋长。1938年4月调任绥远省游击军(司令马秉仁)第2旅(辖两团)少将旅长。1939年3月调任绥远第2游击区少将司令。1942年7月代理新编骑兵第3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43年2月10日晋任陆军步兵上校。1943年7月22日调任暂编第17师(辖三团)少将师长。1944年10月23日调升第35军(军长董其武)少将副军长。1945年6月28日晋任陆军少将。8月兼任新编骑兵第4师(辖三团)师长。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11月免去师长兼职。1946年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1946年3月调升绥远全省保安司令部(兼司令傅作义)中将副司令。1947年12月调升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驻绥部队指挥所(主任董其武)中将副主任。1949年1月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同月兼任第111军(辖第319师、第320师、第326师)军长。7月升兼第9兵团(司令官孙兰峰)副司令官。9月19日在绥远归绥率部起义。12月9日第111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36军(辖第106师、第107师、第108师),任军长。1950年1月兼任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委奎璧)委员。11月因涉嫌“反革命”被公安部逮捕。1957年3月转押抚顺战犯管理所。1973年7月转押北京秦城监狱。1976年8月获释后定居北京。1977年11月当选政协北京市(主席丁国钰)委员。1993年1月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