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个人简历(周星驰.李连杰.成龙他们的真实

生活趣事 2023-08-14 20:17www.nygn.cn生活趣事

连续夺得五次全国武术比赛的男子全能冠军李连杰,吴彬说“李连杰不管在他初学,李连杰获得第一个武术比赛冠军,但吴教练反复强调说“李连杰的功夫并没有达到’精’的地步,“苦“中不“巧“,“巧“中不“苦“,李连杰被导演张鑫炎相中,李连杰八岁进入北京体校武术班。

周星驰.李连杰.成龙他们的真实身高都知道是多少吗

  • 周星驰简历上报174公分,实际169CM
    李连杰简历上报170公分,实际164CM
    成龙简历上报175公分,实际168CM

  • 李连杰真实身高165,成龙真实身高169,周星驰真实身高170

李连杰是哪一年出生的

  李连杰
  李连杰
  英文名Jet Li
  中文名李连杰
  生日1963年4月26日
  出生地中国 北京
  身高169
  体重66kg
  监制身份李阳中
  生肖星座兔/金牛座
  爱好信仰羽毛球运动/收集天珠饰物/哲理佛学
  喜爱食物北方面食/土豆
  家庭住址北京老家/美新家坐落美洛杉矶东部的阿卡迪亚(Arcadia)2003年已卖/上海新家
  家庭关系父母(李清泉1965年去世/张凤兰2002年去世);两个哥哥(李连胜/李连利);两个姐姐(李连珠/李连萍)。
  婚姻状况1986年与师妹黄秋燕结婚(二人曾合作电影《少林小子》《南北少林》)1988年离异(生有两女李思/李苔蜜);在拍摄《龙在天涯》时相识利智两人一见钟情并于在1999年9月14日在美注册结婚,并生下两女儿,其中大女名为Jane生于2000年4月19日;小女儿Jetta生于2003年。
  简 介
  李连杰,1963年4月26日出生于北京。家族姐妹中排行最小。1971年暑假进入北京体育运动学校学习,从此走上习武之路。
  1982年,不满二十岁的李连杰凭借《少林寺》一片而蜚声海外,家喻户晓。1983拍摄续集《少林小子》,因两度与同门师妹黄秋燕合作,两人萌发感情,于1986年结婚,生有两个女儿。
  1988年与周星驰合演《龙在天涯》时,因与利智一结片缘,从而引发婚外情。十一年后,两人在美国洛杉矶注册结婚。利智为李连杰生下一个“千禧男孩”,取名Jane Lio。
  资 料
  小学二年级那年暑假,因为参加学校习武班,凭着先天的资质,被北京武术队教练相中,认为他是天生练武奇才,此后李连杰一头栽进武术世界,十一岁时,李连杰获得第一个武术比赛冠军,并开始有了固定的薪资,可以拿钱回家帮助家庭。之后,他入选“中国武术表演访问团”,跑遍五大洲四十余国,更连续五年夺得全能武术金牌,李连杰所缔造的空前纪录,至今尚未有人打破,而矫健的武打身手,也让他受到香港银都影业的注意,并签为旗下艺人,正式朝影坛发展。
  一九八二年张鑫炎所执导的【少林寺】,相中十七岁的李连杰,影片上映后,李连杰的武打功夫技惊四座,让他一炮而红,奠定其日后成为功夫巨星的里程碑。一九八八年李连杰移居美国,演艺事业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接连演出【龙在天涯】与徐克执导的【龙行天下】。一九九一年回到香港演出了【武状元黄飞鸿】,为演艺生涯创下新的高峰,之后李连杰与徐克等导演合作多部武侠电影,成功带动港台两地武侠电影的潮流,一九九七年后,李连杰将事业重心移往好莱坞,正式向国际影坛进军,拍摄多部卖座影片,包括【致命武器4】、【致命罗密欧】,以及【龙之吻】,而不同于过往他在华语电影中的武侠功夫形象,李连杰在好莱坞电影中展现了全新的动作片风格。二零零二,李连杰与张艺谋导演合作的【英雄】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成功,向影迷展示了他深厚的演技和高强的武功。
  虽然到好莱坞往国际影坛发展,李连杰说却依然保有东方人的传统性格,他曾说过“我现在告诉你,我要做什么,可是3年以后,我可能会改变,因为周围环境改变了,所以我也会改变。一生不变的只有一点,我永远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
  李连杰气质风范稳重、刚毅、自信,以及更为内敛、更为深沉。李连杰蕴涵了中国悠久的武术底蕴,成为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个武术大家,作为国际影星成为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武 术
  1974年(11岁)——全国武术大会优胜(少年组冠军)(自选刀术、指定拳术)
  1975年(12岁)——武术表演赛(成年组冠军)(拳术、刀术、指定拳术、指定枪术、对练,五项全能)
  1975年(12岁)——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武术类)(拳术、刀术、对练冠军/指定拳术、指定枪术第2名)
  1976年(13岁)——到国际做亲善表演没有参加比赛
  1977年(14岁)——全国武术比赛(长拳、刀术冠军)
  1978年(15岁)——全国武术比赛(男子冠军)(拳术、刀术、枪术、自选拳术、对练,五项全能)
  1978年(15岁)——全国武术比赛(个人总冠军)(拳术、指定拳术、刀术冠军/传统武器第2名)
  1979年(16岁)——第四届全运会(男子全能)(拳术、指定拳术、刀术、对练冠军)星路历程
  七岁进入北京体校武术班,在1974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夺得少年组第一名、全能第一名;从1975年到1979年,李连杰一连五年获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
  1982年,李连杰被导演张鑫炎相中,出演香港中原电影公司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主角觉远和尚。影片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后,轰动影坛。
  先后与徐克合作创作了电影《黄飞鸿》、《男儿当自强》、《东方不败》等新武侠时代的经典之作。与元奎合作创作了《方世玉》、《中南海保镖》、《给爸爸的一封信》等。
  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东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1996年,李连杰和永盛电影公司签约,为其演出六部电影。
  1998年受华纳公司之约演出了《致命武器4》,成功走进好莱坞。1980年至今电影演员,已主演过29部影片。
  获奖记录
  2005年李连杰获“体育影人”百年颁奖之“终身成就奖”
  2004年李连杰荣膺“杰出华人”
  2002年在《中华武术》杂志票选中当选“世纪武星”
  2002年李连杰获美国第36届远见奖
  2001年入选“好莱坞娱乐圈最性感男士”
  2001年李连杰当选“美国最享盛名亚裔人士”
  2001年荣获“郑州市旅游发展突出贡献奖”
  1998年被People杂志评为“全世界最性感男人”之一
  1995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星”之一
  第32届金马奖获“大陆人士特别奖“
  2005年第26届亚美文化节获颁“人道贡献奖”
  综合介绍
  李连杰1963年4月26日诞生于北京,曾就读厂桥小学,后经吴彬教练千里挑一选进北京什刹海业余体校,从此诞生了一位 武术奇才。其个人武术记录创造了中国近现代武术界的奇迹,连续五年的全能冠军,共夺得大小冠军50于次,多次代表国家出访巡演。当代十 大武星,国家武英级人物,70年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
  70年代末从影通过电影传扬中华武术,80年代初推出处女作《少林寺》就轰动全球,并引发继李小龙之后第二次全球武术热潮,他本人也被 世人瞩目成为国际巨星,从影20余年已拍摄32部经典功夫作品。99年至今被邀好莱坞发展成绩不俗展示了东方武术文化的魅力。形象俊朗气质 儒雅品德优秀的功夫皇帝自然被受商家亲睐,从索尼公司以其开发的电脑游戏到目前中国众多品牌形象大使,无不以其魅力锻造其形象。刚刚 度过人生41岁生日的李连杰被香港星光大道应邀留名记录下其电影成就。
  04年12月26日在马尔代夫度假遇海啸地震,吉人天相,有惊无险。早已修行佛门的李连杰淡泊名利生死,大难之后感悟良多,以实际行动号 召成立“1基金”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全球拥有众多影迷的李连杰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自己的成就,赢得了世人的肯定和赞扬。从一个武 术界奇才到银幕功夫皇帝,从当初电影中的小和尚到现在生活中佛学智者。这就是李连杰,内敛儒雅的东方魅力男子。
  电影作品
  霍元甲 (2006) .... 霍元甲
  狼犬丹尼 (2005)
  电影香江三部曲 (2004)
  致命摇篮 (2003)
  洪熙官之少林五祖 (2002)
  英雄 (2002) .... 无名
  龙之吻 (2001)
  救世主 (2001)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2000)
  致命罗密欧 (2000)
  杀手之王 (1999)
  致命武器4 (1998)
  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1997)
  冒险王 (1996)
  黑侠 (1996)
  鼠胆龙威 (1995)
  给爸爸的信 (1995)
  中南海保镖 (1994)
  少林真功夫 (1994)
  精武英雄 (1994) .... 陈真
  新少林五祖 (1994)
  太极张三丰 (1993)
  倚天屠龙记-魔教教主 (1993) .... 张无忌
  方世玉2:万夫莫敌 (1993)
  方世玉——功夫皇帝 (1993)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1993)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1992)
  黄飞鸿九二龙行天下 (1992)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 (1992)
  黄飞鸿 (1991)
  龙在天涯 (1989)
  龙行天下 (1989)
  东方巨龙 (1988)
  中华英雄 (1986)
  南北少林 (1986)
  少林小子 (1983)
  少林寺 (1979)
  另附
  吴彬谈李连杰习武三部功
  大凡有成就的武术运动员,都有一个非凡的学艺历程。连续夺得五次全国武术比赛的男子全能冠军李连杰,也不例外。小李的成长,吴彬教练把它概括为苦、巧、精三部功。
  苦
  “苦“是第一功。苦练是基础,它像盖楼房起地基一样,二定要扎实坚固,来不得半点虚假。俗话说“要练功,莫放松,要习武,别怕苦。“精湛的武艺来自勤奋和坚持不懈。李连杰八岁进入北京体校武术班,在教练指导下,把幼小的心灵融汇到艰苦的训练之中。他最爱说“没有三九彻骨寒,哪有梅花喷喷香。“小李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盛夏的中午,烈日当空,严冬的凌晨,寒风刺骨,他全然不顾,经常课外加点,连续翻腰一、二百次,踢腿四、五百次,甚至上千次;为了使腾空动作完成得高、快、美、准,他练快速蹲起,一口气竟达八百次。练得脚肿腿疼,上床困难,也不叫苦。马步站桩功,每次训练课中一般安排9分钟,分三组完成。而季连杰总是成倍递增,有几次竟长达50分钟。一天的紧张学习,大运动量的训练,对于一个不算大的孩子来讲,已经是够累了,可李连杰经常是晚上做完功课后,自觉地把白天学过的武术动作从头到尾复习一遍。进入器械训练后,他要求自己更高了,上千次地舞枪弄棒,运臂走刀。有一次,手掌磨出了几个血泡,鲜血染红了枪身,教练不让他练。叫他去包扎一下,可他硬是带伤坚持,练到。春秋交往,寒暑更易,有谁知道小连杰在攀登武艺高峰中占去了多少休息时间?流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泪水和血水?quot;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刻苦、认真、顽强、勇敢的勤奋精神,使李连杰获得了扎实的功底为后来的屡占鳌头打下了雄厚基础。
  巧
  对于一个有理想的运动员来讲,仅靠苦练还不够。要学惊人艺尚需在扎实功底的基础上进行再学习,再提高。这就是第二部功--“巧“。吴棚说“巧练不是凭小聪明取胜,更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在尊重武术运动客观规律,掌握动作要领条件下的科学演练?quot;“技术好比是条河,要领,就是在河上架桥,人从桥上过河就轻而易举,通过要领学技术就必定事半功倍。这就是巧练。“李连杰在习武的前几年,就以好体力、高难度、快速度崭露头角,显示了他的武艺才华。可是相形之下,他的身法、韵律就显得美中不足。怎么办?吴彬说“提高的方法很多,如勤看、勤问、勤练、勤思等,但提高他对身法、韵律的认识乃是首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明其理,达其势、通其法“。什么是武术的身法、韵律?又体现在哪里?吴教练说“武术的身法、韵律,就是手、眼、身、步四法的协调统一和内景外相的有机结合。概括起来,就是形和神的对立统一。武术的身法、韵律是蕴藏在形神之中的。神无形则不存,形无神则呆滞?quot;寥寥数语,把武术的身法规律讲得一清二楚。李连杰的身法训练,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从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的向度变化,到快慢大小。刚柔相济等速度、幅度、力度的寻求,再到精、气、神与外形动作配合一致的探讨,使他很快有了长足进步,演技突飞猛进。
  老师的启发诱导,个人的勤学努力,使初请事理的小连杰出色地再现了老师的匠心。大家都知道,李连杰的甩头亮相与抖腕行臂的配合,严谨协调,丽,堪称一绝。但在他开始习武时,这个动作掌握得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要领不明,用力不当。在教练启迪下经过李连杰的多次实践,终于掌握了要领;他大胆地?quot;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行臂技巧,取代了“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的传统习惯,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见,摸规律,抓特点,通理论是何等的重要,“巧练“在武功训练中又是多么的不可缺少。
  精
  一般说来,经过苦练和巧练两部功,功夫就比较过硬了,而吴彬和小李并没有满足,吴彬说“艺无止境,技无尽头,只有熟而精,精而化才能使功夫’炉火纯青’“。,李连杰心领神会,孜孜不倦地“精练“。什么是精练?“精练就是精益求精,就是精雕细刻。要刻得细、雕得精,就要力戒孤芳自赏,应像蜂采百花酿成蜜一般“。吴彬说“李连杰不管在他初学,还是有点名气后,都是这样做的。“
  吴彬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优秀运动员周涛的刀术,身法多变,动静分明,李连杰就多次登门请教;多次名列全国武术比赛前茅的李志洲,运气行功有独到之处,动作轻灵以稳健见长,他就反复琢磨、大胆吸取;著名运动员王建军的拳脚,刚暴有力、勇猛彪悍,他就虚心学习……就这样,李连杰从别人那里吸收了大量技艺“营养“,融会贯通,终于脱颖而出。李连杰在一份学艺心得中这样写道“博采众长、广取精华,并不是为了单纯模仿,而是为我所用。一味模仿,最多只不过是一种复制而已。模仿别人的形是有限的,只有懂得武术的内在规律才是无限的。攀高峰,必须有所创新,走自己的路。超先进,必须发挥个人的独创精神,保持自己的特有风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会者我会,人不会者我独有。“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如此深刻地运用辩证法,实为难能可贵。但吴教练反复强调说“李连杰的功夫并没有达到’精’的地步,和一些武林前辈们相比,甚至与同代武林俊彦比,尚有不少差距,仍需继续努力提高。“这就是李连杰习武三部功的概貌。其实,这三部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苦“寓于巧,“巧“则必苦;苦、巧不离,“精“生不已。“苦“中不“巧“,就是傻练蛮干,“巧“中不“苦“,必定弄巧成拙,终将艺荒于嬉,岂能生“精“!吴彬和他的学生李连杰深清其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