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里写公司的项目算泄密吗?公安人员泄密个
单位随意处置简历 求职者资料泄密 单位随意处置简历 求职者资料泄密 因为用人单位随意丢弃求职者简历,简历里写公司的项目算泄密吗公安人员泄密个人简历够什么罪单位随意处置简历 求职者资料泄密简历里写公司的项目算泄密吗法律分析不算侵犯商业秘密,以及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提供、出售给他人后,用人单位一般都会很慎重地处置求职者的简历,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多次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多人信息,一定是自己投给用人单位的简历“泄密”了。
简历里写公司的项目算泄密吗
法律分析不算侵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如果只是提到客户的名称及项目名称,而公司又没有采取任何保密措施,也没有进行任何声明,行为不构成泄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一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公安人员泄密个人简历够什么罪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行政案件时,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刑法条文】(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七条第一款修改)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般来讲,违反了对个别公民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是指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获利较大,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多人信息,多次出售或者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提供、出售给他人后,给公民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或者严重影响到公民个人的正常生活,或者被用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
单位随意处置简历 求职者资料泄密
单位随意处置简历 求职者资料泄密
因为用人单位随意丢弃求职者简历,武大2005届本科毕业生小敏接连两次受到短信骚扰。昨日,小敏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19日下午,小敏的手机上忽然蹦出这样一条短信“×××同学你好,我是深圳某大型汽车销售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你的优秀资历非常感兴趣,我暂住在武大附近,如有意向请于近期面谈。”小敏感到非常诧异我根本就没有给任何汽车销售公司投过简历,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详细情况的呢?更让小敏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她又收到了另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偶然看到你的简历,觉得你好优秀,能交个朋友吗?”小敏这才意识到,一定是自己投给用人单位的简历“泄密”了。
小敏说,最近她参加过不少招聘会,看到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结束后,就随意将一摞摞淘汰的简历丢弃在会场里,一些别有用心者可能就是这样获得信息的。
华中科大2002级硕士生小余的经历则更为“惊险”。上周五,一个陌生男子用手机给小余打来电话,声称自己是北京某制药厂的招聘负责人,偶然从别处获得了小余的简历,觉得他很优秀,希望了解他的更多情况,以决定是否录用他。求职心切的小余在如实回答了该男子提出的一些私人问题后,还按其要求提供了自己老家的电话号码。
挂掉电话后,小余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他立即给家里打电话,告诉家人可能会有骗子打电话到家中行骗。果然,第二天下午,正在做实验的小余便接到了家人的电话,说有人打来电话谎称小余在学校出车祸了,要让家里汇2万元钱到一个指定账号上。心有余悸的小余气愤地说“听说不少用人单位将求职者精心制作的简历都当废纸卖了,难道求职者的隐私就不应该得到一点起码的尊重?”
武汉理工大学负责学生就业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由于个人近照、联系方法等私密信息均可在求职简历上一览无余,用人单位一般都会很慎重地处置求职者的简历,有的单位会将所有的求职简历都密封存档,还有一些单位则会把淘汰的简历用碎纸机销毁。但也有不少用人单位对求职简历采取了“非卖即丢”的处置方法,求职者的个人隐私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这位工作人员建议,大学生在求职时不要逢人就递简历,更不要在一些求职网站上随意公布自己的个人资料,这样做都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