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发动倾国之战夺韩非为什么又弃而不用?

生活趣事 2023-08-17 07:16www.nygn.cn生活趣事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可以说,这位、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做了了不起得的事情。人们尊敬地称这位说话不利索的书生为或韩子。本来他是韩国公子,荀子的学生。命运坎坷,令人感慨。

  《》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见到这个人,竟然能虽死无遗憾,可见在秦王的眼中,韩非的文章是作得极为成功。

  于是,秦王发动了对韩国的战争,要求韩国迅速交出公子韩非,免得! 对于韩国人来说,一个公子可保万民,那是得换,这就是公子生存的意义。何况这公子在韩国日趋衰弱的情况下,还多次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变法图强。

  而对于韩非来说,在自己本国,多次上书都直接被无视,始终没有任何采纳的意向,更别说重用了,或许借此机会,有更好的发扬机会。于是,韩非入秦。入秦后,韩非与秦王大谈了《存韩》的大道理,据说还离间了秦国的君臣,使得秦王嬴政对韩非大倒胃口,晾在一边去了。

网络配图

  韩非回韩国回不了,存秦又不见用。还落到了秦国“重臣”、姚贾的手里,遭到了暗害而亡。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官方的。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早先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发动倾国之战也要夺得的人才,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

  韩非学说和一脉相承,他的做人比李斯、姚贾要见正直,而更多的是他身上的书呆子气。为官倒不一定都要伶牙俐齿,但能写不会说,就明吃三分亏。总不能在和别人争论时说你等等,等我写出来给你看我的理由吧?

  秦王对韩非是抱有美好的幻想的,看到的文章的韩大才子,竟然是一位“期期艾艾”的笨拙的书呆子。再加上其他人的添油加醋,怎么不会冷了心?而那些见风使舵的家伙,看到连君王都不热乎了,那还不往死里踩?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韩非的遭遇,本就在情理之中。

  孤愤!是韩非的境遇,在韩国如此;到了革新图强的秦国,还是如此。韩非看不惯的朝廷重臣,“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

  这些人都是结党营私,耗国利私,贪得无厌的“权重之臣”。韩非 对这些“重臣”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他说“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有你没我,有我没你。这样的状态下,韩非要想在秦国施展自己的 政治抱负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配图

  韩非指出“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 那么你韩非要想削弱权臣的“太重”,拿什么来削呢?韩非用人性的阴暗心理来昭示国王“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 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总而言之,天下是君王自己的天下,除了君王自己,其他的臣下都是怀着阴暗的人性来到君王处谋利的。企图无能 得事、无功受禄、结党营私。韩非这样的思维方式有无道理?应该说还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不上台面,不能作为常理说出来。否则,君王都是英明领袖,手 下都是结党营私,那你韩非自己又是怎样的人?

  韩非用篡齐,三家分晋来警策君王,要君王用忠直之士,能法之士。远离重臣,免得养虎成患。那么长期信用了“忠直能法”之士,这些人也成了重臣,那又将如何是好?韩 非在《孤愤》中没有答案。那么凭什么认为你韩非就是忠直能法之士?

  法家人物往往都有一个通病只认伟大领袖,漠视同朝为僚的同事。法不徇私,铁面无情。,往往会堕落为酷吏,遭人讨厌。韩非也是如此,最终他到了秦国,不见任用。就只好落入小人之手,遭暗算清除,欣赏他的秦王政也不闻不问,玩过拉倒。

网络配图

  韩非想向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后,事情有了转机。原来秦王嬴政在被李斯等人算计韩非入狱之后后悔了,下令赦免韩非,为时已晚。悲剧已成,韩非不再。

  他的学说真的是很有进步意义,他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很耐人寻味。

  但韩非个人的人生似乎是一场悲剧,愤青的悲剧,身在韩国他希望有所作为,不被重视,到了秦国,眼见着可以大展拳脚,却因为性格等各方面的原因,最终黯然退场,空有满腹才学,却只能抱憾而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