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出动了七十万大军 真有这么多兵马?

热点事件 2023-08-17 11:49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其实伐吴就是指,这一战役是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例,吴国利用积极的防御措施,成功的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到底有多少兵马一直是备受关注,因为刘备伐吴是个历史有名的事件,而这场战役的结果非常关键,那么刘备有多少兵马来应对此次的出征呢?参考了一下相关的影视剧作品《赤壁》《》等,剧中说刘备有七十多万兵力是不可信的,毕竟当初刘备管辖的地方,人口也就那么点,加上连年征战,根本不可能会有七十万大军。

网络配图

  根据史书资料来推算,刘备伐吴前的兵马大致有十万左右,还需要分配一些兵马来防守曹魏,,能和刘备一起去伐吴的只有七万左右。

  那么刘备伐吴有七万兵马么?并不是,因为展现过长,沿途还需要留守部队,,真正的能和刘备一同出现在战场上就是四五万兵马,反观吴国那边,可能兵马要多一点,确确实实是五万人马,甚至还会多一点点。

  ,从兵马势力上看,刘备绝对没有占据有利的地方,除此之外,刘备的水军能力实在是比不上吴国,对于拥有强大水军的吴国来说,依靠自己的有利地势和地理条件,打败蜀国应该不是问题。

  ,刘备伐吴前到底有多少兵马不能对吴国构成太大的威胁,主要就是利用地理位置和战略部署才是战争中的上上之策。

  刘备伐吴的评价

  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可以认为是重要转折,这既是刘备最大的军事失误,也是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当魏文帝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就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上事今至矣。”

  而对于陆逊的出色指挥,史学家陈寿在《·吴书·陆逊传》中的评语写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辨亡论》称赞陆逊说“汉王亦冯帝王之号,率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我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灞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

  西秦高祖曾对麾下诸将说“昔取袁本初于官渡,摧德于白帝,皆以权略取之。”小说家罗贯中对于夷陵之战,写诗歌三首称赞陆逊,一是“坐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二是“陆逊运良筹,能分吴国忧。挥毫关将堕,焚铠羞。功业昭千载,声名播九州。至今巫峡地,草木尚添愁。”三是“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学者邓廷罗在《兵镜》中评价说“挑,吴班挑陆逊,皆不得行其计,岂非将之有能有不能哉?”

网络配图

  毛泽东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的批语说“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按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战争结果

  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

  战役中失利的蜀汉昭烈帝刘备向西败逃,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孙权方面虽然获胜,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惧,遣使议和。因长期征战和兵败而心力交瘁的刘备同意停战,次年四月逝世,蜀汉军政大权全部托付于丞相,后者立即遣使与东吴恢复同盟,共同对抗曹魏。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正因为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因而与曹袁之官渡、魏吴之赤壁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网络配图

  胜败原因

  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