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西安唐碑碑文现大量武则天所造文字
西安碑林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该馆新征集的一通唐碑。碑文中使用了大量时期所造的文字。据悉,这是碑林博物馆征集到的首座唐武周时期碑刻。
网络配图
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介绍说,这通石碑是该馆文物征集人员在长安区航天大道附近一处工地征集的,当时已经断成了两截;经初步修复粘接,确认该碑为唐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这种石碑是立在墓前的,而不是墓室内的墓志,所以保存如此完整实属难得。该碑高300厘米、厚32厘米、最宽处102厘米,碑额碑身连在一起,其中碑身高185厘米,碑额篆书题“大周故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碑文楷书,共计34行,行62字不等,碑文共计2500余字。
据碑文记载,碑主,曾祖杨播,后魏曾任广平王记室散骑侍郎,鲁阳郡守。祖杨超,后魏拜左光禄大夫,骠骑将军,平阳郡公。父杨荣,后周任司辂大夫、车骑将军,文、邓二州刺史。
网络配图
碑主于隋大业十年(615年)始任右屯卫,后来曾随征讨辽东,归唐以后,也多次跟随唐高祖、太宗参加了隋末唐初平定全国的战役,后官至左光禄大夫,贞观元年,封沁源县开国男、郢州刺史等职。贞观十八年死于长安城,享年61岁。684年,子杨玄敏将其迁葬于唐长安城南的凤栖原。
由于碑中使用了大量武周时期特有的文字,因而可以断定立碑年代在武周时期。专家介绍,武则天所造的文字有18还是19个,目前业内争论不一,在该墓碑上,则至少出现了5个则天文字,分别是“天”、“地”、“日”、“月”,还有“授”。其中,“山水土”叠在一起,等同于现在的“地”字;“天”字看起来则像现在的“而”字。
网络配图
遗憾的是,因为碑刻表面的缺损,碑主的名讳尚不得知,专家还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作为一通刻立于唐武周时期的碑刻,碑文中使用了大量武则天时期所造文字,为研究这一重要文化现象提供了宝贵资料。
热点新闻
- 黄宗泽导演游客团游纪实才艺熠熠,贡嘎之旅启
- 哈利波特7死亡圣器
- 外地人可以在当地办旅游签证吗(外地人可以在外
- 退选亚姐孙亚莉因欠债自杀 香港艳星生存状况堪
- 梦中所遇逃亡经历探寻背后的深层含义
- 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吗 科学家终于找到答案了
- 侯佩岑婚前自备贞操带 后悔踢炎亚纶下床欲加戏
- 飞甩鸡毛是什么牌子
- 美孚速霸1000机油性能如何 用户体验如何
- 人工智能百度影音如何改善观影体验
- 徐小凤个唱金光灿烂沪上 大方倾诉事业成功感情
- 如何轻松找到大众喜爱的美文
- 银川滨河新区旅游攻略(银川滨河新区公园在哪里
- 步步惊心宫:如何解锁宫廷情感之谜
- 如何用英语表达曲奇 曲奇英文单词是什么
- 公子小丑:如何理解他的角色魅力与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