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影之最(冯敏:从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看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0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第一次看《一个都不能少》时就被它淳朴自然的风俗所感染,当看到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一件件似曾相识的物件时,我对于农村的记忆便如洪水般涌现……

一、农村整体风貌

虽然我在5岁时就跟着父母进城务工,来到城市生活,但不知为什么,尽管在城市中生活了许久,我的内心深处却仍然向往着农村自然恬静的生活。所以,每年回老家过年便让我充满了期待。每次只要一踏上老家的土地,我总会先深深吸一口气,感受泥土的气息。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城市的浮华,有的只是宁静,只是安逸……至于农村的环境呢,就如电影一开始展现的那样脚下踩的都是土路,走几步便尘土飞扬,不一会鞋子、裤子甚至连衣服上都沾满了土末;环顾四周,一座座残破的土房立在地势较高的土坎上;放眼望去,满是长满翠绿树木散发着清新气息的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些树木都是自然生长的,有的甚至已经一百岁了,它们都是自然界中最真实的形态。

虽然现在城市的街道两旁、公园里也有各种草木,但毕竟是人工移植的,我总觉得少了那么点质朴的味道。看到魏敏芝和村长走在那乡间的土路上,听到时不时传来的几声羊叫和狗吠,还有那迎面而来的驴子,我仿佛一下子就置身其中,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二、农村的学校

当看到那破败不堪,仿佛随时都要倒塌的“校舍”、那一张张只剩下3只脚的桌子,还有那一条条用砖头垒出来的凳子时,儿时上学的情景便被猛然掀开了虽然我是在城中村上的小学,但那时的条件不比农村学校优越多少,所以当看到那破败不堪的校舍,昏暗的光线,因为受潮而乌黑的墙面,表面坑坑洼洼的桌子,粗糙的黑板时,我的内心深处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农村的土炕

电影里有这样一幕当魏敏芝得知张慧科没来上课,去他家找他时,他的母亲因为生正躺在土炕上……可能对于南方人或城市生活中来说土炕是陌生的。但对于每年过年都回奶奶家并且晚上都会躺在土炕上睡觉的我来说可一点都不陌生。其实土炕就相当于床,但比床要笨重,而且不能挪动。它是由楼板、水泥和混凝土垒砌而成的,砌好后在上面铺一层席子,然后是褥子,是被子。

每晚睡觉前几个小时便要烧炕,所谓烧炕就是从屋外与炕连通的通风口中塞一些麦秆,然后将其点燃,这样炕就慢慢热起来了。如果烧炕的人十分有经验,那么你整晚都会睡得很舒服,但如果缺乏经验,那么炕不是太热就是太凉,更有甚者还会将席子也点着。所以,烧炕也是一门技术。

四、农村人的打扮

电影中高老师了解魏敏芝情况时,镜头一直是给魏敏芝特写个子不高,有些营养不良,眼睛很明亮,但有一些怯懦,不敢与人直视,脸上透着高原红,穿着碎花红布衫,黑色的棉麻裤子,脚上穿着单薄的红布鞋,说话声音不大,操口陕西方言,这就是当时农村女孩普遍的打扮。再看其他人也都穿着已经洗的发白的老旧衣服,穿着深色的裤子,脚上都穿着自家做的老式布鞋。

五、陕西人的性格

电影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却令无数的观众感动。魏敏芝只是听到高老师一句口头叮嘱,就把看住孩子当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当班里的一位学生被选拔进县里体队时,她却因为不想让班里学生减少而将那名学生藏了起来,后来不管校长怎么问她都不说;当得知张慧科去城里打工时,她又经过千辛万苦去找他。

诚信,执着,责任心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哪怕看起来没有任何趣怪网希望,也决不放弃。这种陕西人性格在魏敏芝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高老师身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品质关心学生,临走时依依不舍,千叮咛万嘱咐魏敏芝要把学生看好;珍惜资源,即使粉笔再短也不扔掉,桌子少条腿就用砖块垫着;不在乎钱财,即使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也坚持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也很可爱,他们虽然有些调皮却很单纯,为了帮助老师去城里找张慧科,他们帮忙搬砖,帮老师混车,在喝汽水时也会想到老师……这就是善良,淳朴的农村孩子啊。

张艺谋通过这部电影将农村的风土人情很好的展现了出来,使我们对农村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论是宁静安逸的环境还是淳朴善良的人们,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欣喜与向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