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之最电影(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遵道行
北倚娄山,南濒乌江,远瞰巴巫,险要天成。这里是遵义。
历史演进,时节如流。这片积淀千年文明的沃土以“道”载义,以“义”遵道,深明大义、开放包容、勇于开拓。
如今,这座遵道行义之城接续传承红色基因、努力讲好遵义故事,正在历史长河中开出更绚烂之花朵、结出更丰硕之果实。
遵义城一瞥(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
“转折之城”赓续红色脉
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遵义会议会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光将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建筑衬托得庄严、肃穆,又格外亮丽。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小楼前驻足拍照。
88年前,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攸关的转折点。
游客在遵义会议会址游览(2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
为满足游客需求,遵义会议纪念馆日前开启夜间开放模式,让游客在追寻红色记忆的,领略不一样的红色文化。身处其中,仿佛回到80多年前的夜晚。
“遵义是黔北重镇、贵州第二大城市,红长征经过那么多城市,像遵义城这么热闹的不多。”遵义会议纪念馆原副馆长、作家田兴咏说,“红队伍来到遵义城,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群众发自内心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也是遵义红城脉的根。”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毗邻遵义会议会址的1935街区,极具黔北民居建筑特色,红色氛围浓厚,包含红街、1935文化新天地、遵义纪念公园三个区域。在红街上,常年活跃着一支由遵义市民自发组成的红色合唱团,嘹亮的歌声常常引得游客驻足。
这是红街上的红色合唱团(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吴斯洋 摄
距离遵义会议会址3公里的红山烈士陵园,有一尊“红菩萨”,如今每天仍有很多人前来祭奠。长征路上的红卫生员龙思泉,在寒风肆虐的冬日,为百姓治解难,却被敌人残忍杀害。群众含泪将龙思泉埋葬,“红菩萨”的故事逐渐在遵义家喻户晓。
习大大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曾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红色基因已根植在这座城市的脉里。如今,除了群众口口相传,长征故事宣讲团、道德讲堂、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都常年活跃在机关、企业、学校乃至田间地头。
“在遵义,红故事像传家宝一样,叮嘱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忘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向何方。”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孔宪权的孙女孔霞说。她从小聆听爷爷讲述红长征的故事,立志长大传红色文化。30年来,孔霞宣讲1000余场,受众1万余人次,陆续培养出5000余名学生讲解员。受母亲影响,孔霞儿子大学毕业后报名参,立志报效祖国。
红色基因永葆活力,成为遵义城市文化之魂。在遵义会议精神引领下,黔北大地相继涌现出“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等一批始终将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为人民利益甘洒热的楷模。
红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高山清渠》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频登荧屏,“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文化旅游品牌声名远,遵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关注度最高的目的地之一。
黔北文脉积淀深厚底蕴
受巴蜀文化和楚湘文化影响,从秦汉开始,遵义就形成独特的文化圈,文风日开。到明末清初,黔北各地书院、私塾林立,造就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古柏林傲立禹门山,一派钟灵毓秀之气。从乾隆年间至清末,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沙滩村先后走出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是贵州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
“缕缕黔北文脉绵延不绝,凝聚成这座城市的文化脊梁。”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黎铎说,这是遵义崇智尚学氛围、家国情怀浓厚的精神渊源。
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湄潭县将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在湄潭办学的旧址妥善保护,打造成为“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据不完全统计,在遵义湄潭的7年里,浙大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数量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地位,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东方剑桥”。
当年,浙大师生通过湄江桥进入湄潭城时,百姓捧着采来的野花、端着煮熟的鸡蛋欢迎。他们让出自己的好房子,确保浙大师生有足够的地方教学和生活。
苏步青、王淦昌、贝时璋、李政道……浙大在此办学7年,湄潭群众用实际行动保护和支持了一大批知识分子。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生前曾写诗感念湄潭“平生最是难忘处,扬子湄潭浙水边。”
“在战火中,浙大师生们坚持切磋学问、探求真理,为夺取抗战胜利携手前进,‘文西征’的精神感染湄潭百姓至今。”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说。
这是“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内一景(3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摄
一座城,因历史而厚重,因人文而优雅,慢慢舒展出最好的姿态。
吐故纳新,生生不息,积淀成遵义独树一帜的城市魅力。如今,“城市书房”“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农家书屋”遍布遵义大街小巷,“15分钟城市阅读圈”正在形成,文化灯火更加闪亮。“诗乡”绥阳、“小说之乡”正安、“楹联之乡”桐梓,都以自己的“文化符号”为傲。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志愿者、遍地开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全国文明城市遵义的文明之花开得更艳。
遵道行义书写古城新韵
从空中俯瞰遵义,贵州境内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乌江穿城而过,山峦绵延起伏,2900万余亩林地覆盖了这座城市一半以上的面积。山美水美林美,造就了遵义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不少人习惯早起茶馆喝茶,晚饭后酒馆小酌。
“其味极佳”,唐代陆羽《茶经》盛赞遵义茶;“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郑珍路过茅台镇,睹茅台商业之繁盛,写下这样的诗句。
无人机拍摄的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美景(6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
这里既有“中国最美的丹霞”之一赤水丹霞,也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存海龙屯土司遗址。“生态名片 历史名片”正在成为遵义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响亮招牌——至2022年,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地65个;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曾因突出生态问题被讽为“污江”的遵义母亲河乌江,经过多年系统治理,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消失多年的胭脂鱼等珍稀鱼类重现,赤水河再现碧水东流、清波荡漾的景色;茶文化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成为地方旅游名片,提升文化“含金量”……留住历史文脉,不让生态“蒙尘”。
上海路、大连路、天津路、宁波路……遵义城市建设多见外省地名,与“三线”文化息息相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超过8万名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兵,从大城市跋山涉水来到遵义,他们用艰辛、汗和生命,在遵义建起了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和科研单位,点亮遵义现代工业之光。
如今,在遵义1964文化创意园,老厂房变身集创意、休闲、时尚、怀旧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注入艰苦奋斗的“精神之钙”,不忘峥嵘岁月、辉煌历史。
“满眼盐船争泊岸”,遵义自古是川盐入黔、黔货入川要道和商品集散地,船运文化深厚,商贾云集。一些古镇至今保留着大量古街道、古寨门、古纤道、古盐道等遗存,潜移默化造就了城市的开放和包容气质。
今天,纵横交错的水、陆、空交通网让古城遵义的人文交流“朋友圈”越来越大。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一船出省、直达长江的梦想一朝实现;巨龙般的高铁在山间驰骋,拉近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空间距离;借助新舟机场、茅台机场以及陆海新通道“遵义号”货运班列,与粤港澳大湾区及更大的海外市场连接……遵义冲出群山包围,对外贸易已拓展到141个国家和地区。
首列黔粤班列“遵义号”在贵州遵义阁老坝站等候发车(2022年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 摄
漫步遵义大街小巷,“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八个大字随处可见。“道”谓天下通行之路,“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是否正确,取决于“义”是否合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黔北文脉的悠久漫长,延续“转折之城”的豪迈荣光,红城遵义汲取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之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阔步迈上新征程。
文字记者赵新兵、王丽、李惊亚、吴箫剑
记者吴斯洋
编辑王曙晖、贾真
热点新闻
- 杨志刚主演的电视剧 黄海波杨志刚主演的电视剧
- 罗志祥事件是怎么回事 罗志祥事件来龙去脉怎么
- 刘德华老婆朱丽倩图片 朱丽倩年轻时到底多漂亮
- 姚笛文章怎么回事 姚笛文章现状
- 杨颖有没有整容 杨颖整容了没有
- 罗志祥前女友 罗志祥前女友叫啥
- 李维嘉结婚了吗 李维嘉已婚吗
- 黎耀祥电视剧 马浚伟黎耀祥电视剧
- 黄牛党是什么意思 黄牛党现象的剖析
- 红色高棉是什么 高棉红色是扶植出来的.txt
- 好看的激情片推荐 让你的夜晚充满热情与感动
- 金钟国宋智孝美国结婚 金钟国宋智孝有可能在一
- 贾乃亮与李小璐的最新情况 贾乃亮和李小璐到底
- 韩红和管彤婚纱照 韩红和管彤结婚照片集
- 哈妮克孜被大佬玩的视频知乎 哈妮克孜大佬事件
- 乖乖女是大明星2 乖乖女是大明星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