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音之最电影(靡音——序曲:爵士乐百年风雨
爵士乐是诞生于19世纪初的一种民间音乐,经历百年发展,衍生出拉格泰姆,新奥尔良,摇摆乐,波普,自由爵士,融合爵士等众多子音乐流派,散布全球各地,于各个音乐流派互相融合发展。
本期的伴读歌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乐,风格分布爵士乐各个时期,以流派大师作品为主。虾米歌单链接 https://.xiami./collect/1060625097
海上钢琴师的宣传海报.
最近重温了《海上钢琴师》,回想起一直想写关于爵士乐的系列介绍,那就从这篇开始吧。
影片中出现的爵士乐为早期爵士乐为主,从拉格泰姆(Ragtime)开始,发展出许多风格的爵士乐,如新奥尔良爵士(Ne Orleans Jazz),摇摆乐(Sing)等。主人公1900的一生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爵士乐的意象,随着拉格泰姆音乐诞生,消弭于二十世纪中叶爵士乐的低迷时期。
爵士乐诞生于20世纪初期。受到新世纪人们的喜爱。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爵士乐起源主要为布鲁斯(Blues)、拉格泰姆(Ragtime)以及受到非裔古巴黑人音乐、非洲节奏的影响。爵士乐虽然有别于广义欧洲古典音乐,却也与古典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具备西方文化翘首以盼的美学特质,而这特质又促成了西方文化从自身解放出来。爵士乐以西方的音乐形式,展现出源于非洲的自由跃动,萌发于19世纪的末尾,代表着对20世纪的预言,还唤起了些预料之外的欲望;另一方面,它先一步,走在全新的秩序之前,在广义流行音乐出现之前,填补了民间音乐的空白。这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音乐,让人在依恋过去的,期盼着未来。过去是飘扬在欧洲大陆上长达数世纪的音乐。爵士乐的定义即参照它继承传统的一面,又参考它反对传统的另一面。是一种与传统有着缘关系,却又截然不同的音乐。
不变的乐器编配
爵士乐并非凭空诞生于美国。除了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影响,其诞生发展也与古典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北战争前,混人享有和白人相同的身份地位,有幸受到良好音乐教育,南北战争后新实施的种族隔离法,迫使他们与黑人为伍,为黑人音乐补充了乐理记谱等理论知识,并将古典乐的音乐训练和非洲音乐的特点相结合,使用西方乐器来演奏黑人的音乐。
最初,拉鲁斯字典将爵士乐的特点描述为使用“怪异的乐器”,这个定义并不精准。爵士乐的器乐编排主要继承于拉格泰姆,那些有缘接触到欧洲古典乐的非裔音乐家,将西方音乐理论与非洲节奏相结合,主要使用西方乐器进行演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爵士乐在乐器编配上也选用了木管簧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再搭配钢琴、吉他、贝斯,早期还有班卓琴。在乐器的选用上,两者十分相似,欧洲音乐系统利用了一切有可能的乐器,而爵士乐在此之上奉行“拿来主义”,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典乐对乐器的探索与使用。
King Oliver和他的乐队在Chicago,1923
不可预测的音符
未能在乐器的选择上未能形成对比,但至少在即兴演奏上,欧洲音乐与非洲-美洲音乐的完全对立的。亚非大陆上,非机械式的文化孕育出来的音乐,养成了即兴的音乐习惯,并通过集体生活的口头转述代代相传、不断演变。欧洲音乐中也存在着这种习惯,但在广义的欧洲古典乐中,却较少出现。让我们回顾那些伟大的乐队,想一想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的“热力五人组”(Hot Five)、贝西伯爵(Count Basie)的乐队,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约翰·考崔恩(Jhon Coltrane)以及他们所演奏的作品,即兴演奏无处不在。欧洲音乐的创作演绎基于明确的分工,作曲家是乐团的大脑与核心,乐手的演绎是作曲家思想的表达。爵士乐的创作演绎更像是团队合作,每个成员的界限是不明晰的,如艾灵顿公爵这样的编曲天才不仅为演奏者们制造了自我表达的空间,更是影响了作曲者的美学风格。此类唱片的标签表明了创作者,但实际上更是融合了演奏者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乐手们在演出的过程中,会使用即兴的方式进行瞬间创作。纵使这种瞬间创作只是一种注释性的表演,纵使未能给爵士乐的思想带来新的火花,纵使部分的即兴变奏循规蹈矩,但其故我地存在,其所扮演的角色,还是受到多数爵士音乐家的肯定和坚持。相较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音乐瞬间创作的日渐式微;爵士乐中的瞬间创作展现出非常强烈的发展趋势。
未曾出现过的演奏自由
即兴演奏及其表现出不羁的音乐理念还不足以完全诠释爵士乐的演奏自由,也无法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乐趣源于何处。放一首早期的爵士乐作品,将注意力集中到每个音符的音效上,爵士乐的音符都带有一种其特有的不稳定性。相较于欧洲音乐音符准确、乐音朴实稳定的特点,非洲-美洲音乐的音符是跳动的,动态的,全新的声学效果也由此诞生。这群从未受过正统的学院派音乐教育的黑人乐师们,以其独特的发音方式,创造出独特的音效。正是由于爵士乐手们在吐气、在吹奏位置的选择、在敲击键盘、弹奏琴弦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现出与欧洲音乐截然不同的音响效果、演奏风格。以萨克斯为例,让·路易斯·乔登斯(Jean·Louis·Chautemps)细致定义了许多不同的演奏技巧,弧度、幽灵音(ghost notes)、颤音、双重断音、八度低下音(sub-tone)等。听众可以轻松地辨别出爵士乐的各种声音圆润澄澈的贝斯,尖利刺耳的铜管、灵动跳跃的钢琴。没有任何手法能精确的展示出它们的不同,但绝不会有听众会将爵士乐与它过往的其他音乐搞混。除了演奏技巧上的不同,爵士乐另一大特点就在于对乐器配件的使用。诸如弱音栓、木片、酒瓶底、帽子、拔塞器等小配件,要么令音乐变得瓮声瓮气,或者让音乐变得圆润或显得朦胧,制造出奇特的音效。常见的乐器被爵士乐手们用出新意,这些原始的“效果器”和演奏技巧上的变革,为爵士乐增添了美艳无双的色彩。
Bop大师Dizzy Gillespie
不受控制的摇摆
非洲-美洲音乐之所以令人如此着迷,除了需要归功于乐器演奏的独特音效,更要归功于那轻灵柔韧、生机勃勃的节奏,摇摆(sing)。爵士乐有着与生俱来的律动,这个现象源于它的时值而非节拍。选择一个常规的节拍,常规的速度,主重音随着风格不同而变化,使用适宜的切分音型,并与其他音型交替出现,精确地分配时值。过去的人们常常认为摇摆节奏建立在二拍子及其倍数的拍子上,爵士乐指出,它同样建立在三拍或三的倍数拍子上。无论如何,爵士乐曾经一直都有着令人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在其韵律中流淌,人们从未能够从理论上给爵士乐的节拍下精准定义。倘若乐手严谨地演奏着乐谱上的音符,摇摆节奏也不会出现。切分在小节中穿插出现,乐师即使发现了这一点,倘若没有丰富细腻的感知与发自内心的爱恋,也未能演奏出爵士乐的灵魂。摇摆更是一种紧张(tension)与放松间的切换。紧张,看起不来不想是一个让人感到愉快的描述,其本身是一种不愉快的状态,当这种不愉快被消除,便成了一种愉快,从而让爵士乐呈现出一种半放松的状态。如何在演奏中展现与平衡不可思议的紧张与绝妙的放松,一直都是爵士乐演奏的核心技巧。
追溯摇摆节奏的起源,可以在很多音乐,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的音乐中找到它的雏形。在非洲音乐中的呼喊中、在吉普赛人的吟唱里、在我国的非中原音乐中,摇摆节奏都曾出现过。但那也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种成分,一种未被挖掘,未被理解的音乐元素。正如艾灵顿公爵的作品《It Don’t Mean a Thing if It Ain’t Got That Sing》中所表示;“If it ain’t got that sing / Well it don’t mean a thing——如果摇摆节奏不被领会,那么爵士乐便毫无意义。”如过无法体会摇摆节奏的人,爵士乐不过是一堆怪异,让人没那么舒服的乐曲罢了。
埃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在飓风俱乐部Hurricane Club,1943年
女性,爵士丛林中的红花
在爵士乐的发展中,女性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大众所认识的许多爵士女伶,如贝蒂·卡特(Betty Carter),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阿德莱德·霍尔(Adelaide Hall),比利·假日(Billie Holiday),艾比·林肯(Abbey Lincoln),安妮塔·奥戴(Anita O'Day)等,都是以歌手身份闻名于世。但女性在乐器演奏、作曲方面的闪光也不容忽视,如钢琴家莉尔·哈丁·阿姆斯特朗(Lil Hardin-Armstrong)、作曲家艾琳·希金博特姆( Irene Higginbotham)、作词家多萝·西菲尔德斯 。女性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在爵士器乐演奏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在钢琴演奏上。
二战期间,许多男性爵士乐手都被卷入战争,女性支撑起了战时的爵士乐发展,取代了男性乐手。如成立于1937年的国际甜心旋律乐团(the International Seethearts of Rhythm),成为了全美国第一支大受欢迎的全由女性组成的爵士乐团,并在1945年前往欧洲巡演。女性逐渐成为许多乐队的主要成员,如伍迪·赫尔曼(Woody Herman)and杰拉德·威尔逊(Gerald Wilson)。 在50年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爵士女性从业者,她们在即兴演奏、作曲、乐团领导等位置上,大放光芒。
女爵士乐乐队全球甜心旋律乐团the International Seetheart of Rhythm
在这一方面,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伶们是当时世界流行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群体,那个时期也是中国的流行音乐近百年国际中最有影响力的时期。代表人物有白光、姚莉等歌手。那个年代是爵士乐这一舶来品在中国最辉煌的时刻,当时美国不少著名乐手都有过短暂的旅华经历,音乐文化中短暂的繁荣时代。
另一种氛围与新文化诞生
一部分的人不能够接受爵士乐“古怪”的发音和节奏,其余的人恰恰相反爵士乐能够激发他们心底的热情,令他们如痴如醉,其带来的情感共鸣不亚于社会活动家的公开演讲,它有着被欧洲音乐所忽视的特质。让·贝勒曼-诺埃尔说得好“情爱肉欲、幽默感、荒诞感(对日常生活的展现和对焦虑的表达)——看来这些就是激荡起新文明集体的各种不同谐波,而我们轻易就能在爵士乐中把它们一一找到”。这是一个普惠的音乐流派,由身处社会底层的黑人乐手们创造,并在社会底层的妓院、酒吧、俱乐部演出流传,表达了最贴近生活,最原始的欲望。毕竟jazz一词源于俚语jass it up,在俚语中指中的短暂高潮。源于底层,服务于底层。
“爵士乐一出现,”《爵士乐词典》的编纂者之一科莫里(Comolli)也写道,“就是魔力,是聚集,是交融,是占有和满足——是爽快的情欲,对,它本身就是情欲本身”。这是在古典乐中从未曾出现的特点,在此之前,正统音乐通常将所有的情感藏匿于知识结构中,通过乐曲结构和声设计隐晦地引起听众共鸣,而爵士乐能够最直接地表达情欲,从歌词,从节奏律动,调动听众的身体,觉醒乐迷的欲望。
作为最早出现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一场“庶民的胜利”,它的出现改变了长久以来的音乐格局,开启了大众审美所主导的音乐发展时代。
下图为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贝斯手Tommy Potter, 打击乐(被挡)Max Roach,小号 Miles Davis,钢琴Duke Jordan
Charlie Parker ith Tommy Potter(Bass), Max Roach(percussion), Miles Davis(trumpet), and Duke Jordan
热点新闻
- 黄宗泽导演游客团游纪实才艺熠熠,贡嘎之旅启
- 哈利波特7死亡圣器
- 外地人可以在当地办旅游签证吗(外地人可以在外
- 退选亚姐孙亚莉因欠债自杀 香港艳星生存状况堪
- 梦中所遇逃亡经历探寻背后的深层含义
- 世界上真的有僵尸吗 科学家终于找到答案了
- 侯佩岑婚前自备贞操带 后悔踢炎亚纶下床欲加戏
- 飞甩鸡毛是什么牌子
- 美孚速霸1000机油性能如何 用户体验如何
- 人工智能百度影音如何改善观影体验
- 徐小凤个唱金光灿烂沪上 大方倾诉事业成功感情
- 如何轻松找到大众喜爱的美文
- 银川滨河新区旅游攻略(银川滨河新区公园在哪里
- 步步惊心宫:如何解锁宫廷情感之谜
- 如何用英语表达曲奇 曲奇英文单词是什么
- 公子小丑:如何理解他的角色魅力与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