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之最阳光电影(《无罪之最》:用什么弥补残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1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文 | 葫芦如意爸

IDHuluruyipapalove

——前方预警,担心《无罪之最》剧透者慎入——

叫保罗的人似乎都比较厉害。

奥里奥尔·保罗,名气没有NBA的克里斯·保罗和《速度与激情》系列的保罗·沃克那么大,但在导演界,他已逐渐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他1975年生人,处女作是2010年《茱莉娅的眼睛》编剧,豆瓣评分6.9。自从2012年自编自导《女尸谜案》豆瓣高达7.6分之后,一直开挂。尤其是近几部,2016年《看不见的客人》8.8分,2018年《海市蜃楼》7.7分,编剧的《无对证》7.6分。

今年出的《无罪之最》,开画时更是高达9分,如今稳定在8.5分。

一如他之前作品,充满悬疑,而且人性反思更深刻,口味也更重。

比如,法医对坠楼尸体的解剖与缝合,还有几近变态的“蒙面怪客”对未成年少女的“凌虐”。

看到以上,有人会问,这样的片子有什么亲子意义,适合孩子看么?

不适合,受众是大人。

但看过后,你会体会到,贯穿其中的原生家庭与人性之恶,直击灵魂,是对大人最好的教育。充分证明“育儿先育己”,育儿的关键不在于教育孩子,而在于教育大人自己。

为了推动剧情,保罗埋了四条“家庭与人性”对比的线。

父女匪警

女警A,从小目睹警察父亲在房间里吞弹自尽,后来进了福利院,靠着不懈努力和各种苦练,成了一名女警。

她似乎想向所有人证明,父亲那时吞弹是迫不得已,而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正直,代表法度,从而一雪前耻。虽然现实令她孤独,但她从未放弃。

男警B,身居特别犯罪科高位,铁果敢,只有在面对女儿时展现柔情一面。他年轻时做过卧底,但一度入戏太深,也参与了凌虐未成年少女的“蒙面怪客”活动,并被录了相。于是,为了找到并毁掉“罪证”,他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杀掉并肩同事。

,女警A拿到了他的录像带,绝望的他看着车上女儿的相片,泪流不止,吞弹而亡。

“砰!”枪声响起,亲眼目睹这一幕的女警A,一下子怔住,身躯一颤。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亲也这样去。

原来,那时父亲,心里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就像面前这个“十恶不赦”却深爱女儿的匪警,怕的就是一旦大白于天下,女儿会知道他这个当爹的犯下的错,所以吞弹自尽。

眼前人,到底是恶魔,还是父亲的轮回?

而她这么多年所做的一切,又证明了什么呢?就在刚才,她也扼杀了一个父亲可能在女儿面前“弥补”的机会,他本可以不,却就这样了。

或许,她证明不了什么,只是想证明给她自己看而已。

夫妻原罪

丈夫C,少年时误杀一人G,入狱,于弱肉强食中成长起来,出狱后于酒吧里遇到后来的妻子D,成婚,恩爱,妻子还怀了宝宝。

妻子D,少年时走投无路,入了红尘,沦为黑老大开设色情场所的工具,度日如年,还不得不把刚出生的女儿送人。

在目睹“蒙面怪客”凌虐甚至残杀未成年少女的场景后,她与闺蜜H拼反抗,造了假象,拿了录有B等罪证的箱子逃亡。闺蜜H藏入福利院,她则在酒吧遇到的后来的丈夫C。

眼看与不堪过往割绝,从此生活渐入佳境,却接到“女儿”威胁的消息。她不得不瞒了丈夫去接头。结果被设计,不堪过往被再现,重新拍照,还发给了她丈夫C。

父母失子

被C误杀G的父亲E和母亲F,一直不能释怀。

母亲F常去监狱里探望C,似乎把C当作了去儿子G的替代。后来C出狱,也一直和他保持联系。

但父亲E却觉得母亲F敌我不分,C杀了自己儿子,就应该偿命,凭什么不把牢底坐穿,出狱后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不行,一定不能放过他和他的家人,哪怕自己,也要替儿子报仇到底!

姐妹爱恨

闺蜜I和D、H都是红尘中人,深受黑老大迫害。D和H逃亡的时候,I还在钢管舞台上,所以独独被留下。她本以为她们已,暗自神伤,但后来她们还活着的消息被E泄露出来,匪警B找到了她,截断她三根手指。她愤慨不已,安排人找到D和H,逼得H坠楼,D重现不堪过往。

你们和我一样,都是娼,凭什么拥有不一样的生活,而让我一人留在苦海?

既然这样,那就都别好过,一起下地狱吧。

原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而且来回变换。

夫妻、父母、子女,姐妹,他们可能在某个时间段隶属于这样的角色划定,而在的时间段则完全相反。

人性,只是恶之花?原生家庭带来的残破少年,哪怕用一生也偿还不完?

故事的,似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C和D终于“劫后余生”,顺利产下了宝宝,D的大女儿也得以相认。

而看似完满大结局,却将最终一个揭露镜头对准了看似完美的C。其实,他成功出狱,关键在于隐藏了干掉E派去杀手的细节。

雪崩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恶,一直都在那里。

我们又能从这样的一部看似“阴暗”的片子里,看到什么样的阳光呢?

双生两面。

或许,认清阴暗本身存在,就是阳光的意义吧。

就像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原生家庭的恶,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即便用一生去弥补,也改变不了这种类似注定的延续。

当我们还是孩子,就不得不承受它。当我们长大,有了伙伴,成了家,又掺杂进来无尽人性复杂和现实残酷。那么,当我们有了孩子,就一定能避免再让他受恶么?

其实,很难避免,我们最多只能做到不要再“恶上加恶”而已。

我们最需要做的,只是认清自己。我们是人,始终是一个综合体,没有完全的“纯粹”,社会也是这样。

或许,这就是保罗想要表达的吧。

活在当下,与自己和解,再与家人和解,与他人和解,该抗争也要抗争。这才是不至于崩溃、慢慢把日子过下去的良方。

每个人,都需要被治愈,先从自己开始。

你说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