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之最后之战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之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1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在中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事基地,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它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它恰好位于伯力和海参崴的中心点,不仅可以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它又是远东苏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虎头的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当初日本关东修建虎头要塞的目的在于以此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里将成为苏歼灭日本关东的一战。

虎头要塞内部照片

虎头要塞的各地下工事均在山体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设施顶部浇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钢筋混凝土覆盖厚度达3米。这样可以有效防御敌方飞机和大口径重火炮的攻击。日还利用地形构筑成环绕山体的战斗掩体和交通壕,形成具有一定纵深的、可以有效发挥交叉火力点的地面工事,并设有出入地下要塞的通道、观测所、射击孔及通讯联络设施,使地上地下事设施联成一个整体。在各阵地周围都设置了反坦克装置。正是由于虎头要塞的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日本关东将其吹嘘为永久要塞,号称“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虎头要塞外部入口旧址

虎头要塞威力最大的防御堡垒要数猛虎谷一侧日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一座半地下的永久性巨炮阵地工事了,日从东京湾秘密运来当时亚洲最大的火炮——410mm榴弹炮来到虎头,巨炮重达300多吨,炮弹直径40cm,弹长120cm,最大射程20公里。巨炮直指俄伊曼铁路大桥和拉佐水塔,目的是为摧毁苏铁路运输和给水设施,切断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苏的联系。这个巨炮阵地给苏造成的威胁是最大的。可悲是这门巨炮没有开一炮就被消灭了。

虎头要塞日的大口径榴弹炮

尽管日耗费巨资,榨取十几万中国劳工的汗,为自己构筑了貌似坚固的堡垒,但却挽救不了他们必然覆灭的命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把战略重点放在南方战场,从东北关东不断抽调兵员和武器,在苏进攻虎头之前,驻守虎头要塞的日本关东第15国境守备队仅有兵员1400名和少量装备、弹,战斗力急剧下降。但不甘失败的日本关东却仍然作着长期固守的打算。

日本关东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出兵中国东北,零时30分,苏远东第一方面第35集团打响了进攻虎头要塞的战役。苏重炮一齐向日阵地发起猛烈轰击,打得日措手不及。8月10日,苏又出动49架轰炸机和50架歼击机对日阵地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轰炸。苏对岸的重炮对日的阵地实施了全面的炮击后,又以坦克开路,从三方面发起第一次总攻。但由于日顽强抵抗而失利。

苏喀秋莎火箭炮在开火

苏第一次总攻击失利原因后于1945年8月11日,采取穿插分割、逐步压缩和各个击破的战术,进行了系列进攻,包围并占领了偏脸子山和虎西山。第二天苏发起第二次总攻击,凭借偏脸子山和虎西山两个观测点,陆空相呼应,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对日火炮阵地和要塞进行毁灭性的破坏,8月13日,苏发挥火力优势,一举占领了猛虎山,这样就可以近距离炮轰日巨炮阵地了。日仍然顽强抵抗,于是占领猛虎山顶的苏从地下要道的烟囱、通气口等向负隅顽抗的日投放手榴弹或液体炸,导致大批日窒息亡。1945年8月14日日巨炮阵地被苏攻陷,日形势危急。

苏坦克部队

1945年8月18日,苏指挥部向日守备队发出通牒,劝说日投降,但日将苏派去的使残忍杀害,此举令苏震怒,也招来了苏更加猛烈的攻击。1945年8月19日,苏由两翼间日阵地发起攻击,激战一天,苏攻占了日守备队本部,中猛虎山、东猛虎山阵地日守备队步兵1中队、步兵队本部、步兵炮中队、炮兵队本部全部被歼。虎头要塞各制高点均被苏占领,于是日转入地下工事顽抗。1945年8月21日,西猛虎山步兵3中队被歼。8月26日虎啸山步兵1中队被歼。1945年8月27日,中猛虎山日守备队炮兵2中队被歼。至此,虎头要塞的日守备队计1387人,除53 人逃离阵地外,全部被歼灭。

苏坦克部队在丛林中进攻

这个曾被关东吹嘘为可坚持6个月,不怕围困的"北满永久要塞",仅用半个多月就被摧毁。宁不降的1400名日和要塞周边地区数百名日本开拓团及属都最终成了不义战争的殉葬品。至此,盘踞中国东北14年的日本侵略被全部歼灭,虎头战役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