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最强狙击战电影(说说《长津湖》和《狙
最近这半年上映的几部抗美援朝题材国产电影,确实相当不错。能看得出,导演和演员,甚至是每一个国内外的群演,都非常卖力气,场面还原真实,道具和细节也做得很用心。
比如,《狙击手》中,战斗开始前的情节——班长刘文武先用手指掐进雪里,测试了温度——这是作为一名狙击手最基本的素养。
因为,子弹射出后,枪膛温度、气压、风力、这些规律性的变化,都决定着子弹在不同的距离和战场环境中,是否能做到一击必杀——对于狙击手来说,对第一枪的要求最高,甚至说的上是生攸关。
通常,第一枪后,狙击手潜伏的方向就会被敌人定位,稍有闪失自己就暴露了,很可能都轮不到第二枪、第三枪的机会。
外籍演员们,表演的十分卖力
还有为了避免因开枪激起尘土暴露狙击手的坐标位置,遭遇敌人猛烈的炮火报复,志愿发明出了新手法——用更湿润的旧土进行覆盖,确保不会扬尘。
,平心而论,这两部电影,个人的感觉,再加上综合了周边人们的讨论,似乎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比如,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具体战役的背景介绍不足,镜头转场缺乏逻辑性。
像《长津湖》,开头从小人物入手,然后就是惊天动地的“仁川登陆”以及中南海对战争全局的讨论,但唯独少了,有关长津湖这个战役的具体战术部署,让人光看到了逼真激烈的战斗场面,却不清楚具体的敌我作战规划。
电影没有刻画领导干部团队的战斗策略。对于那些一闪而过的名将领,大家基本只看到了一两句——“狠狠地打”这样的演讲镜头....可能是电影时间有限,主要用来刻画小人物吧...
,小人物的行动和英雄事迹,因为缺乏有针对性的战争计划的介绍,在悲壮感人之余,也显得有点逻辑上有明显不足...
比如,结尾处,前一个镜头,志愿还在被美国的空中火力追着打,显得很被动,接下来镜头一转,竟然开始表现志愿大举反攻,美仓皇地打包跑路,指挥唐·费斯中校不暝地挂掉,北极星团旗被志愿缴获的获胜场面...
这位早在1950年就挂掉了的唐·费斯中校,一直被美按照失踪人员处理,直到2004年,他的遗骸被挖出
原本一场半个月的战斗,却拍成了似乎一个山沟沟里的夜晚战斗就结束了,杨根思是东线主力上非常感人的一次战斗,后半段,导演剪辑随意穿插的一些情节,根本没有捋清楚来龙去脉。
比如,拍完长津湖一夜后突然就“跳”到了杨根思的故事——前面没有铺垫,后续也没有交代,这段故事就凭空出现凭空结束,观众根本没有培养起任何对这部分故事的熟悉,就直接喂给你吃,这是非常割裂的,再然后结束又跳到了美总撤退遇到冰雕连。
因为缺乏整个战役具体规划和进展的背景梳理,数个转场,显得很突兀,让观众完全搞不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结构上并没有很好的衔接,让人一头雾水。
如果不是提前做了历史上的功课,光看电影的话,很多人可能只会以为长津湖只在一个山沟沟里打了一晚上....
,当时和同事们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单位组织看的),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评论——这电影演了快一个小时的时候,男主一行还没到长津湖,而结尾处,却又突然咣当一下,就戛止了,这个就让人挺迷惑的....
后来上课的时候,也有学生问我,咱们抗美援朝的时候,不是也有志愿空和苏援助吗,为什么《长津湖》里面,一点都没表现出来,咱们面对美的放肆地空中火力,显得特别被动?
影片结尾处高潮,雷公舍命带着信号弹,引开美空中火力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电影没来得及,或者被忽略的一个背景表述。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的第一阶段。此时,新中国空作战部队组建还不到4个月,各种作战飞机不足300架次,大部分都是缴获的老旧螺旋桨飞机,航空燃油也十分短缺。
更严重的是,除了一些起义的国飞行员,咱们的大部分战机飞行员都是刚刚从野战部队选拔上来的,正在进行基本的飞行培训,几乎没有任何空战经验。
而苏联那边呢,出于冷战开始后,复杂敏感国际局势和各种原因的考虑,经过中苏的多轮谈判,苏联方面才答应,先遣16个喷气式飞机航空团,为鸭绿江北岸提供空中保障,训练志愿空。
援助中国的苏联空飞行员和教练
之后,一部分秘密进驻辽宁各机场,全部换成志愿装,作战飞机也涂装成志愿徽。但他们仍旧只负责训练志愿飞行员,以及鸭绿江以北中国领空的防空任务。
直到11月1日起,这些援华的苏联空才得到命令,被允许跨过鸭绿江以南作战,但不得超过新义州空域。
那么,联系下图,你就可以发现,但苏联空的这条作战命令,直接导致,在长津湖作战的志愿第9兵团,无法获得任何空中支援。
甚至,到了志愿反攻追堵围歼美陆战1师的时候,苏联空碍于命令,都无法飞往美跑路上空拦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陆战1师逃出生天。
结合我个人的观点和周围人的评论,电影关于这方面国际国内背景的介绍,还是比较欠缺的,让一些没有相关历史常识的观众,很容易陷入迷惑。
花上一两分钟,表述一下这类的必要背景,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中,应该并不属于特别困难的操作,哪怕简单加个字幕,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看最新上映的《狙击手》。
这部电影,在情节逻辑上比《长津湖》要做的到位,但似乎也有点缺乏具体背景介绍。
电影把故事定为了“精英狙击手之间的较量”,刻意塑造了一种类似武侠小说里“高手单挑”的感觉,着重点也是在用小人物的无畏精神和志愿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来引发观众的共鸣。
《狙击手》中的美形象
《狙击手》的故事发生在五次战役以后的阵地战阶段。这时的朝鲜战争,处于边谈边打的状态。
对于美而言,虽然他们的装备优势极为明显,但已经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一方面,美国人因为之前被打出了巨大阴影,不敢大打。但回到谈判桌上,他们又仗着自己超级大国的地位和装备优势,仍旧非常傲娇。
于是,这个阶段的朝鲜战场,以小规模的零星局部战斗为主,比如近身战、遭遇战等等。
那么,狙击手的角色,就相当厉害了。
这就是电影的背景——“冷枪冷炮运动”,大家把当年麻雀战的打法拿出来对付敌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天天搞搞残你几个,积少成多,一点一点地吃掉敌人。
神枪手张桃芳凭着一支无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用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冷枪狙击杀最高纪录。
遗憾的是,电影《狙击手》里,仍旧没有对这一阶段的战斗背景做出让人一看就明白的介绍或演绎。
这导致,虽然人物的刻画很详实,但缺乏一个特别明了的背景支撑,更像是带着爱国主义教育特色的动作片里的“高手对决”。
老实说,很多讲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们,无一都在非常努力地刻画了志愿“不畏牺牲”的精神。可是,如果只着重强调了这一点,也很容易搞得观众一提及志愿除了不怕牺牲,就很难再想到别的了。
战争片和事动作片的不同,战争片要求严谨、尊重事实,突出全局的目标,让观者在欣赏艺术的,产生一定的历史代入感,并起到历史科普的作用。
像国内的三大战役电影,那种两讨论具体作战计划的场面,虽然显得有点程序化和老套,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介绍背景的作用,也让接下来的情节显得更具逻辑性,更好理解。而过于讲究蒙太奇手法,很容易让一些不太了解相关历史细节的观众看得云里雾里。
《大决战》中的现场事规划,三言两语再加上地图,就能让观众马上领会
,如果你只是想欣赏激烈的动作场面,煽情的人物刻画,无需历史代入感,那就当我啥都没说吧。
,再说说电影里对美的刻画。
这方面,《长津湖》和《狙击手》做得都较为客观——联合国里,确实有很多“混子”,但作为绝对主力的美,却并非就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贪生怕的怂货、少爷兵。
他们中间,同样也一些存在着一帮子“不怕”的狠人——那可是1950年代初,刚打完二战的美,无论是经验值还是自信心和整体士气,都很厉害。
朝鲜战争中,曾经多次出现飞行员中弹后不愿跳伞而是直接开着战机一头撞向朝鲜人民/志愿阵地,或者玩命战、扑手雷的事件。
比如,下图这位路易斯·西比尔少校,阵亡于早期的釜山战役中。根据美通讯记录,西比尔通过无线电报告,说自己和飞机都受了致命伤,指挥让他飞到大邱迫降。可西比尔却回答,“不,我不会这么做,我要回去干掉他们……”,然后,他操纵战机机对准地面目标,一头撞向人民车队,同归于尽。
路易斯·西比尔少校
还有下图这个黑人士兵,威廉·亨利·汤普森。1950年8月6日,在庆尚南道马山市,为了断后,他数次中弹,双腿被炸断,但作为手,多次拒绝撤退,仍坚持射击,直到战。
下面是央视制作的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断刀》,曾引用了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中对美战斗力的评价
美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队之一,也是靠在实战中打出来的威风,他们踏着同伴们的尸体,发起的一轮又一轮的冲锋也十分凶猛,有些美士兵被子弹击中后,仍然跪在地上大喊着射击.....
事实上,美“少爷兵”的感觉,多来自于美超强的后勤保障能力和火力优势,让大兵们在前线不至于去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的过艰苦生活。
而且,在一些不对等的战争中,但凡遇到他国队士兵需要以命相搏的时候,美往往会有更直接的办法解决,从不吝啬火力。
,与东亚或者苏联队那种可以在弹尽粮绝的极端环境下依旧坚持作战的特色不同,美因为过于依赖后勤和火力,一旦陷入突围无望,援兵不至,后勤断绝,那基本就会投降了。
但要注意的是,在实战中,想把美打得弹尽粮绝,也并不是个很容易的事。
二战时,被美嫌弃的午餐肉是别国队可望不可及的珍馐,连当年的英国王储伊丽莎白公主都对其赞口不绝
还有对于美作风懒散的印象,很多都来自于他们“从不要求整理内务”的相关传闻。
其实,虽然美不存在“叠被”这个概念,但也并不代表着他们对内务没有严格的要求。
跟咱们中国队“叠被”传统类似的,是美对“擦皮鞋”的苛刻标准。
这个标准在旁人眼中堪称变态——皮鞋要求被擦的连苍蝇在上面都站不住脚,直接拿起来就可以当镜子照。他们要每天接受苛刻的检查,不合格的会遭遇长的严厉惩罚。
据美国自己的媒体报道,美新兵们每天擦皮鞋的时间短则20分钟,长则1个小时,这可比咱们这边叠被还要花精力!
《阿甘正传》中,阿甘因为皮鞋擦得好,还被长特意大肆表扬了一番
很显然,有关内务的严苛要求,可以迅速培育兵们的高度纪律性和服从性——这让他们对于纪的服从和畏惧超越个人情绪,甚至是生。
至于是“折腾”被子,还是皮鞋,那就因国而异了。
对于美的单兵作战能力,则更不容小觑。那些看似懒散的大兵们,日常的训练强度和专业化水平都非常高,普通人几乎难以承受。
美国陆游骑兵学校女学员的负重训练,扛的是男同学
至今,美国仍然保持着现役人的体能测试考核惯例,以督促他们达到其所属年龄段的体能标准——《野战条令第20-21号》,从将到列兵,无人例外。
每年测试不合格,体重超重的,都要受到相应的处分甚至勒令退役——虽然美国是个胖子的国度,但大部分的美,无论是还是基层士兵,体型还是相当可以的。
下图是2018年,美国海陆战队司令罗伯特·奈勒上将正在接受每年一度的考核——要从5米高台跳入水中,穿上全套野战服并携带武器,在规定时间内,深水中游25米、踩水四分钟、另一个25米距离的游泳,完成一系列水中规定的动作。
对了,这位老大爷当时已经65岁了。
在以上制度的约束下,不论身处什么级别,美兵们都会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再加上丰富的饮食和不错的生活条件,美的体格普遍精壮,单兵战斗力并不算低,无论是之前还是现代,都不容轻视大意。
说了这么多,一下就是——《长津湖》和《狙击手》两部电影,总体还是很成功的,战争场面还原真实,人物刻画也饱满;但,又似乎缺少了一些相关联的具体历史背景解释。特别是《长津湖》,在剪辑上也有点缺乏逻辑性,结构方面欠完整。
不过,电影效果方面,还是瑕不掩瑜的。
这两部电影也相当难得地充分表达出了——通过抗美援朝的艰苦实践经验证明,美并非是很容易打的,胜利可不是那么轻易得来的,任何从作战上轻视敌人的思想,都是盲目和没有根据的;
真实客观地演绎对手,才更像是一个大国战争影视作品理性和负责任的体现。
热点新闻
- 杨志刚主演的电视剧 黄海波杨志刚主演的电视剧
- 罗志祥事件是怎么回事 罗志祥事件来龙去脉怎么
- 刘德华老婆朱丽倩图片 朱丽倩年轻时到底多漂亮
- 姚笛文章怎么回事 姚笛文章现状
- 杨颖有没有整容 杨颖整容了没有
- 罗志祥前女友 罗志祥前女友叫啥
- 李维嘉结婚了吗 李维嘉已婚吗
- 黎耀祥电视剧 马浚伟黎耀祥电视剧
- 黄牛党是什么意思 黄牛党现象的剖析
- 红色高棉是什么 高棉红色是扶植出来的.txt
- 好看的激情片推荐 让你的夜晚充满热情与感动
- 金钟国宋智孝美国结婚 金钟国宋智孝有可能在一
- 贾乃亮与李小璐的最新情况 贾乃亮和李小璐到底
- 韩红和管彤婚纱照 韩红和管彤结婚照片集
- 哈妮克孜被大佬玩的视频知乎 哈妮克孜大佬事件
- 乖乖女是大明星2 乖乖女是大明星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