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成本之最(贫民窟拍出的乌干达第一部动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2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在我们的印象中,电影似乎总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的。

毕竟有了钱,才能请得起演技出色的知名演员;有了钱,才能制作出足以以假乱真的特效。即使是拍摄,也需要的良好的拍摄设备才能拍出画质好的影像。

而在非洲小国乌干达的一个贫民窟中,却有着这样一个为了梦想而生的“电影工厂”——瓦卡莱坞。

这个最初仅有一个人、只有一台借来的摄像机和一个捡破烂组装成的电脑的电影工厂,却在8年的时间里拍摄了50部电影,在网上收获了数百万放量,获得无数网友的好评。

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就算没钱也能拍出电影。


贫民窟里的电影梦

直到32岁之前,瓦卡莱坞的灵魂人物、唯一的导演伊萨克·纳布瓦都没有看过一部真正的电影。

1973年,伊萨克出生于乌干达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瓦卡里加,这里没通自来水、时常断电,童年时伊萨克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听”电影。

为什么是“听”电影?因为在瓦卡里加,连一家电影院也没有,伊萨克一家人唯一能看到电影的只有两位在外打工的哥哥。

每次哥哥回家,都会给伊萨克讲述他看过的电影。就这样,伊萨克通过哥哥的嘴巴“听”完了不少电影,其中伊萨克最喜欢的就是武打片,李小龙更是成为了他心目中的英雄。

从那时起,一颗拍摄电影的种子就埋藏在了伊萨克幼小的心灵中。但直到几十年后,伊萨克才开始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5年,有了一定积蓄的伊萨克正式开始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

伊萨克报名参加剪辑课程,为了省钱,本来时长六个月的课程,他只上了一个月就回家自学了。靠着自己的不断琢磨和请教他人,伊萨克居然真的学会了基本的剪辑技术和一些简易特效。

2005年底,伊萨克在自家后院的一间仓库里,正式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公司——拉蒙电影公司。

伊萨克还自豪地表示,自己要将瓦卡里加这个不足2000人口的贫民窟,变成全非洲最大的电影工业基地美国有好莱坞;印度有宝莱坞;那我们这里就叫瓦卡莱坞吧!


一炮走红

伊萨克拍摄第一部影片的经历算得上“艰苦卓绝”,他是完全凭着一腔热在坚持。

是设备,伊萨克向朋友借一台二手摄影机;又自己买了主板、显示器,和自己捡来的配件组装了一台勉强可以剪辑的电脑,这下设备问题解决了。

然后是剧组工作人员,由于资金缺乏,伊萨克雇不到任何人来帮他,他一人身兼数职,分饰制片人、导演、摄像、编剧和后期所有职务。

演员反而是最容易找到贫民窟内很多人虽然从没看过电影,却对看电影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听说伊萨克要拍电影,纷纷来找他,要求出演电影中的角色。

对于拍摄电影,伊萨克完全是一窍不通。经历了多年的战乱的乌干达几乎没有任何电影拍摄工业,就算有,身处贫民窟的伊萨克又能接触多少呢?伊萨克只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摄。

经过了无数次重复、失败、重新开始后,2009年,瓦卡莱坞的第一部电影终于正式拍摄成功。该片名为《谁杀了阿历克斯队长》拍摄成本仅有200美元(约为人民币1300元),而这些钱,还是村民们众筹得来的。

(《谁杀了阿历克斯队长》的电影海报)

作为伊萨克的第一部作品,这部电影绝对称不上是一部“好电影”,电影有着极为模糊的画面、廉价粗糙的可笑特效、朴实得有些过头的拍摄手法。这部电影更像是几个孩童的玩闹作品。

但就是这么一部“乌干达贫民窟动作片”,却在上传到YouTube后,获得了800多万的放量,受到了全球无数网友的一致好评。

“我要发起请愿,必须要让网飞买下版权”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预算,但仍然比99%的好莱坞烂片要好得多”

“乌干达史诗!导演简直是乌干达昆汀”

尽管电影质量不甚理想,网友们却被伊萨克等人不懈追求梦想的行为感动了,他们从电影中看到了拍摄团队对于电影的热爱与追求。“瓦卡莱坞”这个名字传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伊萨克,趣怪网希望加入他的团队。


顽强生长

在首部影片获得巨大成功后,已经小有名气的伊萨克没有懈怠,继续拍摄起新的影片。由于贫穷,每一部电影的拍摄是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进行的,拍摄工作无比艰难。

是电,村庄里的供电十分不稳定,断电情况经常发生。有一次,因为突然断电,伊萨克一部已经拍摄剪辑完成的影片《Tebaatusasula》没有保存下来,化为了乌有。

众人几个月的努力就此消失,伊萨克后来回忆到,那一刻“他难过的就像失去了一个孩子”。直到后来他买来了发电机和变压器,用电问题才得以解决。

电影中出现的各类道具,也全部是由伊萨克的团队用生活物品手工打造的。为了尽可能的节省花费,他的团队可谓是用尽了创意用旧水瓶组装成的望远镜、钢管拼接而成的火箭筒、用木头削成的子弹……

(用生活物品制作的各种模型)

他们甚至还用木头架子在院子里搭了一台硕大的直升机模型,不过这台在电影里出尽风头的“直升机”,在平时却成了伊萨克岳母挂衣服的好地方。

因为伊萨克拍的电影大多是武打片,所以电影中常常出现各种鲜镜头,剧组起初使用牛来代替真。直到有一次一名演员因为误吞了牛而入院,之后剧组便将牛改成加了红色色素的水。

至于外出拍摄更是不可能,伊萨克所有的拍摄工作都在瓦卡里加进行,没有专业的摄影棚,他们就简单地在伊萨克的后院搭一块绿幕,再由伊萨克后期添加场景。

其余的电影场景,都是在瓦卡里加当地拍摄的。伊萨克认为,在瓦卡里加拍摄能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乌干达贫民窟随地乱跑的家禽、四处弥漫的尘土、炎热的天气、嬉笑打闹的儿童,还有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在家家户户门口流淌。

(演员在扮演被士兵逮捕的场景)

尽管过程艰辛,但伊萨克是幸运的,他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与理解。

2011年,伊萨克正在一家酒吧推销自己新出的影片,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阿兰·霍夫马尼斯,一个刚刚被女友甩了,正在借酒消愁的纽约人。伊萨克给阿兰看了自己拍摄的影片《谁杀了阿历克斯队长》,仅仅看了40秒,阿兰就拍案而起,决定加入伊萨克的拍摄团队。

阿兰为伊萨克能用这么低的成本拍出这样的电影而惊奇,他说“这片子绝对天才……在西方,如果你没钱,就只会拍两个人对话的镜头,你不可能拍动作片。”

经过长时间的交谈,伊萨克同意了阿兰的加入,并决定为他的电影中增加一个白人的戏份。

(作为唯一的白人演员,阿兰常常要在电影中扮演耶稣的角色)

不久之后,阿兰就为伊萨克的新片《埃博拉》在网络上筹到了1.3万美元,靠着这些钱,伊萨克终于能买新的拍摄设备了,包括发电机、投影仪和硬盘驱动器。2014年,阿兰卖掉了自己在纽约的所有家当,彻底搬到了瓦卡里加,成为了伊萨克的合伙人兼演员。


为梦前行

伊萨克常说,自己拍电影不仅仅是为了他的梦想,更是为了瓦卡里加贫民窟和乌干达。

在“瓦卡莱坞”成立之前,瓦卡里加和乌干达其他的贫民窟并没有区别破败的房屋、肮脏的环境,老年人暮气沉沉、年轻人无所事事、儿童毫无朝气。对于他们来说,活着就只是为了活着。

而伊萨克拍摄的电影,给了这个气沉沉的贫民窟最宝贵的东西——梦想与趣怪网希望。

几乎所有的瓦卡里加儿童都被伊萨克的电影所吸引,开始学习功夫,趣怪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演员。

(儿童们在演员Mustafar Kasekende的指导下练习功夫)

瓦卡里加的年轻人们成了伊萨克电影的主要演员来源,每逢周三和周六,他们都会在伊萨卡的院子集合,然后都热情满满地投身于电影拍摄,即使没有一分钱的工资——伊萨克唯一能提供的就是一个住的场所,在他家后院里的仓库。

跟那个家喻户晓的好莱坞相比,这里没有充足的资金、稳定的电力、干净的水源,所有条件都需要自己创造。但这里有人们的热情——对新鲜事物那种最纯粹的热情。

(一名演员用面粉和鸡蛋的混合物将自己涂白,跳起了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

在伊萨克的影响下,瓦卡里加成为了乌干达的“电影圣地”这里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是金钱投身于电影中。

随着名气的逐渐变大,非议与批评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

阿兰回美国时,就曾被身边人抱怨到你怎么能和他(伊萨克)一起拍那些打斗内容呢?这是在宣传非洲的暴力,你应该多拍那些展示贫困的内容,这才是人们想看到的。

但这些话被转达给伊萨克时,伊萨克说这些美国人只是想同情非洲,我拍摄的是喜剧,是要让大家快乐的东西。而他们只想看到他们想看的贫困,我绝对不会没有骨气地贩卖贫穷。

伊萨克还说,那些要求他拍摄贫困的人,绝对没有看懂他的电影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我的电影,那么每个人都会哭。电影里讲述的,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

(电影《象牙陷阱》海报,影片揭露了乌干达偷猎者贩卖象牙的恶行)

伊萨克的电影讲述的,正是他和无数乌干达人过去那不堪回首的回忆国家政局混乱、内战频发、瘟疫肆虐,平民的生命随时都可能消逝。就连伊萨克自己,都有过童年时缩在床底,只为躲避流弹的痛苦经历。

正是这些经历,给了他创作的勇气与动力,让他用电影这个特殊的形式来讲述这些荒诞的历史。

(伊萨克的电影中,包含了香港电影文化、好莱坞电影文化和乌干达本土文化,电影中常常带有惩除恶、以善治恶的思想)

尽管已是名人,但伊萨克并没有从中获利多少每部电影拍完后,都需要他和演员们亲自到各地去叫卖,一张影碟能卖45美分到1美元左右。伊萨克说,这些部影片最只能卖一个星期,之后廉价的盗版影片就会泛滥,一部影片最多能赚几百美元。

(为了更好地宣传电影,演员们在推销电影时通常会穿上他们拍摄时的服装)

这些钱还要拿出一部分给演员们发工资,伊萨克几乎是在赔钱拍电影,要不是开砖窑的哥哥在支持着伊萨克,伊萨克根本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

尽管前路艰辛,但伊萨克决心走下去,他甚至充满自信地表示在不久之后,我拍摄的电影作品就能比肩好莱坞了。

“比肩好莱坞”自然是伊萨克的玩笑话,但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伊萨克的影片能被拿到电影院里放映,就已经证明了他的成功。

(人们在放映室里观看伊萨克的电影)

2008年,整个乌干达还只有3家电影公司,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了500家。这一切,都得益于伊萨克带来的“乌干达电影热”。

直到现在,伊萨克依然在进行着他的电影事业,受到条件的限制,如果没有更多来自外界的帮助,伊萨克的电影很难真正走向世界。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忘记他为宣传乌干达乃至宣传非洲电影所作出的努力。

“梦想和认真这两件事,永远值得被尊敬”。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