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之最电影(票房第一、口碑爆棚!韩国年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3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韩国拍复仇片,向来有一手。

从“以猎物姿态出现复仇者将仇人手刃至墙中”从头爽到尾《魔女》,到潜伏多年一个接一个将过去伤害自己人杀害《猪猡之王》,再到最近热受害者筹谋将加害者所有财产夺走《财阀家的小儿子》。各种类型、各个题材,都拍出了新花样。

而最近又有一部韩国复仇爽片《我记得》诞生,且一经上映就拿下了票房冠。流媒体平台上线仅一周,便强势冲进国内豆瓣一周口碑电影榜前10,获得观众们诸多好评。

故事开启于80岁老人韩弼柱(陈星民饰)筹谋整整60年的一场复仇计划多年前日本侵略朝鲜,动荡不安时代中诸多心怀不轨朝鲜人士投靠日本。在这些人残害同胞残忍举措中,韩弼柱父亲陷害被捕,在遭受酷刑之后亡,母亲因太悲痛在重离去;哥哥被朋友欺骗,在矿井工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妹妹更是被未婚夫欺骗成为慰安妇,在回国后选择了自杀……

虽说那段惨痛的记忆已经过去多年,韩弼柱也已经成为满头白发的老人。但恨意始终没有被放下,决心要进行复仇。

但问题上是,当下的韩弼柱已经80岁、且身患老年痴呆,记忆时常丢失。为避免忘记复仇这件事情,韩弼柱「将所有需杀戮罪犯名字以形式刻在手指上」。这些名字像是伤痕,暗喻着那个混乱时代中无辜人们所收到残忍伤害。

复仇方式,是韩弼柱最为熟悉的枪杀。以年迈老人者形象潜入罪犯房间中,以棉花、枕头为消声器,残酷而又决绝拿下过去施暴者们的性命。这一段情节全程高能,有担忧韩弼柱被周围人发现的忐忑、也亲眼见证过去施暴者们流亡的。

更刺激的是施暴者身份的揭晓明明是在过去日本侵略朝鲜战争中为日本卖命的走狗,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韩国高。这其中的责问和讽刺,不言而喻。

另一边,则是韩弼柱忘年交好友仁奎(南柱赫饰)的登场。因年迈无法开车,所以韩弼柱雇佣仁奎作为司机,以将自己载往复仇对象所在地附近。过程中仁奎发现韩弼柱以暴制暴的复仇计划、得知并理解韩弼柱坚持复仇的原因。感性与理性之中仁奎选择感性,因同样厌恶那段历史所以心甘情愿成为帮凶……

10月26日《我记得》于韩国上映。凭《特工》拿下影帝殊荣忠武路演员李星民 手握《启动了》《二十五二十一》多部爆款之作青年演员南柱赫,演员阵容强大,吸引众多观众前往电影院观看。

80岁老人潜伏60年复仇的新颖设定 上世纪厚重抗日历史背景,使影片明显区别同类型复仇片在全程高爽复仇过程之下,完成对过去那段惨痛历史的责问与反思,拔高影片立意。

其中复仇过程,是观众们最爱看的、也是影片中最精彩刺激的组成部分。

机密加护房、安保重重发布会现场、周遭遍布武警队典礼,韩弼柱所要枪杀仇人的地点一次比一次安保性高,难度也一次比一次大。

但韩弼柱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见招拆招不是直接将武器带入现场,而是携带原材料在场内现场制作。高智商犯罪看得观众叹为观止。

韩弼柱也并非主角光环大开。两次枪杀成功后韩弼柱被警方盯上,复仇计划实施难度瞬间被拉高既要躲过周围众目睽睽的武警目光,又要在警察已得知犯罪事实、正在紧急追捕情况下稳准狠完成复仇。

庆幸的是韩弼柱有好友仁奎的帮助,两人里应外合与警察开启猫捉老鼠游戏,高手过招而又困难重重的抓捕过程,成为影片最大看点。

复仇计划之下,是对过去侵略战争中含冤亡人们正义的讨回、对为何含冤亡的问责。

过去是日走狗、现在是韩国政治事高层的犯罪者们冠冕堂皇辩解那时候的韩国人贫穷、无力、灰心,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只能不顾一切去生存。而如果要生存,就只能选择“牺牲一批人以保护另一批人”的极端方法。

但牺牲不是欺骗、不是陷害、不是违背民族成为背叛国家的「亲ri派」。不代表要穿上日的衣服、哄骗本国女性成为慰安妇、鼓动周围同胞朝鲜人加入日本队、成为“以朝鲜人身份侵略朝鲜”的扭曲态存在。

犯罪者们胸前的奖章,沾满同胞们的鲜,充斥着同胞们被侵略被迫害时的痛苦尖叫声。所谓“没有人牺牲就没有人能活下来”全都是谎言,是他们掩盖自身对利益向往的遮羞布。

韩弼柱以暴制暴极端复仇方式行为之下,是对战争中“欺压人们犯罪者摇身一变成为英雄”的控诉,也是对当下韩国社会的不满。因为这一情节并非编剧和导演杜撰,而是真实存在于韩国历史中,荒诞而又悲哀。

,是韩弼柱一位复仇对象身份的,没有人能猜到、可谓是惊天大反转。这个人的身份,让影片彻底变成充斥着、泪、仇恨与愧疚的故事。催泪而又悲哀,让观众彻底理解韩弼柱的复仇行为,也让影片在10分钟内封神,非常震撼。

片名《我记得》也是一语双关。对于身患老年痴呆症的韩弼柱而言,是疾让他被迫遗忘那段历史。但对于当下韩国社会中年轻人们,是随着时间的漫长流逝人们逐渐开始遗忘。

所以需要《我记得》这一类型影片使人们记住历史、铭记过去的苦难,直到真正得到道歉与正义的那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