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之最人人*电影(少女用“性”完成救赎,金基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3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文|黏黏书怪


在印度的佛教传说中,有一位名叫婆须蜜多的女菩萨,她用“性”感化男人,目的是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爱,使他们远离贪欲,变成虔诚的佛教徒。

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引用了这一传说,再一次将“性”,暴力和宗教展现在他冷酷的镜头之下。

影片中,两个少女为凑钱去欧洲旅行,洁蓉做,倚隽负责望风。倚隽时常感到愧疚,她认为洁蓉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肮脏”。洁蓉却不以为然,她认为自己和男人之间不只有“性”,还有很多微妙的感觉。

因一次意外,洁蓉重伤身亡,倚隽决定用同样的交易把钱还给那些男人,以达到为两人赎罪的目的。

影片由此展开,并抛出了两个宏大的主题,什么是罪?什么是救赎?


倚隽的救赎之旅

倚隽开始与“肮脏”同行,她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男人说着千篇一律的情话,她把钱还给男人们,并说“洁蓉已经了。”

男人说“是吗,怎么会这样,太可怜了。”

其实他们都不记得谁是洁蓉,是生是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倚隽认为这是救赎,用什么方式得到金钱,就用什么方式还回去。她想做的不过是感受洁蓉的感受而已。

倚隽把“肮脏”当成了罪孽,把作践自己当成了救赎。很明显,这种认知是浅薄的。


父亲意外发现女儿“沦落”

倚隽的父亲偶然发现了这件事,伤心欲绝的父亲并没有直接阻止女儿的行径,而是在半路拦截赴约的男人们,破坏一次又一次约会。

这样的剧情设定难免让人觉得“狗”,父亲看到亲生女儿沦落至此,竟然连一句责备都没有。不过,这也是剧情设定的高级所在,父亲深沉的爱让他无法伤害女儿,只能躲在暗处,阻止一次次交易。

父亲的情绪越来越偏激,他来到一个男人家中。男人一家正在用餐,父亲看着餐桌前的少女,问“你多大了?”

女孩回答说高二。父亲扬手打在男人脸上,一巴掌,又一巴掌。男人只是低着头不言语。男人的妻子吼叫着,问为什么打她丈夫,问丈夫为什么不还手。

父亲说“她比你女儿还小,你不觉得羞耻吗?”

说完,父亲转身离开。男人站在阳台上,纵身跳了下去。

到底什么是“罪孽”,男人做了可耻的事,是罪!父亲当众羞辱男人,迫使男人自杀,这也是罪。倚隽不会知道自己的赎罪之旅会添加新的孽障

终于在一次,父亲没能阻止女儿。怒不可遏的父亲将男人活活打,他也从一名警察变成了杀人犯。


三条人命,到底是谁的错

倚隽的救赎之旅完成了,父亲跟在后面悄悄捡起倚隽丢掉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她去欧洲的梦想和客人的信息。父亲依然只字未提,而是说带倚隽去给母亲扫墓。那天夜里,倚隽一个人在夜里痛哭,父亲还是在远处静静地看着。

在影片的,父亲教会倚隽开车,当倚隽学会缓步移动车子的时候,父亲走到远处,拨通电话向警方自首。倚隽此刻还浑然不知地学着开车,当她兴奋地想要告诉父亲自己开得不错时,父亲已经坐上另一辆车远去。那是将他绳之以法的警车。

倚隽笨拙地开着车子,像一个学步的婴儿跟在父母身后,陷入到泥泞当中。影片也到此结束。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的结尾是点睛之笔,意味深长。金基德永远像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他不去告诉观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不去传达什么价值观,而是抛出故事和问题,剩下的他一概不管。到底是谁的错,就交给观众好了。


真的存在“原罪”与救赎吗

这是一部关于“罪”与“赎罪”的思考。倚隽认为她们的所作所为龌龊的,但洁蓉不觉得可耻。回到影片最开始的那个印度传说,婆须蜜多菩萨用“性”感化男人,使他们心生向善。那洁蓉和倚隽用“性”换取梦想,是否就是干净的?一心向善,只为赎罪,那赎罪本身是不是无罪的?

在倚隽的梦境中,父亲扼住她的喉咙,然后埋葬了她。其实在内心深处,她的所作所为是有罪的。

倚隽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恶意的,可她间接伤害三个人,一个跳楼自杀,一个被父亲打,父亲也沦为杀人犯。她无意伤害任何人,也不知道有人丧命,可三人都因她而,这份罪该算在谁的身上呢?

我思考了很久,就电影本身而言,未必人人有罪,但人人都有错。错未必会酿成罪,但与罪有关的人也许都有错吧。虽然电影借用的是印度佛教的故事,但不难看出基督教的原罪说。倚隽早晚会知道,用错误的方式去赎罪,只会造成新的罪。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关注@黏黏书怪

我们一起读人生,读众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