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之最(长春电影制片厂被称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3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12月25日清晨,一场大雪之后,长春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我们踩着积雪,到访了长春的第一站——长影旧址博物馆

长影旧址博物馆曾经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厂区。2014年,这里开辟成博物馆,用大量珍贵资料、资料和历史实物,来展示和记录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发轫、进展、繁荣、变迁,反映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业史和发展史。

长春电影制片厂大门


如果说,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那么长春电影制片厂就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网友,有多少是看着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长大的?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还记得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开头出现的工农兵雕像工人拿着锤头,手指前方;士兵手握钢枪,农民怀抱麦穗。他们踏着雄壮的节拍,向着辉煌的明天昂首阔步。

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开头出现的工农兵雕像


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重新回到那个热沸腾的年代……

你知道吗,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在一家日本电影制片厂的基础上,脱胎换骨而成的。

这家日本电影制片厂,叫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1937年8月,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成立于长春。经过两年的建设,1939年11月,“满映”竣工。“满映”占地面积供共16万平方米,建有6个面积为600平方米的摄影棚,4个录音室,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制片厂,摄影技术也能达到当时世界一流水平。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从1938年制作了第一部故事片,到1945年为止,“满映”一共拍摄了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及纪录片189部,平均每年产量达到了37部。

1938年,“满映”推出了一部电影《蜜月快车》。这部影片在艺术上乏善可陈,却意外捧红了一名女影星——李香兰。李香兰出生于辽宁省灯塔市,祖籍日本佐贺县,加盟“满映”后,迅速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明星。现在的长影旧址博物馆里,还保留着“金鱼美人”李香兰、“古典美人”郑晓君等电影明星的剧照和海报。这些剧照和海报都是手绘作品,十分珍贵。

“满映”剧照上的明星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东北局接管了“满映”,改名为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5月23日,东北电影公司迁移到合江省兴山市(今天的黑龙江省鹤岗市),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改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这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1955年2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在许多人看来,拍摄电影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其实,对于广大的电影工作者来说,电影的拍摄过程不但很累很辛苦,实际上还很枯燥无味。特别是,在战争年代,拍摄电影很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长影旧址博物馆陈列着一本1948年12月29日出版的《东影通讯》,上面介绍了3名牺牲烈士的名字,他们分别叫张绍柯、王静安、杨荫萱,都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17辑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派出了32支摄影小分队,深入到前线、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摄制期间,许多摄影师冒着炮火冲锋陷阵。其中,张绍柯、王静安、杨荫萱3名摄影师就在战场上光荣牺牲。

战场上光荣牺牲的张绍柯、王静安、杨荫萱3名烈士


让我们记住他们牺牲时的年龄张绍柯30岁,王静安27岁,杨荫萱24岁。二三十岁,正是鲜花一般的年龄,他们就倒在了东北的白山黑水间。

战士们用鲜和汗水浇灌出了成功的花朵。从1947年到1949年7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影队共拍摄了30多万英尺的新闻纪录电影素材,最终编辑成17辑《民主东北》。1947年7月,《民主东北》第一、二合辑被送到捷克首都布拉格青年联欢节放映,获得了良好的反响。这是解放战争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这也是中国人民电影第一次公诸于世。

穿行于长影旧址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就走进了电影的历史记忆。在第一个展厅门口,写有一排大字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对于长春电影制片厂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春电影制片厂就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桥》。《桥》于1949年上映,由后来导演过电影《白毛女》的老一辈电影人王滨执导,由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笑星陈佩斯的父亲)等出演,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精彩故事。《桥》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五个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拍摄的第一部长故事片电影;第一部讲述工人阶级故事为主的电影;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电影;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第一部体现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电影;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

电影《桥》的相关资料


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春电影制片厂依然是中国电影生产的重镇。《赵一曼》《祖国的花朵》《平原游击队》《羊城暗哨》《五朵金花》《上甘岭》《英雄儿女》《徐秋影案件》《刘三姐》《甲午风云》《冰山上的来客》《兵临城下》等一大批电影,陪伴了无数50后、60后、70后度过了他们的童年。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惊险剧情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上映后,创造了那个时期1.8亿元的票房神。当时一张电影票才3毛钱,这就意味着观影的观众达到了6亿人次——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造成万人空巷盛况,也才得取得1.4亿元的票房,比《保密局的枪声》差了一大截。

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展出的剧照《斗牛》里,我发现了一张辨识度极高的脸孔——没错,这就是当代一线影星黄渤。2006年,黄渤凭借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一战成名,如今已是有着百亿票房在身的影帝了。

《斗牛》剧照


黄渤与长春电影制片厂有什么联系呢?200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所摄制的黑色喜剧电影《斗牛》在全国上映。黄渤在这部电影里担任主演,饰演一名信守承诺的农民牛二,负责看管共产党留下的一头奶牛,与日、土匪、江湖郎中等各色人等展开周旋,斗智斗勇。《斗牛》推出后,获得了金马奖7项提名,最终斩获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大奖。黄渤也“喜提”从影以来的第一个最佳男主角。

《斗牛》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主动适应市场化浪潮、实施大刀阔斧改革计划的一个缩影。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中传统的产业模式、管理机制、传与发行方式进行着根本性转变的大背景下,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一度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困惑。痛定思痛,改革与转型势在必行。1998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启动改革,走上了集团化、公司化、产业化的道路。经过10多年的锐意改革,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改革与转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影片生产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到200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每年拍摄的电影已经接近20部。

近些年来,长春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批较好又叫座的电影,如《任长霞》《导火线》等。2005年上映的《任长霞》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却取得了2600万元的票房,名列当年国产影片票房第9名。

电影《导火线》剧照


不仅如此,长春电影制片厂还在电影产业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投资兴建了中国独有世界级特效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和世界级电影娱乐王国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与吉林电视台合作成立了长影影道,并于2014年将老厂区开辟成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建筑面积共有46137平方米,用厚重新颖的展陈形式全景展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光辉历程和艺术成就,吸引了众多电影迷和游客前来参观。

如今,长影旧址博物馆已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吉林省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

长影旧址博物馆外景


短短2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其实不足以让我们全面深入了解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厚重历史。幸好来日方长。我们期待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未来拍摄出更多喜闻乐见的电影,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资料《真实反映东北华北解放战争纪录片<民主东北>》《长影旧址博物馆简介》《辉煌70年 不老“工农兵”》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