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电影世界之最(以电影《湮灭》《降临》为例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3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文/沈霄言

编辑/沈霄言


引言

隐喻是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特定形式,广泛地存在于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文学艺术领域。

“作为隐喻艺术”的电影,是由它的直觉和图像特征所致,这就使得它的比喻转化过程有别于其他文学。

本文跳过了由抽象到形象的这一文学象征意义的转变过程,直接进入到图景的象征意义的转变层次。

由于其具有的摄影特征,使得图像隐喻的运用更加广泛和普及,从某种程度上说,图像隐喻是一种比文学中的文本隐喻更加丰富、生动和自由的表达方式。

,由于电影隐喻的自由灵活,也导致了它的含义具有了不确定性和松散性,这就给人们在对它进行识别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使得识别主体之间产生了含义上的差异,进而出现了同样的电影隐喻有不同的含义解读的现象。

通过对《湮灭》与《降临》两部科幻影片的分析,试图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对影片中的暗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而进一步完善影片中暗喻的概念与内涵。


视觉隐喻及其图像表达

伴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在这个以“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中,“视”的隐喻占据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对影像的隐喻关注始于对图像的关注,而对影像中的隐喻进行阐释则是电影的最根本的方式。

对视觉隐喻进行解释,必须有对应的预知性,而预知性就是潘诺夫斯基在对意象解释的二、三层分析中所使用的领域。

以传统知识为基础,解析作品影像中所蕴含的传说,使观者得以更深层次地辨识。解读人员必须对某一专题及观念有所了解,并有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

在这一时期,对图像隐喻的诠释是最具争论和最难以掌控的,它的诠释所依据的要素十分复杂,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还需要一定的个人阅历、经验和对文化、人性、宗教等的领悟和理解。

(一) 衔尾蛇与灯塔

在西方人心目中,图画有着许多的符号,最著名的就是衔尾蛇图画所代表的“无穷”、“循环”等含义。这是一条不断啃食着自己的蛇尾,代表着一种生之间的循环。

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大蛇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要以自己的尾巴为代价,而尾巴给它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食物,而自己的吞食又总是伴随着亡与新生的矛盾,这是一种生与灭的永生轮回。

在《湮灭》电影中,这个形象以一个成员的左手手臂上的形式呈现,当他们开始“闪光”游戏时,这种就会逐渐形成。

可以说,这是一种变异,但变异的有很多种,为什么偏偏是一条衔尾蛇?

,我们要了解“湮灭”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物理上的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正负两个正负粒子相对。

相反的情况也是如此正负电子碰撞,两个正负极的正负电子相互抵消,其质量转化为能量,并在一刹那间转化为光线。

《湮灭》中,一个外星人在美国沿海地区降落,化作一个“泡泡”,这片区域一天比一天大,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所有被波及到的人,都发生了变异。

因为“闪光”并不是一种障碍物,而是一种对光线和电磁波的反射,对所有生命体的DNA都进行了反射,人、动植物的DNA相互影响,形成了许多奇怪的东西,例如树木上布满了水晶,植物长出了人形,人类的手臂上长出了花朵。

,每一个被困在“闪光”状态下的人,都会受到“闪光”状态的影响,从而出现“湮灭”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了,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新的永恒。

而在“闪光”区,植物和动物也会通过遗传的方式进行生命循环,就像女主和她的老公,他们会被类似于曼德勃罗聚集那样的“能量团”所制造出来的另一个自我,但他们的本体却会被“湮灭”。

,整部影片中展现了一种变异,一种分解,一种再生,一种对自己的毁灭。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到,衔尾蛇代表着一个“循环”的概念,一个创造与毁灭的循环。

《湮灭》中的灯塔具有预言性的意象象征意义。灯塔的本意是指引,趣怪网希望,等等。

未知的力场落在了灯塔旁边,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高等异族通过采集女主与其老公的基因序列,以及人类男女的基因“能量团”,便初步实现了在这颗星球上站稳脚跟,并且制造出了可以完全与这颗星球相匹配的生物。

到了这个时候,“闪光”就像是一层薄膜,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它决定在灯塔上自爆,就像是一座引导着人类未来发展的灯塔。

(二) 笼中鸟与七肢桶

影片《降临》里“笼中鸟”的再现,使我们想到了影片《鸟》里希区柯克所要表达的“笼”里的“鸟”和“笼”里的“人”之间的一种暗喻的联系。

这个故事以“鸟”被困在一个“鸟笼”里而结尾,以一个“人”为了逃避鸟儿的攻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类似于“笼”的地方,比如一个电话亭,一间房子。

在叙述中,“人”和“鸟”的比喻关系发生了变化。通过“人”和“鸟”这一比喻性的联系,使读者感受到这个世界,并对人和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反思,这正是希区柯克创作的首要目标。

在《降临》电影中,“笼子里的鸟儿”的作用,就是为了测试一艘宇宙飞船里的氧浓度,看看它能否让人进入,而“笼子”里的鸟儿,则和我们一样,被囚禁在一条直线上,根本出不去。

“时间”就是囚禁我们的牢笼,我们骄傲的科技和文化在牢笼里“歌唱”着,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外星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只是一只被关在牢笼里的小鸟。

人类将自己关在一个“笼中”,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安全的囚徒,他们对异族的善意表示怀疑和恐惧,他们不愿意与其他种族共享,也不愿意与其他种族共享,他们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孤独、无助、自私。

所有的人,都被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像是一个巨大的鸟笼。在女主人公的女儿的绘画中,“笼中鸟”也会出现,在她的父亲和母亲之间,就像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而“笼中鸟”则是一种比喻,她的女儿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只有无可奈何地听天由命的份


类型隐喻及其叙事模式

科幻类型电影是一种由好莱坞的“产业体系”催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达德利·安德鲁曾说过类型电影的整体结构中具有清晰的作用,而整体结构则包含了一种产业、一种社会需要的资讯产品、大量的人性题材、一种技术体系以及一组表达方式。

而文体的实质则是“形态的稳定”和“文化的凝聚”,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种“形”又是一种“质”的总和,其主要作用就是以形态的稳定来达到“凝聚”,即“互文性”的传。

根据托本·格罗达尔的说法,虽然一种定型的类别,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某种原理,这种原理并不是一种基本理论。

,相对于其它类别的备选方案,这种原理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效应,一种基于情绪反应的类别系统,以及一种基于受众的类别原理的一种基本原理,这种原理是基于受众对特定情境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的。

对于主导情感震撼的体裁预期,对于观众重新建构一部既存电影来说,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

,情感是受众接受的一个主要依据,而影片中的比喻也需要受众带着一种幻想的情感来表达。

在影片中,观赏者的情感是基于一种与视觉相似的情感。比如,在科幻类电影中,观众的情感是以外星飞船、外星生物、茫茫宇宙、超前科技等类似物的连通关系为依托的,从而形成了观众感知的一种情感基础,也就是这一类事物的再现就会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进而为类型隐喻打下了基础。

《湮灭》与《降临》中的外星生命,前者是虚无的,后者是事件的,后者却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外星生命的存在,会让人产生一种被入侵的感觉。

不管影片试图传达的是怎样的一个话题,这些情感都会引发一系列的期望。


生存母题及现实诉求

按照诺斯罗普·弗莱的说法,“原型”是一种可以“传达的符号方式”,它是一种重复的、具有代表性的图像。

对于“范式”的关怀,则是将“范式”看作一种社会现象,看作一种交际方式,并以“范式”、“类式”等方式,试图将“个体”融入“总体”之中。

,由于“原型”仅仅是一个“原初形象”,并不能构成一种具有支配意义的意象,,它就由“文化主题”来建构。

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太空探险、星际侵略、时空旅行、人工智能等主题,这些科幻影片的主题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它们看似与人类的现实生活相分离,它们所蕴含的含义,仍然是对人类生存、发展、本体价值等基本问题的探索。

科幻片以一组被“异化”的影像为主题,对生命、时间、哲学和伦理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

对于人和地球以外的生物以及高科技之间关系的探索,可以说是科幻片的一种文化范式。

于是,“生存”这个主题就变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对科幻片的一种概括,即对人类文明与异族文明、高等文明与人类文明共存的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反映。

,若有几种相似的原型都指向了一个相同的母体,那么,科幻影片中的“类型”就是“生存”这一母题的表现。

很多科幻片都会出现,比如外星的高科技,人类和其他种族的战争。不管表达的是什么,都一定是关于人和地外文明存在的问题讨论。

就像在《湮灭》中,当外星人降临到地球上时,他们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创造出了一个名为“闪光”的虚幻气泡。

随着时间的推移,“闪光”越来越大,慢慢吞噬着地球上的一切,这种吞噬,是以扭曲的方式,改变着人和动物的DNA,不会造成生命的亡,只会让生命发生变化。因为有机体具有不同的遗传结构,所以会形成各种变异。

在女主角进入“闪光”世界,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被改变了,她不仅表现出了恐惧,还表现出了一种莫名的崇拜与好奇。

那么,这种改变会不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呢?高阶的基因改良,会不会成为承续与发展的新途径呢?这场无声的侵略战到底是人类文明同化了外星文明,还是外星文明改造了我们?

最终,究竟是哪一方的胜利者都是能够幸免于难,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复思考。

美国人类学者维克多·特纳曾说过社会活动的阶段构造并非由人们的直觉决定,而是由人们思维中固有的一种范例与比喻决定的。

维克多·特纳在此将人的社会活动史看作一个话剧,并以话剧的形式加以研究,,他所提出的社会话剧之间的关系,亦可应用于影片之中。

四、

,在影片的表义结构中,隐喻起着主导作用,是构建影片“镜子”的主要方式,也是影片叙述艺术的基础。

意大利的电影理论学家帕索里尼曾在“诗电影”中作出过这样一个清晰的判断“电影依赖于暗喻”,但他的判断却来自于他对此的具体剖析。

罗伯特·斯坦姆曾经说过“电影学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创造和使用各种比喻的影片的发展史,比如“电影之眼”、“影片魔法”、“摄像机和钢笔”、“影片语言”、“影片的梦想”和“影片镜子”。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这一说法早就根植于影片的各个层面,并成为影片表达意义的一种有力手段。

继续对电影隐喻理论和它的评论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当前的电影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提高电影创作的审美品质,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郁火星.现代西方艺术研究方法论.

【2】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极简宇宙史.

【3】《降临》全球临战预告.

【4】达德利·安德鲁.电影理论概念.

【5】段运东.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

【6】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