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爱情电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爱情影片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4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丨九万

编辑丨九万


引言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急速变化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大潮的席卷令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考察这一时期的爱情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时代文化思潮对人性本能的呼唤和张扬,使电影中的爱情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再是政治事业的附庸、革命主旋律中的协奏曲,而是取得了独立的价值,获得了充分的生命质感。

它不再背负历史的重负和政治的深意,不再是人们借以反思文化、剖析社会的利器,而是恢复了本来的纯粹情感面目,从背景走向前台,成为了电影着力表现的对象。

一、爱情片的定义及源流

爱情片是一个经久不衰,魅力永存的电影类型。爱情是人类最古老、最伟大、最具有永恒性质的主题之一。

自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来,小小的银幕不知上映过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传奇,不知谱写过多少感人肺腑的不朽恋歌。它们或者是呼唤人性、高扬人权的一面旗帜,或者是抗拒孤独、拯救异化的救命稻草。,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纯真爱情的永恒向往,营造着浪漫瑰丽的幸福梦幻。

那么,什么是爱情片呢?郝建先生认为“爱情片,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至大团圆或者悲剧性离散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它们通常以爱情的艺术表现为主要吸引力,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阻碍产生的冲突为叙事的重要动力,通过表现爱情的攫夺超越性来探讨爱情这永恒的人类情感和艺术主题。”

爱情片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12年梅里爱就拍过两个版本的《灰姑娘》。1936年,意大利的马里奥·卡塞利尼拍过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34年,弗兰克·卡普拉导演的《一夜风流》一剧囊括了从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到最佳男女主角的几乎所有奥斯卡奖项,也奠定了爱情片的基本叙事模式。

托马斯·沙兹把它归于“疯狂喜剧片”一类,并称“此叙事模式透过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经济冲突处理性别的矛盾与爱情”。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好莱坞差不多每年都生产出一部爱情重头戏。比如《幽灵》《人鬼情未了》《漂亮女人》《风月俏佳人》《西雅图夜末眠》《电子情书》等等。

中国电影在它的百年历程中,也诞生了像《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小城之春》、《庐山恋》等诸多优秀作品,迈入新世纪以后,《周渔的火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云水谣》等一系列风格迥异、各具韵味的影片,也为国产爱情片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中国爱情片的类型化发展轨迹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影业危机重重,但也孕育着变革和生机的年代。电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引进大片的冲击、港台合拍片的火爆、国产影片的疲软困顿,都在呼唤建立现代化的电影产业机制,把电影的生产、销售和消费都纳入市场化的运作流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自身实力。国产影片如何留住观众,理论界开出了制作类型片的“治方”。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面对电影的观众危机和市场危机,一些相当活跃的导演就已经开始尝试拍摄类型电影。如滕文骥拍了《大明星》和《飓风行动》,周晓文拍了《的疯狂》和《疯狂的代价》,张子恩拍了《神鞭》,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也拍了《代号美洲豹》,田壮壮拍了《摇滚青年》……

不过,类型电影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完全市场化的商业运作机制和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力水平分不开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生产机制和消费机制都还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层制约,尚不具备供类型电影生长和繁盛的土壤,再加上观众们长期形成的观影口味对新的电影样式一时还难以适应,上述影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有些甚至票房失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生存现状越加严峻。“入世”的逼近使国产片面临生抉择。电影人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类型电影,期望借助类型电影历经嬗变却依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给改革阵痛中的中国电影带来转机和新生。

作为最大众化,最具有普泛性的电影类型,爱情片的生产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自1994年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大片以来,浪漫精致的好莱坞爱情片让国人体会到了精心营造的爱情梦幻对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不断涌入的港台爱情片和韩国电影片以熟练的类型化制作工艺、充分市场化的包装和营销、满足观众心理预期的表现技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形之下,国产爱情片的创作者们更喜欢赋予爱情个人化的象征色彩,让爱情成为某种哲理内涵和情感理想的依托,对时代进程中不断变化的情感众生相缺乏敏锐的捕捉和表现,无论是挖掘的深度还是涉及的广度都远远落后于现实生活中爱情表象中的丰富多彩。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消费需求快速膨胀。被美式爱情片、港式爱情片及韩式爱情片培养了“口昧”的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观看别人的故事,他们趣怪网希望在银幕上看到中国自己的爱情片,看到对现实情感的真切表现,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爱之梦"。

冯小刚是国产“贺岁片”的创始者,也是较早进行商业电影尝试的电影人。他在《甲方乙方》赢得高额票房和高涨人气后,于1998年和1999年连续拍摄了两部爱情喜剧——《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

作为目的明确、诉求纯粹的商业电影,《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都遵照了爱情片的类型范式。情节设置上,一个是兜兜转转,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是假戏真做,美梦成真。

人物形象上,葛优扮演的男主角都是具有浓郁平民生活气息的小人物,那种聪明而幽默、善良而狡黠、真诚而率直的形角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快的笑声,还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能迅速得到观众的认同,让观众们不自觉地以主人公自居,在人物命运的完满结局中获得想象性的愉悦。

影片还巧妙地设置巧合、误会、分离等戏剧性情景,让主人公的情感在此间萌芽,滋生。,唯美化的影像画面、轻松温馨的风格,都表明冯氏爱情片已经具备了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为中国式的爱情片开辟了一条类型化的道路。

尽管冯小刚在2000年创作了《一声叹息》这部饱受争议的婚外恋题材电影后停止了爱情片的拍摄,但中国爱情片的商业化、类型化的趋势却并未改变。相反,随着情人节电影档期的确立和稳定,越来越多的导演看到爱情片相对投资小、市场容量大、观众群广泛的优势,纷纷投身于爱情片的制作。

“情人节电影”发端于1997年。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携新作《半生缘》登陆内地影院,开启了情人节上映爱情电影的先例。这部由梅艳芳吴倩莲黎明等当红明星主演的影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让敏感的经营者嗅出了情人节市场的巨大潜力。

内地电影界迅速跟上,擎起“情人节电影”的大旗,为情人节量身定做影片,占市场份额。由濮存昕、许晴主演的《说好不分手》,朴树夏雨周迅主演的《那时花开》,邵峰瞿颖主演的《谁的谁心疼》,陆毅范冰冰主演的《一见钟情》等影片分别在当年的情人节推向市场。

这些影片借着明星的知名度,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但真正让“情人节电影”深入人心的还是2003年的《周渔的火车》。名导孙周,明星巩俐、梁家辉,再加上广泛的前期宣传和媒体炒作,使影片吸引了大批观众走进影院,也确立了情人节电影档期的市场地位。

2004年的《恋爱中的宝贝》以同样强大的制作班底和明星阵容将情人节电影推向高潮。此后,2005年的《美人依旧》《鸳鸯蝴蝶》《情人结》,2006年的《上海伦巴》和《阿司匹林》等影片陆续在情人节上映。“情人节电影”故为继贺岁片之后最重要的电影档期。

在这些爱情片中,《周渔的火车》和《恋爱中的宝贝》虽然借情人节电影的旗号进市场,但其实意在艺术探索,显示出与商业诉求之问的尴尬错位。而更多在这些期间上映的影片其实有着在明确的类型片意识,积极地进行着类型化的尝试。

夏钢的《一见钟情》、严浩的《鸳鸯蝴蝶》、霍建起的《情人结》、彭小莲的《上海伦巴》等。夏钢一直以擅长拍摄都市情感剧闻名,《一见钟情》是一部典型的青春爱情类型片。

浪漫的爱情故事、俊男靓女的偶像型演员组合、富有时尚气息的空间背景和流行服饰以及年轻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所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道华丽的“情人节大餐”,满足了观众们的饕餮之欲。

《鸳鸯蝴蝶》讲述了一个纯情少女征服情场浪子的经典故事。周建和陈坤的默契配合令这个“爱情童话”多了些青春动人的色彩。《情人结》这个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蓝本的爱情故事再一次证明了爱情战胜一切障碍的伟大力量。

彭小莲导演的《上海伦巴》将取材于老一代表演艺术家赵丹和黄宗英爱情经历的传奇故事讲得流光溢彩,扣人心弦。片尾处女主角那句“没有你的日子才是对我生命最大的耽误”仿佛神圣的爱情誓言,让看惯爱恨离愁的人们重温那个美好的“纯真年代”。

所有这些影片无疑是精心烹制的“爱情盛宴”: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戏剧性情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唯美精致的影像,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组合,中国爱情片的梦幻机制已开始显示出自己的潜力。

除了有针对性开发情人节档期,制造浪漫的“情感消费",国产爱情片一直在低迷的国内电影市场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既有富于都市气息、表现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和迷茫的影片,如《开往春天的地铁》《阿司匹林》等,也有对过去时代爱情传说的感伤追忆,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理发师》《云水谣》等。

可以说,中国银幕上的爱情表现越来越多姿多彩。其中,2006年的一部《云水谣》,将主旋律和爱情片做了巧妙的融合,打造出了叫好又叫座的“情感大片”。

导演尹力按照类型电影的运作规律,将政治与爱情、民族与个人命运、商业与艺术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有意淡化意识形态背景,把两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推到前台,强化其中生不渝、超越时空的爱情的感染力。无论是精巧缜密的情节编织,还是重点段落的催泪煽情,都显示出创作者卓越的类型片操作能力和对观众心理的精确把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爱情片在波折和动荡中慢慢地向前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爱情片对情感的表现也打破了固定的模式,不再受诸如政治、道德等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追求爱情的深度和纯度,展现复杂多样的爱情在人们心灵上投映出的斑驳光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