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成本电影之最(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4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文|辛德拉观世界

编辑|辛德拉观世界

在2011年年底,一部名为《失恋33天》电影进入观众的视线。根据《中国电影报》的方统计显示,《失恋33天》首日票房达到万元左右。

在2011年11月11日这一天,《失恋33天》迎来了第一个小高峰,当成功收入了5300万元左右,观众观影人次达到170万人次。

影片上映首周,全国放映场次约有九万场,占了当时上映场次的39%,观影人次接近六百万,票房达到1.89亿元,居于票房榜首,最终取得了接近3.6亿的好成绩。


《失恋33天》的类型定位策略

《失恋33天》凭借着不到万的投资成本,获得了亿票房,改写了国产小片遇到好莱玛大片必成炮灰的历史。

想要取得高的票房,就必须要进行准确地类型定位,这样才能在众多电影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喜剧片越来越受到青年观众的欢迎,这也为许多中小成本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小成本电影来说,喜剧片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启动资金。

,喜剧片风险较其他类型片来说,更容易被当下中国电影观众接受与喜爱。

加上年《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诸多只有能力拍摄中小成本电影的导演看到了喜剧片的潜力,掀开了投拍喜剧片的热潮。

《失恋33天》在海报上的宣传语为“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影片的制片把《失恋33天》被定位为一部集爱情、友情、都市、职场诸多元素为一体的都市爱情喜剧片。

这个定位既符合主流观众的欣赏视角,容易被观众接受,又带有一定的媒介话题性。

2011年上映的类型电影中,爱情、动作、喜剧产量分别列前三甲,三者数量加起来占了上映数量的一半以上。

简单地说,爱情喜剧片就是爱情片与喜剧片的混合体,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杨晓云教授将爱情片定义为“其中心情节由主人公的恋爱关系发展构成的影片。

若以类型论之,爱情片无疑是类型电影中最为持久与多变的类型之一。

可以说,爱情喜剧片既融合了爱情片的细腻感,又参杂了喜剧片的幽默感。

作为一部爱情喜剧片《失恋33天》,虽然以“失恋”为题材,却并未让观众感到有苦情的成分。

《失恋33天》故事非常平淡,没有重大的戏剧冲突,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没有宏大,深刻的主题,有的只是对日常生活的“叙述”,有的是普通人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感受。

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是从故事、人物以及场景的选择上都十分“接地气”。

,从故事本身来说,影片讲述了一个现实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失恋,失恋作为整个故事的叙事线索,具有普遍性的话题,因为失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人生体验。

影片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为故事主角,主要人物黄小仙以及王小贱都是在北京这座大城市里极其普通的白领,既没车也没房,属于放到人群中都不会被人发现的普通社会群体。

,在场景的设置上,导演睡准了当下观众的观影喜好,选取了大家身边熟悉的场景,以拉近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距离。

比如影片开头青年演员姚晨李晨羽凡和马伊现分手地选择了富有人文气息,艺术感极强的北京今日美术馆,以及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王小贱和黄小仙上班的地方,富有时尚气息的购物区三里屯,都是北京老百姓熟悉的场景。

,这部电影还加入了挤地铁”,“拼房”等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本土文化元素,使观众在不自觉中就融入电影中。

正是这些“接地气”的元素,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除了“接地气”元素之外,影片制片方称《失恋33天》是一部“爱情治愈电影”。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给出过回答“时间是人最伟大的导师。

我见过无数被失恋折磨的去活来的人,是时间帮助他们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并重新为他们选择了梦中情人,他们都享受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人间之乐。”

整部影片没有一味地讲述失恋后的黄小仙是如何悲伤、如何自暴自弃,而是以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失恋后的黄小仙是如何走出失恋阴影,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在短短天的时间里,黄小仙从伤心,迷失自己,到开始寻找新的生活,到重拾自己,在强强中重新面对人生。

黄小仙代表了当下的年轻人,他们习惯在爱情中受伤,继而成长,接着擦干伤口再到在爱情中学会更好地爱与被爱。

在观众看完影片之后,感受到的并不是失恋的悲伤,而是得到了一个友好的安慰,电影告诉观众这样一个道理失恋也许就是下一个美好的开始。

作为一部爱情治愈系电影,《失恋33天》触及到了观众心中最柔弱的某个部分,影片击中了当代都市青年人心中对情感美好的向往和奢望。

这些年龄阶段的人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正在一同经历着这个国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焦虑与不安。

而爱情,作为年轻人生活的一大主题,远离家乡和亲人的都市青年在浮华的都市中依靠着爱情相互取暖。

而当爱情不可避免地遭遇了错过或分手后,这一部分都市青年趣怪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疗伤的场所,电影院就是其中之一。


受众定位策略

电影作为商品,最终必然要面对观众。确定了影片的类型定位,就能确定影片的目标受众。

电影《失恋33天》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受众基础,影片的故事最早来源于豆瓣里一篇叫做《小说,或者指南》的帖子。

这个让人“读一次会笑,读两次会哭,读三次会含泪微笑”的有趣故事最终以“首部出自网站日记体直小说”的形式出版。

短短几个月,小说的销量就超过了万册,并迅速成为各大小说排行榜的畅销小说。

可以说,《失恋33天》最初的剧本就是来自于豆瓣论坛,豆瓣社区作为一个文艺青年聚集的主要网站,从小说成型时就已经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作为电影消费主力——年轻观众的注意。

从小说时起,这部电影就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专属于自己的观众——喜欢小说并且具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

所以在进行影片定位时,导演滕华涛就把影片的目标受众锁定在了“具有消费能力年轻人”,从影片上映半年前就在开心网人人网等年轻人经常关注的网络网站幵始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活动。

这些网站的用户群正好与影片的受众相吻合,从而使影片的宣传效果事半功倍。

除了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观众,作为一部讲述失恋的电影,有过失恋经历的年轻人同样也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的受众。

每个人都失恋过,制片方并没有广泛地进行受众定位,而是把影片的第二类受众精确地定位为“在校的大学生以及办公室白领。”

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恋爱是美好的,是时尚的,是刻苦铭心的。

甚至在大学里还有一句俗话“没有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伴随着恋爱夫数的增加失恋的大数也在不断增长公室韵则是刚棚迸大作岗位不久。

“婚恋”问题成为他们面临社会要解决的问题,失恋问题也是他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所以,在校的大学生以及白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失恋33天》的取得成功的观众基础。


宣传营销策略

为《失恋33天》设计海报的是新艺联兄弟(北京)文化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艺联公司),作为一家年成立的年轻公司,新艺联公司已经凸显出相当强的创作实力。

在《失恋33天》之前,新艺联已经在海报设计领域初展头角,大片《龙门飞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风声》以及比较成功的中小成本电影《武林外传》、《观音山》、《杜拉拉升职记》都是出新艺联之手。

针对《失恋33天》都市爱情喜剧的定位,新艺联公司没有直接采用电影的剧照的形式,而是坚持让两位演员重新拍摄了一组照片来进行海报的创意设计。

《失恋33天》的海报设计很简单,既有图像又有文字,整个画面以红、白、黑三色为主,简单明了。

在海报上,主演文章与白百合的占据了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二,构图简单明亮,十分醒目。

报中的文章神情严肃,目光坚毅地望着远方,但又带着稍许的不屑。他一只手插在裤究里,另一只手高高举起,宣传海报并用两只手指不屑地夹着一张面纸,递给手拿玫瑰,背对自己的黄小仙。

此款海报上已经清楚地向观众传达出两个人的关系——安慰与被安慰的关系。

整幅海报充满了象征意义,白百合饰演的黄小仙手中的玫瑰代表着她的爱情,紧握玫瑰代表着她从内心深处不愿放弃自己的爱情,文章饰演的王小贱不屑地捏着一张面纸递给黄小仙,让她自己擦干眼泪,带着“没什么大不了”的意味。

在二人之间,清晰明了地写着电影的宣传语“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

这似乎就是王小贱要对黄小仙说的话。

图像与文字的组合十分恰当地展示了电影的主要内容与影片的内涵,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整套海报看起来既大方美观又立意明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了电影的海报之外,电影的预告片也是电影进行宣传的一个重要的素材。

电影《失恋》的预告片共发布了5部,最早的一部是在2011年6月份发布的,这部预告片时长2分18秒,此款预告片并没有关于过多关于电影本身的内容,而是以采访的方式进行拍摄。

被釆访的人物包括电影的编剧鲍蕾蕾,影片的主演文章,白百合,除此以外,宣传方从全国各地找到了一些有过失恋经历的人。

采访的问题包括职业、初恋的经历、与初恋分手的原因、分手后的心情以及如何看待初恋的态度,让观看预告片的观众感同身受,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国内中小成本电影而言,除了要做好传统的最基本的宣传外,也要从影片制作之初就开始考虑整部电影的传策略,而这一切都是应该基于影片内容的定位与目标受众的定位。


参考文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