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世界之最最长的电影(世界上最长系列电影

热点事件 2023-08-24 08:34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黄飞鸿题材小说和广剧的大热,使嗅觉敏锐的电影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四十年代末期,香港电影正处于抗日战争后的繁荣时期,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南下跟香港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带动了香港国语电影的兴盛,当时香港已经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

在这种背景下,香港各种电影类型层出不穷。当时受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刺激,香港涌现了许多粗制滥造的粤语神怪片,这导致了此后为期两年的“电影清洁”运动。

受此运动影响,素来以低成本高效率票房的传统剑侠片已经走入穷途末路。

加上无论是《七剑下天山》还是无数次重映的《火烧红莲寺》等神怪动作片的虚假武术动作和戏曲舞台程式化的花拳绣腿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化,香港电影亟需发掘新的题材。

当时广派武侠小说大行其道,方世玉霍元甲洪熙等武学大师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武林英雄。

黄飞鸿小说被七家报纸刊载和广剧大受欢迎的现象让香港电影人看到了新方向。

经过慎重考虑,生产粤语片的永耀电影公司决定把黄飞鸿的故事搬上银幕,这一计划得到了当地武馆的拥护,他们筹集了部分资金并提供了一些群演武师作为支持。


当时主流电影中武打场面仍以戏曲舞台程式化风格为主,身为粤语片导演的胡鹏这样评价刀来往、批头撤脚、花拳绣腿、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他筹拍黄飞鸿电影时趣怪网希望在影片中表现真实的武打场面摒弃过去的舞台功架,而着眼于硬桥硬马的中国国术招式、真刀真枪,并尽量利用电影技巧,去表扬各门各派的精湛武术。

基于这样的考虑,黄飞鸿电影就需要一位真正会功夫的演员来担纲主演,胡鹏在甄选主演方面颇费了一番功夫,千挑万选后,他找到了当时的粤剧武生关德兴

关德兴1905年出生在广东的一个贫苦之家,父亲早逝,7岁时只读了半年书就和母亲到乡下务农,12岁时开始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13时和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同去新加坡谋生,做了--名餐厅侍应。

吃苦肯干的关德兴被当地一个戏院老板看中,转而去戏院中打杂。

时间一长,无儿无女的戏院老板夫妇将关德兴视为己出,托了关系让他拜当时的名小生“新北”为师,开始学戏。

17岁时,关德兴又拜粤剧名家靓元亨为师,22岁自立门户,年收入达一万银元。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和那些戏曲界的前辈们一样,用汗水改变了命运。

1932年,27岁的关德兴前往旧金山登台演出,并开始主演粤语电影;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关德兴前往美国组织“三藩市救国会”,并亲自在美国各地演出。

两年间共筹得30万美元;募捐完毕之后,关德兴直接赶回大陆积极参加抗日义演;1941年,关德兴前往韶关,到一间儿童教养院教授戏曲和宣传抗日救亡;1945年抗日结束后关德兴前往香港,重登粤剧舞台。

1949年,香港筹拍黄飞鸿,此时的粤剧武生关德兴不仅有拍摄多部电影的经验,并且多年的戏曲武生训练使他拥有了扎实的武术根基;他在外形上高大威严,很有武林宗师风范。

最重要的是,关德兴积极救国、乐善好施的作为与黄飞鸿悬壶济世、匡扶正义的医德武德相契合,正是出演黄飞鸿的完美人选。

黄飞鸿的演员一经敲定,这个世界上最长的电影系列就开拍了。

1949年,胡鹏执导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以下简称《鞭风灭烛》)上映,从一开始,黄飞鸿电影就是以系列电影的形式来做的,共有四部。

1949的《鞭风灭烛》和《黄飞鸿传下集之火烧霸王庄》(以下简称《火烧霸王庄》),以及1950年上映的《黄飞鸿传第三集战流花桥》(以下简称《战莲花桥》)和《黄飞鸿传第四集梁宽归天》(以下简称《梁宽归天》)。

故事内容由黄飞鸿哲嗣黄汉熙口述,再参照朱愚斋小说进行改编,武术指导一职由黄飞鸿的再传弟子梁永亨担任,黄飞鸿的遗孀莫桂兰也在电影中客串了角色。

这四部电影主要说明了黄飞鸿的门派传承、讲述了黄飞鸿授徒开馆的一些事。电影进行艺术处理较少,人物和情节非常贴近真实的黄飞鸿形象及其经历。

1949年10月8日,《鞭风灭烛》正式公映,本是试水之作,没想到一上映便大受欢迎——事实上,此片在商业上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其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心理需求。

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香港处于战后恢复期,经济上百废待兴,政治上大陆和都意图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而英国这个名义上的主人则夹在政治上相当重要的美国与中国之间无法为香港提供实质意义上的庇护。

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海上禁运也牵连到了香港的经济——这种经济制裁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初期。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于以往依靠特技和虚假舞台程式进行神魔争斗表演的武人,侠肝义胆且有真功实力的黄飞鸿很自然地成为大众理想的英雄投射。由此,黄飞鸿开始由银幕进入大众视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