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时长之最(片长3小时,观看时不想移开双眼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认为摄影的真谛是“这个存在过”。
“我看到这个东西曾经在那里,在无限与那个人(摄影师)之间的地方存在过;它曾经在那里存在过,但很快就被隔开了;它绝对存在过,不容置疑地存在过,已经被移走了。”
这种观点在电脑修图和一键美颜横行的今天,显得不为可信。但在上个世纪,摄影就是真实的象征。
只不过摄影的真实终究还是表层的真实,至于深层的真实,下面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无主之作》丨2018
Werk ohne Autor
导演 / 编剧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
主演汤姆·希林 / 塞巴斯蒂安·科赫 / 葆拉·贝尔 / 莎斯琪亚·罗森道尔 / 奥利弗·马苏奇
导演是有“德国李安”之誉的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名字很拗口难记,他的过往作品你一定知道。
处女作《窃听风暴》,33岁时拍出,曾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豆瓣评分高达9.1,稳居豆瓣Top44。
第二部作品《致命伴旅》,典型的好莱坞商业悬疑片,2011年上映,男主德普,女主安吉·丽娜朱莉,虽口碑远不及《窃听风暴》,但也算中规中矩。
这两部影片也是弗洛里安从影前20年仅有的两部长片作品。
一直到去年上映的《无主之作》。
弗洛里安用个人第3部作品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超强的导演功力。
影片不仅在豆瓣上拿下了8.5的高分,还获得去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威尼斯金狮奖的提名。
可惜在这两大奖项的争夺中,《无主之作》都惜败给了同一部影片《罗马》,不过其本身散发的光芒也未被削弱分毫。
《无主之作》讲述了现代德国从1937年到1966年之间30年来的剧变。
这其中包括希特勒政权的兴衰、二战、纳粹种族政策、优生学、德国因战败被分为东西德、东德政府建起柏林墙等事件。
时间跨度皆为30年,时长同是3小时,这很难不让人想起王小帅的《地久天长》。
如果说《地久天长》以一个家庭为载体讲述时代变迁,那《无主之作》则是以一个艺术家kurt从幼年到中年的成长经历为载体,讲述了一段有关“真实”的历史。
故事开始于1937年。
在德累斯顿的“颓废艺术”展上,姨妈伊丽莎白指着康定斯基的一幅画,待四下无人后对年幼的kurt轻声说“别告诉别人,我喜欢这幅画。”
更令人诧异的是,艺术展的工作人员指着康定斯基的“点线面”作品告诉游客"这种画小孩也能画出来。"
而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奠基人,他的画作被公认为艺术的象征。
这样一位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为何在这里被贬低得一文不值?
这就要联系当时德国的社会背景。
20世纪上半叶,现代派艺术如日中天,纳粹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们认为现代艺术是“态的、违反道德的、犹太的、反德国的”。
甚至早在20世纪20年代,纳粹党就已经为现代艺术冠上了一个罪名颓废艺术(Entartete Kunst)。
在1937年,纳粹党搜集650多件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专门在全国举办了“颓废艺术”巡回展览。
为了能让民众对现代派艺术产生厌恶,政府雇佣的解说员在解说中极尽各种污蔑之能事。
kurt跟姨妈伊丽莎白所看的,就是其中一场。
极权制度中,艺术没有自由,约等于技能。艺术家也不再是艺术家,而是劳动者。
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够坦然说出“我喜欢这幅画”的伊丽莎白,无疑真正地懂艺术。
,她也是周围人眼中的“疯子”。
因为痴迷于音乐,伊丽莎白会在停车场请几位大巴司机按响喇叭,而她自己则像一个指挥家一样挥动双手,沉迷于这场由高音“la”组成的音乐会中。
La,在伊丽莎白看来,是最高级、蕴藏着所有音乐力量、生命力量、宇宙力量的音符。
她裸露着身体,弹奏着钢琴。
“人们在寻找构成世界的公式,可它就在这里,在琴键上,在桌子上,甚至在我的脑袋上。”
伊丽莎白毫无顾忌地展示着美好的身体和面容,用烟灰缸不停敲打自己的头部演奏出“la”,完全不在意顺着脸庞蜿蜒而下的鲜。
她找到了这个世界的真相,却也被送进精神院、被强迫绝育、被送进气室杀。
无论发生什么残酷的事,她始终对kurt重复着一句话永远不要把你的目光从真相上移开,所有真实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对于《无主之作》188分钟的时长来说,伊丽莎白所占的时间寥寥,但她却是整部电影的内核所在,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的精神所在。
伊丽莎白敢于面对自己,面对真实,在艺术中痴迷、癫狂。
就像李沧东《燃烧》中,女主在夕阳的光辉中裸身起舞一样,伊丽莎白在停车场跟着喇叭声挥动双手、在钢琴前一丝不挂地演奏,她们都抵达了生命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
尼采从瓦格纳的演奏中得到灵感写下《悲剧的诞生》,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豪普德曼也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世间很多东西看似无关,但艺术可以使之相通。
得到伊丽莎白追求艺术精神真传的Kurt,长大后也在麦田中奔跑着、狂喜着告诉父亲,自己发现了这个世界的奥秘。
即便去印刷厂工作,他不用模板就能写出一手标准的印刷体。
在下班时间用工厂的笔,偷偷画着自己喜欢的画。
后来考上了东德的美术学院,学习“社会现实主义”的画作。
即使课堂上毕加索成为“不知廉耻的形式主义者”,即使画的都是伟光正的写实风格宣传画,kurt也能乐在其中。
在这里,kurt只领会了艺术创作的三分之一,即临摹真实物体。
幸运的是,kurt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一名非常美丽的女子,和姨妈同名也叫伊丽莎白。
两人男才女貌,天造地设,非常迅速地坠入爱河、上床、怀孕、结婚。
下一个三分之一的实现,则是由妻子伊丽莎白开启的。
kurt携妻子逃离东德,来到了艺术风气更为开放的西德,进入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遇到了人生中的指路老师。
教授Antonius告诉kurt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两点自由和自我。
,艺术家“不要去选择一个党派,选择艺术。
只有在艺术中,自由才不是幻想。”
,艺术创作需要“个性”和“自我”,否则只是“手工作品”。
教授告诉kurt“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曾经怀疑一切,怀疑所有产生幻觉、欺骗、想象的事物,而最终这一切思考产生的不确定性,被他称之为“我”。”
这段话启发了kurt,他烧毁了从前的作品,开始寻找自我。
艺术创作剩下的那三分之一,则是由kurt在艺术上的启蒙者姨妈伊丽莎白触发的。
她的那句“所有真实的东西都是美好的”提醒了kurt,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即临摹真实的照片,完成之后再用刷子模糊化处理。
kurt发现人们都不喜欢自己的照片,却很喜欢自己的画像,或许是觉得“照片的真实是复制的,绘画的真实却是内心的”。
故此,kurt也拒绝为自己的作品做出解释,因为每个看客都可以是作者,都能把自己的经历、情感投射到绘画作品上。
这就是《无主之作》的由来和精髓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故事原型是艺术家格哈德·李希特。
格哈德曾创下在世艺术家最高拍卖价格纪录,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
他的姨妈玛丽安在1945年因由“精神分裂症”被纳粹实行了绝育及安乐,格哈德的第一任妻子也叫作玛丽安。
像大多数被改编的真实人物一样,格哈德先生对电影也不满意,他认为这不是一部合格的传记片。
其实格哈德不满意是正常的,因为从人物、剧情角度来说,《无主之作》的确说不上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传记片。
它太美了。
有人说,《无主之作》是一部“能把你钉在座位上三个小时不敢移开目光的杰作”。
这个评价可能有过誉之嫌,但客观来说影片确实美得让你挪不开目光。
光是演员长相就足够“美”。
德国电影奖影帝汤姆.希林扮演成年后的kurt,不仅样貌颇有年轻时的“小李子”之风范(划重点,年轻时),演技也非常突出,将艺术家从迷茫到坚定的探索之路诠释得非常到位。
还有葆拉·贝尔和莎斯琪亚·罗森道尔出演的两个伊丽莎白。
两位女演员全裸出境,美到“一切变得不浪漫起来,爱上你成为太容易的事”。
同样,影片中摄影及镜头的调用也足以用美轮美奂来形容。
例如姨妈伊丽莎白在停车场时的360度旋转镜头,把观众带进情绪里,让一切疯癫成为理所,成为极致的真实,那一笑更是让人沉醉。
再如kurt在绘画时,镜头从外面拍进去,他瞬间成为了画的一部分。
与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主之作》的摄影和光线随着剧情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与影片的主题一样,超越表层真实,进入深层真实,加入了写意的部分。
这一切背后的功臣——摄影师凯莱布·德夏奈尔也不得不提。
从1984年的《太空先锋》到2018年的《无主之作》,他已经六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了。
无论是影片所借鉴格哈德先生的人生经历,还是精致的演员、摄影、光线、构图,都不过是导演用来揭示艺术真相的工具。
“只有艺术家才能在这场灾难之后,让人们重新获得他们追寻的自由。”
时代所造成的悲剧终会随着时间过去,唯有人类借艺术追寻自由和自我的精神会永垂不朽。
文/皮皮电影特约作者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热点新闻
- 杨志刚主演的电视剧 黄海波杨志刚主演的电视剧
- 罗志祥事件是怎么回事 罗志祥事件来龙去脉怎么
- 刘德华老婆朱丽倩图片 朱丽倩年轻时到底多漂亮
- 姚笛文章怎么回事 姚笛文章现状
- 杨颖有没有整容 杨颖整容了没有
- 罗志祥前女友 罗志祥前女友叫啥
- 李维嘉结婚了吗 李维嘉已婚吗
- 黎耀祥电视剧 马浚伟黎耀祥电视剧
- 黄牛党是什么意思 黄牛党现象的剖析
- 红色高棉是什么 高棉红色是扶植出来的.txt
- 好看的激情片推荐 让你的夜晚充满热情与感动
- 金钟国宋智孝美国结婚 金钟国宋智孝有可能在一
- 贾乃亮与李小璐的最新情况 贾乃亮和李小璐到底
- 韩红和管彤婚纱照 韩红和管彤结婚照片集
- 哈妮克孜被大佬玩的视频知乎 哈妮克孜大佬事件
- 乖乖女是大明星2 乖乖女是大明星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