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乳源瑶歌有什么历史来源和特色

热点事件 2025-01-19 14:15www.nygn.cn今日热点事件
源自十六世纪的古老传说,五位进山祖先——盘安衫等人,带着他们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统,从平原走向山地。他们的迁徙不仅改变了生活环境,也促使山歌从平原柔和平稳的旋律,转变为高山呐喊的激昂形式。 老艺人的口传资料记载:“当时的一首歌传遍了三州五十峒”。自此,瑶民的生活中诞生了纪念古人、生活娱乐、情感传递以及驱赶孤独和心魔的山歌。定居南岭山中后,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山歌逐渐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为自编自唱、对唱、交流感情的独特方式。明、清时期,瑶族山歌更是达到了鼎盛。 “赛花柄”作为过山瑶山歌的代表,在14至19世纪广泛流传于各个山寨,成为瑶族青年男女成长中必修的课程。传说中的“溜腊”意味着聪明,懂得谈唱旧歌并自创新歌的瑶族男女被称为“溜腊子”和“溜腊妹”。 在17世纪以前,如果有人唱起“赛花柄”,必定会有对歌的人出现并挽留你留下来做客。对歌的瑶族男女青年通过这种方式寻找自己的伴侣。 乳源瑶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勉语系山歌分为念歌和呕歌两种。念歌主要是背诵歌词,为呕歌的演唱打下基础。呕歌则是高八度音的喊歌,起音全唱鸣。过山瑶唱山歌被称为“拔勉钟”,主要由呵、呕、矮、哎四个大修饰音阶组成。由于没有具体的乐谱,歌手们需要凭借这四大修饰音阶来传达歌词内容,这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和谐完美的效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