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人民的世界之最(为什么说毛主席是中华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12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彻底破解了新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向繁荣富强的工业大国过渡的一切难题。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新,是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革命。

在解放前后,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广大农村实行了从古未有的、彻底的土地革命,真正的做到了耕者有其田,最大限度地缩小了贫富差别,通过多种形式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了。穷苦百姓有了话语权,有了主人翁的精神,有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党内高层有人认为革命到此已经非常成功了。,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经过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发现许多问题。比如前线急救医院发现“急救包”是资本家用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旧棉花、旧纱布做的,致使重伤的战士伤口感染而牺牲。商家为了利益贿赂党的干部;农村中游手好闲的懒汉卖掉土地,富裕中农又买进土地等等社会问题暴露出来。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毛主席认真调查研究,借鉴革命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及古今中外集体农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成功范例。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先后发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在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原来的“区”、“乡”改称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运动,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转变成为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公有经济。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河北省饶阳县五公村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我国历史最久的一个。1943年至1953年12月。新华月报1954年第二期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11月开始至1956年底结束,全国90%以上的手工业者加入了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注入资本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

我是1961年出生的一位卑微的农民,小时候见过、也跟着父母参加过生产队集体劳动和其它活动。在毛主席被抹黑的年代,我在新华书店“降价书柜”花玖角钱买回《毛大大书信选集》,在收破烂的亲戚家收集1—4卷毛选。因为缺少读物,工余时间就认真研读思考。结合社会现实,我本人觉得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实行了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其实质是国家所有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如修路、开矿、建厂等等工、农、兵所必需的建设用地,没有任何阻碍,国家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二是最大限度的解放了劳动力,全国所有人都得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志愿奉献的共产党人带头,有觉悟的人民群众积极跟进,一些思想落后甚至反动的人被监督起来强迫进行“劳动改造”。因为实现了大集体化,国家建设事业所需要的人力调遣灵活无阻,比如征兵、垦荒、基础设施建设、民办教师等等。能顺利遣返、下放城市里的无能无业人员到农村劳动。

三是全国人民都成为最廉价的劳动力。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最公平的分配粮、油、棉、布等等生活物资,即是吃不饱饭、饿肚子给苏联还债的年代,毛、周、朱等中央领导人也都降低了每月的粮食供应标准,带头长时间不吃肉。全国人民都是有饭吃有衣穿,即是拿工资的职工也只能养家糊口而无过多积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树立了为国奉献的大公情怀,淡化了自我享受的“私”字思想。这就是公平!“不患贫而患不均”。这是一个公平均衡的社会。

四是毛主席要求每一个共产员都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儿子”、“做人民的勤务员”。县委书记、县长每年都要下乡参加一定天数的农业生产劳动。毛主席、周总理都参加星期日义务劳动。下到农村生产队的“蹲点”干部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自己掏钱掏粮票在农民家轮流吃饭。

五是毛主席领导共产党人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民族谋昌盛、强大、幸福的精神感召了一大批有志报国的英杰。如航天之父钱学森、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卫星之父赵九章、核物理泰斗王淦昌钱三强、导弹之父彭桓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数学家华罗庚等等一大批国际顶尖级的科学家。1949年到1965年,中国派往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公派留学生就50万,全都是学成后归来报效祖国,无一留在国外。各行各业涌现出如王进喜、陈永贵、吴桂贤等等无数英雄模范人物。

六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真正是“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真正是“枯木朽株齐努力!”无一人不竭尽其能地劳作,无一人暴富,无一人作福作威,无一人因为能力低下受冻馁而没有受到党的特殊照顾。

毛主席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题词。《新华月报》1954年第一期

七是毛主席为中华民族谋富强,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他严以律己,生活节俭到平民水准,不占国家一分钱便宜,在中南海的住宅都出房租,睡衣补了又补,不敢给自己过个象样的生日。据李银桥统计,一周只睡27小时。他去世时的“遗产”令人泪目。

毛主席出生和成长于中国积贫积弱的特殊历史时期。和许多的革命志士一样,亲身感受了国家落后和挨打的痛楚,他非常渴求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并投身革命。他革命的目标就是“改造中国与世界”。

在毛主席看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发展准备条件。只有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才能更好地按照中国自己的目的发展经济。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实现了民族独立之后,就要让中国人民平等和富强。他一心一意要使中国繁荣昌盛,要在世界上恢复应有地位。

1954年,毛主席曾形象地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他把我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概括为“一穷二白”。他说“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一穷二白”四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出了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水平。

中国是在明朝开始落后的,尤其是到了清朝末期,战乱十分频繁,人民生活十分困难。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是一份贫穷落后的“家产”。

国民经济中,旧式农业和手工业竟占90%左右,现代工业约占10%,其中,直到1949年,使用机器的工业只占17%左右。这些工业的技术基础又非常薄弱,部门行业残缺不全,布局极不合理。钢铁工业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

实力。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只有7座高炉冒烟,最大高炉的体积只有596立方米,仅有12座平炉流钢水,最大平炉的容积只有150吨。1949年全国只生产了15.8万吨钢,人均占有钢产量0.58市斤,排在世界第26位。当时,美国一年生产7074万吨钢,日本生产311万吨钢。只能从国外进口钢铁,,建筑用的铁钉,老百姓又叫“洋钉”。机械工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旧中国机械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少数几个城市有一些机械工厂,而且都是小厂,一万余元资本,一间或几间普通厂房,几台机床。能源工业也十分落后。

电力方面,从外国人在上海安装第一台发电机到新中国成立,全国发电量仅为43亿度,平均每人每年仅8.6度,偏远地方的城镇农村都处在点蜡烛和油灯时代。我国是煤恢藏量十分丰富的国家,但1949年只生产了0.32亿吨,煤矿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多数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有12万吨,而美国就有2.52亿吨,所需石油产品,几乎全部依赖“洋油”。在农村经济方面,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一家一户沿用古老的农具和耕种方法,经营一小块土地,有的地方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水平上。粮食严重不足,从19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都要进口粮食。长期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大量土地抛荒,灾害严重。

我们不必一一罗列全国解放时,生产力水平落后的数据。仅从以上的一些资料中,已经不难想象新中国的贫穷落后状况。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走上现代化,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原子时代”的时刻,新中国的生产力实际状况却是在这样一种贫瘠的基点上。毛主席对此有着深刻地认识。

“政治家、战略家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都是涉及方面广、内部因素多而且构成复杂的宏观事物。这就要求,政治家和战略家必须从整体和全局的视野出发来研究、观察和处理这样的事物。否则,从局部出发,就会沉陷于一些庸俗的事务圈子而不能自拔,其工作指导肯定是错误百出的。,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始终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照顾全局和顾全大局上,是政治家、战略家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战略经济学家。

我们审视历绝不能简单地站在个人得失立场,必须跳出个人局限,站在国家和历史的角度乃至最终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方可能揭示事物的真谛与本质。

不能由于自己曾经在“毛大大时代”饿过几天肚子,过了几年穷日子,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问题上受过一些委屈,就把新中国成立后28年的艰辛奋斗与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毛大大时代”创造了无数第一。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工业和科技成就超过了中国以往几千年的总和,当时国内外公认,新中国仅用了28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300年的科技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一是先后打赢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成功化解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对我国进行的“核打击”。这实际上相当于打赢了三场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神圣领土。

二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并于1974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在成熟的核潜艇的基础上,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下水。不少人对“两弹一星”关注多,对核潜艇与战略核潜艇了解得少。这里所说的战略核潜艇,意思是说我国陆海空全都具备了第二次核反击能力,这是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者企图威慑我国和平发展的最有力的“杀手锏”。邓小平1988年明确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三是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而“两弹一星一潜艇”的研发,又全部是我国自力更生的成就。

四是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后的28年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了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其中绝大部分是穿越于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我国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中坚性作用。

从1952年至“毛大大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0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869.3万吨。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我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又无通货膨胀;国库里贮备了5000亿斤粮食,1978至1980年让全国人民吃了三年陈粮,还留下了500多万吨棉花,20多亿美元,1974年,陈云向李先念建议,购进了600吨黄金等。我国支援国外200多亿美元,其中的实物就相当于几万亿。

“中国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已经成了一个酱缸,是一个拥有着大量寄生虫、细菌和污秽的阴暗沼泽,需要在高温下得以净化。这恰是毛大大时代最伟大的变革,是中国社会得以进化的过程;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抱怨而是应当感激我们的先辈做出的巨大牺牲。”

“毛大大时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在改天换地的奋斗中,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得以得以进化和升华,那是一个六亿人民皆尧舜的时代,那是一个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苦干之余依然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时代,那是一个绝大多数人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牺牲自我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那将是空前绝后的一段历史,千秋之下依然会令后来者敬仰和赞収不已。”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