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溪水电站的世界之最(娄底文苑|漫步在资江风光

世界之最 2023-08-19 21:12www.nygn.cn世界之最大全

作者 袁杰伟

我喜欢散步。

我家屋外便是资江风光带,风光带被人们称为梅堤,是因为新化属古梅山地区的缘故。

出小区的西门,往东过一条斑马线,便来到了梅堤下面,登二十来级台阶,便上了梅堤的第一级台地,这最高一级台地,宽阔处有五六十米,标高171米,可以防50年一遇的洪水。

站在上面,婆娑的绿树、茵茵的草坪、绿色的小径、悠悠资水便映入眼帘。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花开花落,桃花紫云英杨梅花、打碗碗化、紫薇花、桂花、菊花次第开放,争相入眼。到了冬天,便是红梅一花独秀。惹得多少爱花者留连忘返,合影留念。

向右走通往新化标志的人文建筑——北塔,登上去,可一探新化文脉的渊源;向左行可达狮子山公园,进入一个新的绿意境界。两端长约八公里,走完需要几个小时,够我漫步的了。平生漂泊不定,难觅满意的漫步之所,而今定居资江之畔,与梅堤相守相依,实乃幸事。

清早,有几个人穿着运动背心和短裤,就像飞毛腿一般,飞快地超过我和在他们前面散步的人群,有的可能跑得累了,一边嘴里还发出“吭哧吭哧”的呼吸声。有的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叫着嗓子,似乎要把一天的积怨和体内的寒湿之气都释放出来,听上去简直有点感到恐怖。据说,这样是为了加肺活量

有一个人一边跑一边直接发出杀猪的惨叫,惨叫声的波浪由高而低,逐渐融解在清晨的空气中,融化在资江上空的水雾里,叫声再惨,也并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还是各忙各的。

一个着装时尚的美女在几个同伴陪同下,走到一棵又一棵树下,在晨曦中摆出不同的优美造型,让同伴为她拍照,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一频一蹙,全身上下都透着网红范。还有两女三男,女的露肩露腿,长得风韵至极,如此漂亮,眼睛里发出夺目的光彩,一副可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神态。她手抱琵琶,做着认真弹着的酷样。几个男的身着西服,显得彬彬有礼,端着相机,使劲地抓拍。好一副众星拱月的图景。

每隔两千米左右,便设有一个茶亭,亭内有石凳、石桌,桌面由一个橡棋盘和一个军棋盘图案组合而成,闲来无事,两个人约好带一副棋就可以杀几盘。 遇到突然下阵雨,这便成为们躲雨的好地方。

在梅堤漫步,不时看到有露营者,他们支起帐逢,架起锅子,立起马扎,从车上拿出露营所需的一切营生柴、矿泉水、肉、米等,一副安营扎赛的架式。一担驻扎下来,他们要在这里住七八个小时。

有些是单位搞活动,扎几个帐逢,一边搞活动,一边弄吃的。回到大自然,人人格外高兴、格外放松,似乎比在酒店好玩多了。

梅堤有三级台地 。

从第一级台地朝东拾阶而下,便到了第二级台地。

第二级台地位于二十年一遇的洪水高度处,宽阔处足有上百米,罗汉松水杉杨梅树、杨柳树、樟树桂花树,还有各种我叫不出名字的树一排排、一片片地这这里野蛮生长着,偶尔可见一片宽阔的绿地,那里成为搞各种群体活动的好地方。 中间有一条石径,宽阔处有两三条石径相交。因为这里更靠近资江水面,负氧离子也更多,更多人选择在这一台地散步。

石径有近四米宽,在这条石径上,最活跃的不是散步的人们,而是那些骑着两人车、四人车、六人车甚至八人车的年轻人,这些长长的人力车,就像一列列敞篷的小火车,少男少女们用力地蹬着,用力地按铃,欢笑着欢呼着从你的身边呼啸而过,就像一阵风刮过似的,一列列青春靓丽的身影,让你感觉到自己都变年轻了。

一个冬日的午后,我和妻带着垫子,拣一块草地把垫子铺好,躺下来,享受和煦的阳光。这时,有一组拍婚纱照的队伍,也在我们不远处摆开了拍摄工具,准新娘的长白纱裙在准新郎的提携下,拖着长长的白色裙摆,在摄影师的导演下,笑容可掬地与新郎摆出姿态各异的造型,为他们一生一世的婚姻留下最美的时刻。回头一看,那边还有一组拍婚纱照的。转到右边一看,远处还有一组拍婚纱照的。新娘都美的精致极了。这美的叫不出名字的高大挺拔的杂树,这在丛丛灌木包围中的绿茵茵的草坪,这无声地向南流去的资江水,是一生一世婚姻的美好见证物。我和妻赶紧抓起垫子逃离,我想知趣一点,免得成为人家镜头避不开的“眼屎”。

这里,虽然绿意满眼,但还是有植树造林的空间,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冬泳的码头地段,造下了上百株风景林,成为一道新的景观。而在附近第三级台地的冬泳码头,似乎也变得有些隐蔽了。说是冬泳,其实一年四季,都有男男女女在这个划定的水域,带着“跟屁虫”一起在江水中俯仰。

我常常在梅堤的第二级台地上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就像一只闲散的鸟儿,飞飞停停停,不为任何目的,就为到这里随意发呆,遥望一条玉带般的资江水向远方延伸,想像两岸风物、高楼、北塔、熙攘的人流、繁盛的市景、村庄的百象,便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享受。

从第二级台地毕直往东,便到了第三级台地。

第三级台地更低一些,是一条一米宽左右的小路。这一级台地紧邻河边,在这里可以无障碍地观看资水胜景。每隔数百米远,还开辟了一个类似舞台的地方,偶有老人在此单独舞剑,也不时有社区的大妈大姐们在这里排练歌舞节目。偶而也看到几个老人,在这条小路上忘情地吹着铜管,腮帮子鼓得大大的,铜管的声音很好听,传得远远的。由于在这条路上走的人相对少此,也就少有人打扰他们,他们尽情地抒发着少年时的豪情,婉如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还有几个老人,在小路的一旁,摆着一副象棋,在一隅闲静地、神情专注地奕着,颇有一种躲到一隅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况味。

晚上的梅堤,似乎更其热闹。

有一群男女,在梅堤较宽阔的地方,是不是在私下里被这群称为“广场”不得而知,他们放起了节奏感鲜明的广场舞曲,闭着眼睛忘我地舞着,那神情,好像进入了极乐世界

一群年轻的美女,穿着紧身的健美服,凸出了浑身的曲线美。她们在一个老师的带领下,一招一式的学着,学了一会后便随着强劲的节拍舞了起来。她们的舞曲节奏欢快、跳跃,全然不同于一般的广场舞节拍。与其说她们是在学、练,倒不如说她们是在表演。舞场的周边,是黑压压的人群,是欣赏舞,也是围观美女。

晚上的梅堤也成了饮茶者的乐园,在梅堤上面的宽阔之外,或紧邻江边的绿地旁边,茶业经营者摆开了竹靠椅和小木桌,江风吹来,诱惑着行者坐下来享受。消费不贵,十元钱一杯,免费续水。瓜子、花生也都是十元一碟。消费满五十元者,免费唱卡拉OK。约三五好友,到这里品茶聊天,沐资江清风,看夜色美景,聊世俗人情,侃人文哲学,真是妙不可言。几十块钱,轻松消费,却是最美的享受。

也有好静者,他们什么活动也不搞,也不弄吃的,就支起一个帐逢,坐在帐逢聊天享受。顶多点几根蜡烛,轻声细语的交流。她们是女生,是回归自然的女生。

还有一群时尚达人,选一个相对僻静之处,架起灯光、音响,大明星一样做起了直播。现场人潮滚滚,直播间客流过万,每一首歌唱完,现场掌声一片,直播间送汽车、送火箭、送飞机的不断。他们的收入,不亚于电媒体打造出来的明星。

我看梅堤多妩媚,料梅堤见我应如是。

梅堤美,是因为资水美,有了资水,人们才愿意造这些美景,人们才乐意涌到梅堤来,有了资水,一切景物皆有了水的灵气。

资水,一年四季清澄碧透,开阔处像一汪人工湖,蜿蜒处似一片睛空碧,笔直处如一条大玉带,风吹时树摇草动水波荡漾,四顾绿意满眼如临仙境,怎不令人顿生超烦脱俗、心淡神怡之感?

资水,是梅堤的女神,妩媚、动人、灵动。

梅堤,是资水的帅哥,坚强、宽广、仁厚。

资水岸边并不是一直这么美的。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资江两岸,只要一涨水就成灾。两岸的菜农就损失惨重,甚至要离家寄居。更有些年头,淘金的、挖沙的,排废水的,把资江弄得乌烟瘴气、惨不忍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新的发展理念下,两岸的山上重新披上了绿装,资江的水也成了一江碧水。

漫步梅堤,观杨柳依依、杂花生树;沐一缕阳光、微拂江风;看人们往来快意、游玩之乐,不自觉地乐他人之乐。如斯美景惹人醉,如斯年华让人留。

在资江风光带上漫步,思绪不觉回到年少的时候。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与资水相关连的“景物”,印象最深的是“河沙坪”。河沙坪也就是资江上梅段塔山湾的上游河岸处的一块泥沙堆积处。因资江河道在这里拐弯,在资水的冲积下,这个湾湾里河沙堆积,形成一个小小的河沙冲击坪,人称河沙坪。

七十年代,人们建房多用土墙,一直到八十代中期,也少有建红砖房的。这天然上好的河沙无人使用,河沙便越堆越厚,越积越宽。

资水的两边,春夏时水淹得很宽,人们在资水两边种菜种田,完全是向河水抢饭吃。一旦水涨过来,就会颗粒无收,而且连秧苗都会淹死。河沙坪处,自然无法种植,日积月累,便成为荒无人烟的地方。虫蛇出没,无人敢近。

正因为如此,河沙坪后来就成为了处决犯人的刑场。以至新化人骂人,最恶

毒的一句话便是“你这个躺河沙坪的!”也就是咒这个人会吃“花生米”(新化人对子弹的戏称)。

我家住在乡下,八十年代初期在新化县城读书,还在资江一大桥上看过一次处决犯人。资江一大桥是1975年修建的,那时车过一大桥就是江东,江东地域就不是“街上”了,是郊区,人烟稀少。河的东岸张水时一片汪洋,大水漫过荒地,一直淹到新化一中的围墙底下,大有漫进校园之势。退水后一片洴泥,杂草丛生,蛇鼠出没。

如果说资江还留给我什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发大水。资江每隔几年都要发大水,一到发大水,江两边的人们就要遭殃。不但两岸的菜地、农田被淹,房屋也会被淹。新化城里涨过多少次大水,我没有做过研究。我印像最深的是1996年的夏天,那一天我刚从长沙回来,一到县城就来到我二兄开的一个店子里,遇到正好到城里来的我的母亲。母亲办完事,在此歇足,正好准备回去。这时水已经进了街道的地面,我和母亲往回家的路上去,水也就跟在我们后面淹过来。稍微慢一点,水就会扑到我们脚上。

后来我从农村老家的电视里看到,水已经淹过了新化资江一大桥,整个县

城都被淹了。连续几天,电视里都在报道抗洪抢险和抗洪英雄。

在老家待了四天,洪水已退,我返回县城,因道路不通, 我想从县地的高地跑马岭那里迂回到新化宾馆入住。结果看到跑马岭下,工农河街道依然一片泽国,根本过不去。好在有临时“营运”的“黑”船只,说花五十元可以渡我过去。这样我才得以到住到新化宾馆。

据水文数据,1996年7月14日下午两点,洪峰水位达184.53米,超警过戒线7.53米。而史载此前最位水位是1949年,水位为155米。也就是说,1996年的最高水位超过了1949年最高水位约30米。

水位高30米是个什么概念?假如一层楼房层高3米,那就可以淹掉整个10层的房子。那水位184.53米是个什么样,没见过的人就要发挥想像了。

据史料记载,资江流域山丘区局部性和插花性洪灾,历史上几乎年年均有。较大的洪灾3~5年一次。据《湖南省自然灾害年表》1482年至1949年流域性水灾129年次,调查到大洪水年18年。1617年为特大洪水年,上至武岗,下至益阳等县均有记载。如《邵阳县志》载“丁已大水漂去青龙桥舟从墙垛入城毁灭民居无算”。《新化县志》载“五月大水入城没东西北三门”。邵阳、新化洪调流量分别为13600立方米每秒、14600立方米每秒。1924年“甲子大水”为资水上游次大洪水年。1950年至2000年流域性大洪水有7年,以1996年为最,资水上游仅次于1617年和1924年,冷水江站实测洪峰流量达11000立方米每秒。桃江站实测洪峰流量11600立方米每秒。邵阳市城区受淹面积达二分之一,主要街道进水2米多深,桃江县城水淹8昼夜。

涨洪水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无疑滥砍乱伐是一个重要原因。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我老家周边的山上,树木浓荫。有时候一到天黑,就有村民敲着锅盖、扮稻谷的戽桶、铜锣等,驱赶进村的野猪(有的说是老虎),小孩子更是被大人早早拉进屋里,抱在身边,不停地说着“别怕,别怕!”相安慰。当时的林木生态是个么状况,当时的山,不只是青山,而是被老一辈人说成是“深山老林”。“深山老林”也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印象。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承包到户”政策的实施,许多地方在实施时误解了这个政策,将山上的树也分到户,几天就把山上的树砍光了。原来的深山变成了光凸凸的山头。更为糟糕的是,九十年代搞市场经济后,许多地方在“有水快流”、快速致富想法的误导下,误读了“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误读了“发展是硬道理”,到处乱挖煤矿、乱挖有色金属矿,在江边开办造纸厂、化工厂,把大量的污水、工业废水排到资江河里。曾经的一江碧水,变成了一条混浊的河流,曾经的母亲河,变成了一条有毒的河流。山上的水由于没有了树木蓄不了,一到下雨,连同泥沙全部往资江河里排,资江水位一到下雨就猛地涨高。

一些不良商家在资江边开设化工厂、造纸厂,把废水、毒水直接排到资江河里。最为严重的是,很多人为了搞活“市场经济”,直接把机器下到资江里面,一天二十四小时开动机器,开挖河沙,不停地开动淘金机。河床被开采得千疮百孔,资水在无声地呜咽!可是没有人能听懂它的声音,还是一始既往地伤害它,从她的身上淘金。

黄金淘光了,人们有钱了,开始建房了。基建热兴了起来,资江再一次遭受磨难。采沙机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在河里轰鸣,开采河沙建房,资江再一轮遭受只顾谋利的房地产商的蹂躏!

山也在人们的贪欲的膨胀下再一次遭罪,河沙采光之后,贪婪的人们又转战山上,在各个山头放炮开石,再打碎成沙子。山体也被炸得百孔千疮。

挖煤矿的更是不顾一切,不但把子孙水挖断,还把村庄房屋下面的地采空,造成屋屋歪斜,人们住在家里也没有安全感。

人无敬畏地伤害大自然,大自然也是要“回报”人类的。滔天的洪水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回报”之一。

资水在哭泣,资水在愤怒,资水在警告!

在老辈新化人的口里,新化城里被称为新化“浮”(新化土音读pao)里,这两个音的差别很大,为什么会被叫成同样的意思呢?原来,这是新化人在避“沉”的讳。浮与沉相对,所以新化人把“城”里改称为“浮”里。同样,新化的著名人物成仿吾,在新化被称为“CHANG仿吾”,这也是在避“沉”(成)的讳。

之所以避讳到如此程度,主要还是因为毛板船,新化人们普遍期望毛板船顺风顺水、安全吉祥。

毛板船只在资江中下游存在过。

资江是长江的支流,又被称为资水。她有两个源头,左源是赧水,发源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是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水于邵阳县双江口汇合称资江,流经邵阳、新化、安化桃江、益阳等市县,于益阳市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

资江是湖南四水之一,湖南四水各有其特点,湘江最宽,沅水最长,澧水最清,资水最陡。

为什么资水最陡?因为资江干流西侧山脉迫近,流域成狭带状;上、中游河道弯曲多险滩,穿越雪峰山一段,陡险异常。所以资水被称为一条野性的河流,传说资水有七十二险滩,故资水又有“滩河”、“山河”之称。

古代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商道运输和河道运输两种形式,古代的官道是不许运送货物的,古代重农拟商,商人就算再有钱,也地位不高,更不允许商人从官道运输货物。

商道运输也就是骡马运输,骡马胜过人力,但骡马的力量毕竟有限,只能运送轻型物资,如茶叶、盐等,重型物资如木柴、煤炭,它就无能为力了。

重型物资只能靠河运。

河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逆水行船时,船必须靠人力背纤。一条三十吨的船,需要二三十人背纤。不但人吃亏,其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是相当大的。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货物的成本。

新化县自成1072年与安化县同年建县后,朝廷为了防止这个曾经的独立王国造反,从江西等地陆续迁来了大量的移民与之混居,这样就挤压了梅山(新化和安化是梅山的核心)人的生存空间。至今,梅山人都称江西人为老俵。

几百年来,这里一直民不聊生,更是很少出过举人、进士。

梅山这地方最丰富的资源就是煤,煤的地表很浅,稍稍开挖就能挖到大量的煤。只有把煤卖出去,梅山的经济才能搞活。

把煤卖到资江的下游益阳和更远的汉口,船运可以到达,但从汉口、益阳把船通过背纤的方式弄回来,却不是一般的难。

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办法,是被逼出来的。

梅山蛮子要生存,便想出了蛮的办法把煤运到汉口后,把船体拆了当木材卖,当时的木材在汉口也很值钱啊。卖了之后回去再造一条船,成本比把船从汉口背回来要低很多。这样一来,以前一年只能下一趟汉口的,现在可能下三至四趟。而且,既然是一次性消费的船,也就没有必要抛光、打蜡、卯榫、油桐油,这又省了很多的工钱和成本。只要用八分厚的枞木板钉拢来就行了。

于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次性消费船只诞生了!这种船被叫作毛板船。

船造好了,装上煤,只要顺水漂下去就行。漂到目的地后又不要返回。这真是太好了。

但风险也是很大的沿途七十二个险滩,只要船一触礁,就会船毁人亡。所以,“放”毛板船的,都要事先签订生死状。死了人,老板是不负责的。梅山人蛮,在高额工钱的驱使下,就是有人敢冒这个险,就是敢骑风破浪走江天。

从1799年毛板船发明,到1958年因修柘溪水电站要拦坝而毛板船成为历史,存在了160年的一次性使用的运煤的毛板船极大地改变了新化的经济,也改变了新化的一切。近代史上,新化人是湖南到日本留学最多也最革命的县,1905年同盟会东京成立时,总共108个会员,新化的会员就占了38名,新化县被孙中山题词称为“同盟会会员荟萃之乡”。新化实学堂(新化一中前身)在1898年与北京大学同年开办。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毛板船改变了新化的近代史。

资江,是梅山人一次又一次求生存突围的路径。写下了多少令人扼腕的故事骑风破浪、江湖赌狠、武师争霸、武官保驾、朝官定界。

往事越千年。再往回溯,从汉代开始,新化人就开始放排,把山上的上砍倒,晒干,再用竹蔑绑成一只只的木排,从新化漂到益阳、经洞庭湖,漂到汉口。

几千年来,梅山人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从资江这条唯一的生路进行生存的突围。

那时候人们的求生存突围是风险巨大的,但那时毕竟没有破坏河流,没有损害河床,只是人与大自然斗争。

如果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欲望的进步而升级,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资江实行了河长制。造纸厂、化工厂被关闭了,撒开大网任意捕鱼,用电棒打鱼用禁止了,钓鱼也划定了河段,就连下河游泳也规定了河段。

山上重新披上了绿装,原来干枯的井里,再一次冬天涌出冒热气的水,夏天涌出清凉。山上的水土保持好了,小河的水清澈了。清澈的水汇入资江,资江的水也成了一江碧水。

资江,就像一个娇媚的女神,展现出神奇的魅力。

而梅堤,就像她的男神,在她曾经最狂野、最闹腾的地方紧紧地守护着。或者说,一江碧水有多长,梅堤就有多长,只是县城的梅堤更加宽广,更加高大,更加伟岸,更加英武。

漫步梅堤,观杨柳依依、杂花生树,沐一缕阳光、江风微拂,携娇妻之手,哼流行之曲,实乃人生之一乐事乎!

不知不觉来到从前作为刑场的河沙坪处。自从防洪堤修好后,河沙坪便一部分成为了堤,一部分则成了江岸的农田,后来成为开发之地,在其上现已屹立着几个高档住宅小区,数以万计的人在这里安居乐业,晚上更是万家灯火、夜市热闹。

而那成为堤的一部分河沙坪,现已绿草茵茵,花树、果树、杂树、名贵树在风中摇曳生姿。人们在堤上漫步、骑车、练拳、追闹,更有一些情侣,则躺在草地上沐浴阳光。

在梅堤南边不远处的一个开阔地带,有眼光的开发商在这里建起了一个游乐场,每天晚上五光十色,特别是夏秋季节,到这里来坐太空飞船的,坐火车的,坐过山车的,坐太空游轮的,荡太空秋千的,与梅堤上漫步看热闹的人们相映成趣。

沿梅堤开发的居民小区,已有十数个之多。我做了个估计,一个小区可以容纳两万来人,这样算来,沿梅堤西岸,就可以容纳二十多万人。沿着梅堤,将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而且稠密得令人吃惊。其实这也很正常,自有人类以来,人类就是沿着河流发展的。

资水,是梅山人的母亲河,也是梅山人的生命线。自古以来,生活在资江两岸的人们,就在向资江讨生活。

资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安静、这么㺯丽,人们不再去破坏她,不再去骚扰她,静静地滋养着两岸的人们,人们也深深地爱护着她,呵护着她。

除了作为母亲河的形象,有时,资江更像是一位女神,人们默默在岸边看着她、陪着她,就觉得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资江从来没有这么美丽过。

梅堤的最南端是狮子山,一江碧水流到这里显得格外秀美,这里有新化县最大的自来水厂,资江水从这里被抽出来,供应着整个县城居民的用水,资水用她甘美的乳汁滋润着一代代梅山人。

梅堤的最北端是一座名叫塔山的小山,塔山的湾湾里,曾经是毛板船蓄势待发的港湾。它的对岸,便是象征新化数百年历史的人文白塔,它是整个上梅山的人文锁钥。

而今,在塔山与北塔不远处,建起了一座资江四桥,这是一座带有旅游功能的桥梁,人们从北塔,步行过四桥,到塔山,漫步资江风光带。资水东西两岸的人文风光就成为了一个整体。

滔滔资江,从遥远的广西而来,从同属梅山的邵阳而来,从曾经属于新化的冷水江而来,经过新化县城,受到八公里梅堤的呵护与打扮,旖旎北去,经过益阳,注入洞庭,汇入长江,最终融入东海

也许你只是东海中并不起眼的一片小浪花,但在风光无限、晚霞灿烂的梅堤之上漫步的我,怎能不把你思量?

(袁杰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文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有《随园流韵—袁枚传》《毛板船》《第三只眼》《尘埃落不定》《漂泊在羊城》《梅山红》等作品行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nygn.cn 趣怪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